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战后总结与草台班子的护卫队(2/2)
粮食两千石,鎧甲两百多具,还有各种刀枪剑戟等武器五千余件。前线已成功攻占响水堡和归德堡,堡內的钱財粮食尚未清点。”
听完常武的匯报,眾人脸上都忍不住露出喜悦之色,纷纷鼓掌。这无疑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胜仗!
张献忠激动地一拍桌子,站起身来大声说道:“俺老张还是头一回打这么痛快的仗!之前还一直忌惮榆林卫,现在看来,他们不过是徒有其表,中看不中用罢了!”说完,他看向徐晨,抱拳请命道:“先生,俺老张建议一鼓作气,直接攻打榆林城!彻底把榆林卫连根拔掉!”
王二和贺六听了,也不禁有些心动。毕竟榆林卫一直像一把高悬在大同社头顶的利刃,让人寢食难安。若是能趁著杜文焕在通州府围剿起义军的时机,端掉榆林卫的老巢,大同社才能真正称得上安全。
然而,陈子昂却摇了摇头,提出反对意见:“榆林卫下辖三十六座堡垒,我们自前也才占据了三座而已。从兵力上看,优势依旧在敌人那边。更何况杜文焕还在同州围剿起义军,倘若我们此时攻打榆林卫,极有可能陷入南北夹击的困境。咱们把民兵都算上,也就六千人,目前还不具备占领整个榆林卫的实力。”
张献忠不以为然,继续爭辩道:“这兵还不好招!就照咱们河鱼堡的法子,
把田一分,响水堡、归德堡再招募个两三千军户。咱们占领的地盘越大,手里的兵力自然就越多。”
徐晨缓缓摇头,神色凝重地说道:“那是流寇的做法,绝非我大同社的发展方向。我大同社每占据一地,不仅要重新组建军事力量,更要组织百姓恢復生產,重塑地方秩序。凡事都要循序渐进,一口吃个胖子,只会把自己撑坏。当下,还是先好好消化响水堡和归德堡吧。”
而后,他神色沉稳地继续说道:“餉水堡和归德堡的军田分地事宜,要儘快推进。两地的民兵营长,分別由赵胜和王耀文担任。至於监军,就选派黄松年和齐晓云二人。”
现场眾人纷纷点头,对这项任命表示认可。
这时,徐晨目光扫视眾人,神情严肃地开口:“虽说这场战爭已经落下惟幕,但我们绝不能就此鬆懈。我们必须认真总结这场战爭的得失。无论是我方的优点与缺陷,还是敌方的情况,都要深入剖析。只有在战爭中不断学习,积累经验,才能让我们的战士在未来的战斗中减少不必要的牺牲。”
陈子昂等人听闻,脸上露出异之色。毕竟,他们刚刚经歷了一场堪称辉煌的大胜仗,以往可从未见过胜利者还要如此细致地总结经验。在他们的认知里,
虽说骄兵必败的道理人人都懂,但这般做法还是颇为新奇。
徐晨敏锐地察觉到了他们內心的疑惑,微微一笑,耐心解释道:“大家仔细想想,咱们这些人,要么从未有过领兵经验,要么只是普通的大头兵。在战场上,犯错实在是难以避免。此次能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战前扎实的情报工作。敌军中的眾多军户本就缺乏战斗意志,实际上,我们真正面对的不过是敌方那四百名家丁而已。咱们不仅在兵力上有著十倍的优势,装备方面也占据上风,这才成就了这场大捷。但这绝不意味著我们自身毫无缺陷,只是敌人没有抓住罢了。”
“从这方面来说,这场胜利最大的功臣是张献忠,你前期的工作极大的分化了我们的敌人,那我们只需要面对400家丁。”
张献忠听到这话笑道:“先生说的俺老张都不好意思了。主要还是我护卫队战士战斗力强悍,俺这只是锦上添。”
张献忠虽然推脱,但得意的神情是怎么也掩盖不住的。
徐晨顿了顿,自光变得更加坚定:“然而,战爭局势变幻莫测,我们不可能每次都拥有如此巨大的兵力优势。所以,每一次战斗都是难得的学习机会,我们绝不能轻易放过。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在未来的战事中少犯错,让我们的战士们少付出生命的代价。”
王二微微皱眉,面露难色道:“先生所言確实在理,只是我等此前从未做过此类总结,实在不知该从何处著手啊?”
贺六道:“要真说俺们的缺陷,倒是也有,俺们只有传令兵跟鼓手,但在操场上那炮声会盖过鼓声,好几次俺都没听清楚战鼓声,在军中还有牛角號,哨子,旗语等方式传递信息,这些都是俺们要补充的,现在兵力少,战场还可以看得清楚,但等兵力上万之后,您就看不到前线的情况了,只能等传令兵把消息传递给你。”
徐晨道:“这倒是要改进的地方。贺六等会儿你就去找一些懂传令信號的土兵,我们也要培养一批属於自己的通讯兵。”
身为资讯时代的人,自然知道传递信息的重要性了。他前世的那个白头鹰不就是因为信息传递提升了一个量级,直接对对手来了一个降维打击,一场战爭打出来了30年的威严。
“遵命!”
张献忠摸了摸下巴,思索片刻后说道:“俺老张倒是想到了一点。”
徐晨目光一亮,鼓励道:“说。”
张献忠咧嘴一笑,侃侃而谈:“就拿咱们护卫队来说,到如今都还没有一套完善的军事制度。下面的基层编制也是乱七八糟,小的有什长、伍长,可到了百人规模,却又冒出个百户的称呼。再往上,大明军队里並没有五百人的编制,可咱们这儿却设了五百人一营。还有那千户,在大明军队里是常见编制,可咱们这几却没有。而且在大明,通常都是三千人或者五千人编为一营,现在俺们护卫队兵力稀少,暂时还不需要,但等战土数量再扩张的时候,5000人的编制,俺们得叫什么,万人的编制又怎么称呼?这些俺们都得现在想了。”
他神情认真,继续说道:“更关键的是,咱们这支队伍,至今都没有一个正规的军事组织机构。先生您身为统帅,却连个能辅助处理军事事务的参军幕僚都没有。后勤保障方面,既没有专门的衙门负责粮草辐重、武器鎧甲的管理与打造,情报收集也几乎全靠俺老张一人。军法执行更是形同虚设,连负责执行军法的士兵都没有。还有处理各类公文、信件,记录军队日常事务的吏员,同样是空缺。咱们这护卫队啊,虽说战斗力不容小,但从组织架构上看,简直就是个杂乱无章的草台班。”
吴亚军道:“我们大同社,有兵工厂,有武库,有粮仓,军法也有上级的军官负责,难道这些不够吗?”
张献忠道:“自然是不够的,这些设施说起来是属於地方的,地方上的事务要请示上级,缓一缓也没问题,但战事却是兵贵神速,不可能事事请示,军方要有对接的衙门,就像朝廷的兵部,五军都督府一样。”
徐晨听完张献忠的话拍了拍自己的额头,这方面他还真没有太过于思考,他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建设大同会和抗旱社上。
最开始护卫队的规模还非常小,只有儿百人,王二,朱治,贺六周晓珊四人还能应对,但现在军队的规模扩张到6000多人了,而且要不了多久就能突破上万了。但到现在还没有一个正式的管理机构,的確是他失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