第103章 ,河鱼堡军户归心(1/2)
第103章 ,河鱼堡军户归心
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九月二十日。
阳光洒在河鱼堡的校场上。徐晨端坐在校场的高台上,他身后的护卫队成员身姿挺拔,神情沉稳,如同一棵棵苍松,整齐地分布在四周,维持著现场的秩序。
此时的河鱼堡,原本的军官已被大同社清理一空,再加上士兵们都满心激动地等待著发粮餉,现场一片乱糟糟的景象。
徐晨站起身来,声音洪亮地说道:“所有人都按百户队列站好!等会儿按照名册点名,点到谁,谁就大喊一声『到”,然后上台来领钱。都听明白了吗?”
“懂了!”土兵们齐声回应,声音中透著兴奋与期待。
“好,现在赶紧排好队列,瞧瞧你们这乱糟糟的样子,成何体统!”徐晨的话语带著不容置疑的威严。
士兵们立刻行动起来,以百户为单位,迅速排列整齐。没过多久,一支整齐有序的队伍便出现在校场上。
河鱼堡因为拿下来比较完好,所以士兵的名册,田籍等数据保持的非常好,这给大同社掌握当地的情况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徐晨拿起名册,目光扫视一眼,念道:“吴大头!”
“到!”一个身形略显僂的汉子,带著几分慌张从队列中跑上台来。
徐晨看著他,温和地说道:“朝廷欠你29个月的军,我就给你算三年整,
一月一两银子共36两,再加上4两利息,一共给你40两。来,先在名册上把你大名签上,然后去领钱。”
“俺俺不会写字。”吴大头有些侷促地挠挠头。
“那就按手印。”徐晨微笑著说道。
吴大头赶忙在名册上用力按上了自己的手印,隨后转身走向另一边。那里摆放著许多木箱,箱內装满了白的银子,白银旁边还有几十麻袋的铜钱。如此多的钱財,让吴大头心跳陡然加速,这可是他们平日里做梦都不敢想的场景啊。
为了保护这些钱財,上百护卫队成员手持寒光凛冽的火枪,警惕地守护在此。吴大头看到那火枪,不禁想起两天前的那场战斗,心中一阵后怕,嚇得他不敢再多看护卫队一眼。
土兵们从木箱中拿出三个10锭的银子递给吴大头,接著又拿出一桿秤,吊起一个布袋,布袋里面都是各式的铜钱。
算帐的陈子昂说道:“我们米脂一两银子兑换千文钱,一贯铜钱6斤三两,
10贯就是63斤,你看看,只多不少。”由於大同社没有那么多时间把钱串起来,
便採用了这种最简单的称量方式发钱。
“俺信得过先生。”吴大头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从小到大,他还从未见过这么多钱。
当吴大头怀揣著一小袋子银子,背著大袋铜钱走下台时,全场瞬间爆发出一阵欢呼。
所有的士兵都激动不已,因为吴大头能拿到钱,那就意味著他们也都能拿到。40两银子,对他们来说,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能买10头牛,能置10亩地,
足以改变他们一家人的命运。
“安静!再有嘈杂者,一律最后领钱!在队列里东张西望、胡乱走动的,也一律最后领钱!”徐晨的声音再次响起,带著威严与震。
队列里瞬间安静下来,谁都不想因为一点小错而最后领钱。
“胡斌!”“到!”
“黄义!”“到!”
就这样,一个个士兵依次上台,领走属於自己的40两银子,又带著满心的欢喜与激动走下台去。
“张献忠!”徐晨念到这个名字时,微微一愣,脑海中闪过“大西皇帝”的名號,应该就是他吧?
张献忠听到自己的名字,快步走上台来,利落地签了名、按了手印。拿到自已的俸禄后,他双手抱拳,恭敬地说道:“多谢先生!”
他捧著手中白的银子,抬头看向坐在高台上的徐晨。或许是太阳光太过耀眼的缘故,他竟觉得徐晨周身仿佛散发著一种令人无法忽视的光芒,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王霸之气?
他一直以为,那种所谓的王霸之气不过是话本里隨意编造的內容,可今天,
亲眼看到徐晨如此面不改色地將4万多两银子散发出去,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对一个人打从心底里感到服气。
张献忠郑重地將银子收好,而后对著徐晨“扑通”一声跪下,磕头跪拜道:“俺愿意为先生赴汤蹈火,万死不辞!求先生收留俺老张!”
徐晨微微一愣,旋即脸上浮现出温和的笑意道:“此事好说。你先加入抗旱社,经过一年时间的考察。在这一年里,你若能深入了解並真心认同我大同社的理念,且愿意全心全意、身体力行地去实践,届时,我自会介绍你加入大同社。”
有个歷史名人投靠自己,徐晨心情大好。
“俺会努力达到先生的要求。”张献忠赶忙躬身致谢,虽然和他期待的不一样,但好歹是个好的开始吧。能被先生介绍入社,他应该可以成为大同社重要成员,只要给他一个公平竞爭的环境,张献忠认为自己不会弱於人。
就这样,补发粮的事宜持续了半日之久。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土兵们一个接一个地领取到了他们应得的那份粮餉。每一个领到粮的土兵,眼中都闪炼看复杂的光芒,长久拖欠粮餉的居然以这样的方式得到了,此时他们对大同社,对徐晨感激无比。
待所有士兵都领取完毕,徐晨站在高台之上,声音洪亮地说道:“今日,大家先把粮拿回家安置好。明日,都再回到这校场。届时,我们便著手將河鱼堡的土地重新分配一番,让大家拿回本就属於你们的土地!”
此言一出,原本还带著些许嘈杂的校场瞬间陷入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像是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震住了,一时之间,竟无人言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