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摊丁入亩与技术支援(2/2)
但他又是一个道德感极高的土大夫,他也不满意大明现在的情况,想要改变,只是他找不到改变的方法,眼前米脂这片繁华热闹、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又在无声地告诉他,或许这样看似激进的政策,才能彻底改变天下。
这一日,阳光洒在大同报社略显简陋的办公场所,陈子龙带著自己三位传教土师兄匆匆赶来。
此时,主簿黄松年正在这里有条不素地处理著政务。陈子龙与黄松年此前虽未谋面,但通过昨日与齐绍光的深入交流,陈子龙已经对大同社的一些情况有所了解,知道在这尚未完全取代大明旧制的局势下,一县的主管便是主簿。陈子龙等人见到黄松年说明来意。
他眼中闪过激动的光芒,笑著说道:“陈兄,这些农书,不知某能否有幸先睹为快?”
陈子龙见黄松年对老师的书籍如此重视,心中好感顿生,微笑著回应:“自然可以。”
黄松年迫不及待地说道:“我一直对水利工程极为关注,想先看看有关这方面的內容。”
陈子龙听闻,立刻在农书中仔细翻找起来,不一会儿,便找到了有关农田水利的部分,恭敬地递给了黄松年。
黄松年接过农书,迅速沉浸其中。书中那些他从未见过的修水利方法,以及各式各样新奇的水利机械,让他连连惊嘆,口中不断喊著“妙啊,妙啊”。
他越看越入神,心中不禁感慨方千,终於明白社长为何对这些书籍如此看重。在当下的米脂,这些农书所蕴含的知识,对於指导农业生產简直如同及时雨,完全可以当作教科书来使用。
大同社对农书重视有加並非偶然,陕北连年乾旱,想要保住粮食就必须兴修水利。黄松年能成为一县主簿,靠的正是对各种农田水利技术的精通。
在大同社,有著明確的目標和普升体系,社员们都清楚努力的方向。如今,
看到这些农书所展现出的实用价值,大家纷纷捨弃以往奉为圭桌的四书五经,转而学习农田水利技术。
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很多社员以徐晨为榜样,亲自带领农夫们垦荒、修建水坝和水渠,整个米脂呈现出一片积极向上的生產景象。
过了许久,黄松年才从农书中回过神来,他对陈子龙说道:“陈兄,这些书籍意义重大,留在米脂刊印,必定能造福更多百姓。不过,若你想见徐先生,那恐怕只能前往肤施县了。”
陈子龙道:“此乃老师几十年积累的心血手稿,某必须亲手交给徐先生,还望黄主薄理解。”
黄松年深表理解地点点头,说道:“理解,理解。明日正好有一支技术支援的队伍要前往肤施县,陈兄不妨跟著队伍一同前行。”
第二日清晨,阳光刚刚洒在米脂县西城门口,一支庞大的队伍早已在此集结完毕。
这支队伍人数眾多,足有上千人,男女老幼皆有,涵盖了士农工商各个阶层。儿百辆马车和牛车排列整齐,上面满载看各种物资,场面颇为壮观。不仅如此,还有500名训练有素的士兵负责保护这支队伍,如此阵仗让陈子龙著实说异不已。
在这支队伍中,已经成为家具厂小老板的孔晨也在忙碌著。他购置了5辆马车,车上除了装载著他视为珍宝的重要机械,还搭载著田见秀岳父一家人。
宋老汉望看自家方向,眼中满是不舍,喃喃自语道:“好不容易分了地,就这样交给別人了,俺实在不放心,俺还是想留在宋家沟。”
孔晨无奈地嘆了口气,耐心劝说道:“大伯,您听我说,兄长已经帮您在府城找好了差事,两位小弟也都有了好去处,而且这都是社里有编制的工作,您以后生老病死都由大同社负责,这样的好机会打著灯笼都难找啊。您就別再纠结这几亩田地了。”
自从大同社的治所搬迁到府城之后,大同社的社员、土兵、军官以及他们的家属自然也要跟隨前往。
但他们原本在米脂分到的土地却无法一同带走。徐晨巧妙地利用这个机会,
对米脂的宗族土地进行了大范围的拆分调整。土兵们在肤施重新分得了土地,那么原本的土地就要收回,转而分给那些流离失所的流民,以稳定民生。
同时,大同社计划在府城建立新的工业区,这需要数以方计的工匠。而一旦成为有工匠籍的工人,就要收回他们原本分得的土地,改为是城市粮。
田见秀身为护卫队团长,在之前的行动中立下了功劳,因此获得了两个可以去工业区当差的名额。他想都没想,便將这两个珍贵的名额给了自己的两个小舅子。
更为可喜的是,田见秀的媳妇莲娘再次怀孕,需要有人照顾。田见秀当即通过战友的关係,又爭取到了一个名额,乾脆让老丈人全家都搬到肤施,成为吃“皇粮”的工匠。
莲娘再次怀孕以及女婿帮忙弄到三个好差事的消息,让宋老汉一家欣喜若狂。他的小儿子二狗,去年去过一次大同工业区后,便对那里讚不绝口,逢人就说工业区的繁华景象,有热闹的市集,宽敞的大澡堂子,还有充满知识的书店和能让人尽情娱乐的戏院。
宋家沟的年轻人们听了,对城市生活充满了嚮往。如今宋老汉一家得到如此好的差事,让全村人都羡慕不已。大狗和二狗两兄弟更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前往府城开启新生活。然而只有宋老汉依旧对自家的土地恋恋不捨。
宋母看到丈夫这般犹豫不决,忍不住怒喝道:“女婿带你去城里享福,你还在这里矫情!要是耽搁了大狗、二狗的前程,额跟你没完!”孔晨也赶忙附和道:“老伯,土地固然珍贵,但和城里的稳定差事相比,可就差远了。在城里工作有固定的收入,就算退休了,社里也会给您养老,农村哪有这样的好条件啊。”
孔晨这次打算把自己的作坊厂开到府城,这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在米脂的小作坊厂已经发展到了瓶颈,同行之间的竞爭压力越来越大,而且米脂本地的市场规模有限,难以支撑作坊进一步发展。
知府城有看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正好田见秀如今在肤施城担任军官,有他的照应,自己的作坊在府城定能有更好的发展。所以他才热心地帮忙照顾田见秀的家人。
此时,领队军官孙磊大声喊道:“各队伍清点人数,来齐了,我们就要出发了。”
不一会儿,各支队伍纷纷完成了人数清点。孙磊一声令下,这支庞大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向著肤施城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