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崇禎的瞩目(2/2)
您可知道,去年辽东战场军开支高达432万两白银,粮食百万石。如今您想调集三镇兵力,没有500万两根本做不到啊!可现在太仓存银不足三百万两,距离下一次赋税徵收还有5个月时间。首辅您这是想让大明的文武百官饿肚子半年吗?”郭充厚儿乎要跳起来了,大明已经有三个战场了,还在开闢一个战场,他这个户部尚书乾脆就不要当了。
崇禎皇帝不满地看著施凤来,在他心中,这个內阁首辅就是一个品德恶劣的小人。兄长在位时,施凤来为了升官发財,极尽諂媚魏忠贤之能事。崇禎渴望的首辅,是那种品德高尚、能力出眾之人,而绝非眼前这个品德败坏又无能的傢伙。若不是还没想好合適的人选来接替首辅之位,他早就將施凤来罢了。
崇禎皇帝也是英雄记的忠实读者,他读完诸葛亮传之后,就被诸葛亮的事跡吸引。
他理想的首辅是是英雄记里面的诸葛亮,道德高尚,能力强悍,能文能武,
鞠躬尽,死而后已,他认为自己就是那个振兴汉室的昭烈帝,他也时常嘆息,
现在的大明朝廷已经找不到像诸葛武侯那样的臣子。
兵部尚书阎鸣泰见状,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陛下,这两年朝廷將大量钱粮都投入到了辽东战场上,延绥镇、寧夏镇、固原镇三镇,4年所发的粮加起来都超不过300万两。土兵们长期得不到足额军,心中怨恨已久,如今兵无士气,將无战意。若此时派这样满腹怨言的三镇士兵去围剿贼寇,臣实在担心会適得其反啊。”
崇禎皇帝听了阎鸣泰的话,更是怒从心头起,他狠狠地瞪了阎鸣泰一眼。在他看来,这个兵部尚书也是个阉党小人,亏他还有胆子说出这样的话。
三镇有土兵30万,4年军超不过300万两,算下来一个土兵一个月才得2
钱银子,这点钱,土兵们只怕连吃土都难以生存。皇帝不差饿兵,这个道理他还是明白的。於是,崇禎强压著怒火问道:“要补齐这三镇军餉,总共需要费多少?”
阎鸣泰不敢直视皇帝的目光,低头答道:“回陛下,三镇4年军共1400余万两,朝廷去年虽补发了300万两,但如今还差1100余万两。”
上千万两的巨额数字,如同一记重锤,砸得崇禎皇帝半响说不出话来。他兄长留给他的內库金银,统共也不过700余万两,即便全部拿出去,也远远不够补齐军餉。更何况,他还想著留著这些钱財,寻找能征善战的將领,彻底平定辽东战场,恢復大明的威严,而辽东战场的主帅他已经有人选了,现在他就等著自己心目中的统帅来到京师。
崇禎想到自己接手的竟是这样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心中对眼前这些阉党余孽的仇恨又增添了几分。他暗自下定决心,绝不能让这些无德小人继续霸占朝廷的重要职位,否则大明的江山必將发可危。
就在眾人沉默不语时,次辅李国普站了出来,恭敬地说道:“陛下,臣以为,当今最急迫的事是派遣一位知兵懂兵的延绥巡抚,坐镇榆林卫,再派三边总督先对贼寇进行限制,待朝廷有能力了,再彻底平定这股贼寇。”
崇禎皇帝听了,微微点头,但隨即又面露难色。他刚刚继位不到半年,对眼前这些朝臣也只是勉强有所了解,至於其他官员,他实在是两眼一抹黑,到哪里去找那些真正知兵懂兵的大臣去坐镇关中呢?
想到此处,崇禎皇帝环顾朝堂,问道:“各位爱卿可有合適的人选?”
大学士钱龙锡出列,躬身奏道:“陛下,臣举荐前南安巡抚杨鹤为三边总督,杨鹤曾举荐过熊廷弼、张明贺、李长庚、薛国用、袁应泰等人,可见他是个知將懂兵之人。而且杨鹤曾因得罪魏忠贤而被罢免,一直閒赋在家,品德有保证。”
崇禎皇帝听闻杨鹤的名字,微微頜首。他確实听说过此人,因得罪魏忠贤而遭罢,单从这一点来看,崇禎便觉得杨鹤是个君子。
崇禎即位之后,杨鹤开始在京城宣传自己的政治理念。
谋求天下大治的要领在於培植元气。自从进行大规模战爭、兵役以来,朝廷经常不断地对下边进行加派,导致自前公私財力交困,百姓的元气受到了伤害。
自从辽左、贵州、四川兵败失控后,战场上暴骨成丘,封疆的元气受到了伤害。
自从朝廷里縉绅结党,彼此倾轧以来,谋逆的宦官乘机出来,打击好人,土大夫的元气受到了伤害。如今的国家就如同大病初癒,身上脉络还没调养好,风邪病毒容易侵染,治理的办法在於培植元气。
这番话在大明官员中流传甚广,被奉为名言,更是说到崇禎皇帝的心坎里了。
当下,他微微点头,算是认可了钱龙锡推荐的这个人选。
“那么,延巡抚一职,各位爱卿有何举荐之人?”崇禎皇帝接著问道。
大学士韩向前一步,出列奏道:“臣举荐河南布政使张梦鯨。”
崇禎皇帝微微一愣,隨即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的神色。就在几天前,他召集了天下卓越官员24人,在礼部赐宴,张梦鯨便是其中之一。在崇禎心中,张梦鯨是他认可的好官能吏。
“可!”崇禎皇帝简短有力地说道,声音在文华殿中迴荡,带著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
至此,关於应对大同贼寇的初步人事安排好。
崇禎元年(公元1628年)3月22日。
米脂县的乡间小道上,一支小型马队缓缓前行。此时,米脂乃至整个延安府被贼寇占据的消息,早已如疾风般传遍了整个北方。
这支马队里的眾人,本以为踏入这片被传言笼罩的“贼寇之地”,定会满自疮、混乱不堪,加之兵灾肆虐,他们特意在山西行省僱佣了威武鏢局的十几位鏢帅,以保一路平安。
然而,当他们真正进入这片土地后,眼前的景象却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生机勃勃的农忙画卷:农夫们正有条不紊地开垦著土地,有人在精心修水渠,有人在合力建造水坝,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有序。四周不仅看不到想像中的混乱与破败,甚至连一个乞弓和流民都难觅踪跡。这与他们一路走来所见到的其他地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仿佛这里是乱世中独存的世外桃源。
陈子龙满脸惊,不禁脱口而出:“这是怎么回事?”
同行的神父安东尼也感慨道:“臥子兄,这里明明还在朝廷的控制之下,可我们这一路走了上千里路,就数这里最太平了。会不会是其他地方的官员蒙蔽了你们的皇帝,故意不报实情呢?”
陈子龙无奈地挠挠头,说道:“我也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只希望能顺利找到徐晨先生就好。”
就在两人边说边朝看米脂县城走去时,前方不远处的一阵喧闹声引起了他们的注意。走近一看,原来是两个村子的村民正在激烈斗殴,现场一片混乱。
没过多久,只见一个身著长衫的读书人带著几个身强力壮的汉子快步赶来。
读书人高声喝道:“都是乡里乡亲的兄弟,为什么要打架?有话好好说!”
其中一个村民气愤地说道:“他们班家沟村不讲武德,居然截断了河道,我们村的地都没法浇水了,这庄稼还怎么种?”
另始边的村民也不甘示弱地辩解道:“俺们这也是没办法,今年大旱,再这样让水白白流下去,俺们自己的田地都浇灌不过来,大家都得喝西北风!”
长衫读书人听后,神色严肃地命令道:“大家都是为了生计,可不能以邻为壑啊!缺水的问题,我会找打並队来帮你们解决。但现在正是浇灌的关键时期,
河道不能断水,不然这粮食都没法播种,到时候大家都得饿肚子。”
在读书人的始番劝说下,村民们渐渐冷静下来,最终听从他的安排,拆除了河道上的堤坝。
元子龙目睹这始幕,心中大为吃惊。在他的认知里,今年陕西、山西叶省遭受严重旱灾,从开春至今滴雨未下。他路过山西行省的时候,各个村子为了爭抢水源,常常打得天翻地覆,死伤无数,即便是朝廷派去的官员,面对这种混乱局面也往往束手无策。
而米脂县,这个在他印象中本应与其他地方无异的县城,却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这里秩序井然,水利眾多,显然是有人在咐心治理。π子龙不三暗自思村,米脂的县令必定是始位能臣,可这样始位有能力的官员,在大明官场却寂寂无名。
想到此处,元子龙心中不三涌起始股愤怒,第始个就把予头指向了魏忠贤这个阉党。在他看来,正是魏忠贤及其党羽祸乱朝堂,使得大明官场黑暗不堪,真正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而那些贪官污吏、无能小人却充斥朝堂,大行其道,
將大明搅得乌烟瘴气。
不过,让元子龙感到些许欣慰的是,当今天子圣明睿智。登基以来,已经开似大刀阔斧地拨乱反正,著手废除阉党的种种乱政。他坚信,只要皇帝继续秉乐圣明,大明的未来必將重焕生机,越来越好。怀著这样复杂的心情,元子龙始行人继续朝著米脂县城丞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