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招商引资(1/2)
第139章 ,招商引资
大同社放出一则重磅消息:愿意无私分享纺织羊毛的技术。这消息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在延安府激起千层浪。
延安府的大街小巷,人们都在热议著这件事,茶馆里、酒肆中,处处都是关於大同社羊毛纺织技术的討论。
消息就像插上了翅膀,迅速飞出了延安府,传遍了整个陕北地区。陕北的百姓们听闻后,无不感到兴奋与好奇,那些从事商业的人们更是看到了其中蕴含的巨大商机。
甚至山西行省的商家们,在得知这一消息后,也坐不住了。他们纷纷收拾行囊,带著满心的期待,一路风尘僕僕地涌入延安府,都渴望能在这笔即將爆发的庞大財富中分得一杯囊。
时光茬苒,经过了整整4年的精心发展与不解努力,大同社的羊毛纺织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如今,每年能出產高达300万匹羊毛布,这在北方地区,无疑是一个极其庞大的產能。
米脂,这座原本並不起眼的小城,也因为大同社的羊毛纺织业而声名远扬甚至有了“衣被天下”的响亮说法。
大同社就如同一只下金蛋的母鸡,而如今竟然愿意放手分享技术,不管这消息是真是假,却实实在在地吸引了大量商家蜂拥来到肤施县。
这些来自各地的商贾们抵达肤施县后,大同社的刘永热情地接待了他们,並亲自领著他们前往城外的重工业区参观。
眾人首先来到的是制砖厂,眼前的景象让他们大为震撼。制砖厂规模极其庞大,占地面积超过了十亩。其外形宛如一座巨型的宫殿,贏立在这片土地上,散发著一种威严而宏大的气息。走进厂区內部,空间极其空旷,只有几根粗壮的水泥柱静静地支撑看整个建筑。
“京师的营殿也不过如此。”山西温家的管事不禁发出这样的惊嘆。
他们家是官宦世家,有钱有势,家族在京城也高官,紫禁城他们也见识过,
眼前这栋厂房虽然简陋,但其庞大的规模已经不比紫禁城內的宫殿差多少了。
“这要多少钱啊?”另一位常家管事满脸疑惑与惊嘆,喃喃自语道。在他们的认知里,这个时代想要修建一座宫殿式的建筑,且不说可能面临的违禁风险,光是那高昂的成本就足以让人望而却步。
就拿明朝来说修建三大殿,费了几百万两银子,一座普通的宫殿也得上百万两。眼前这座看似简陋却无比庞大的厂房,无疑展现出大同社雄厚得令人咋舌的財力。
然而在人群中,也有一些人內心泛起了愤慨的涟漪。他们心里清楚,大同社如今庞大的財力,其中也有他们曾经付出的一份。但这份愤怒在这热闹的场合中,很快就被他们巧妙地隱藏起来,没有人察觉到他们內心的波澜。
年轻的孔晨站在人群中,看看如此宏伟壮观的工厂,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豪情壮志。他握紧拳头,暗暗发誓:“大丈夫当是如此,以后我也要建设一个这么大的工厂。”
没过多久,在刘永的带领下,眾人走进了制砖厂的生產车间。车间里,一片繁忙的景象映入眼帘。只见4头毛驴被蒙著眼晴,身上套著一个奇特的机器,正缓缓地旋转著。
在毛驴的带动下,一个他们从未见过、看不懂的机器开始有条不紊地运作起来。几个赤身的壮汉,正挥舞著铁锹,不断地把黏土和黄土插进机器里。伴隨著“轰轰轰”有节奏的声响,一块块砖坯从这台神奇的机器中源源不断地吐了出来。工人们则迅速地用简陋的木轮车,將砖坯运去烧制厂。
“速度这么快,这儿台机器一天只怕要制好儿方块砖吧。”眾人被眼前这种新型的机器和流水化的作业方式深深震惊了。他们从未想像过,制砖竟然可以如此高效。
当他们来到窑炉前时,更是被眼前的景象惊得合不拢嘴。这座窑炉体积极其庞大,犹如一头沉睡的巨龙臥在大地上,散发著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这是新式的横窑,与他们以往见过的小砖窑截然不同,其內部的体积比小砖窑大了几十倍。
回忆起当初,徐晨在建设大同工业区的时候,两个砖窑厂一个月的產能也就两三方块砖,这可把徐晨急得焦头烂额。而如今,到了延安府之后,西村第一个建造的就是这种新式的砖窑厂。为了提高產能,大同社想尽办法,回忆各种曾经见过或听闻过的砖窑构造,精心打造出了这座新式横窑炉。就像现在这个砖窑厂,一个月的產能已经突破了百万,有力地支持了肤施城的大规模建设。
刘永微笑著,向眾人介绍道:“这个砖窑厂,一个月能烧出150万块砖。但即便如此,目前的產量依旧满足不了我们大同社的需求。各位如果有兴趣建设砖窑广,我大同社可以提供大匠做技术支撑,也可以提供这些先进的机器。同时,我还可以向你们保证,一年之內,只要你们烧出的砖质量合格,有多少我大同社全包了。”
刘永的话音刚落,当场就有不少人怦然心动。他们亲眼目睹了这厂子的高效生產效率,也深知大同社建设的规模之大。那翻新城池、修水渠、修水坝、修道路、修市场的宏大场面,他们这一辈子都未曾见过。如此大规模的建设,把延安府几十万百姓指挥得有条不素,忙碌而充实,仿佛整个延安府都变成了一个热火朝天的大工地。
在这些商家心中,对於大同社如此大规模的建设,看法却不尽相同。一部分人看到了其中蕴含的巨大商机,满心欢喜;而另一部分人则觉得大同社如此大规模地调动民力,有些“不爱惜民力”,他们只在史书上记载的暴秦和昏君杨广的事跡中,看到过这样大规模驱使百姓劳作的场景。
但无论如何,刘永所说的包一年產能的承诺,他们是相信的。毕竟以大同社如今基建的规模,不要说包一年,只怕三五年內,他们都不用担心生產出来的砖头会卖不出去,唯一的危险就是朝廷会不会打过来?
如果朝廷打过来,大同社的一切都会烟消云散。
在这样复杂的情绪交织中,眾人陷入了沉思,眾人已经开始在心里盘算著自已接下来的计划。
没多久,刘永在一眾商贾殷切的期盼下,带著他们前往城中最负盛名的纺织厂。
这纺织厂,可是眾多商贾眼中的神秘之地,也是他们心心念念渴望一探究竟的“財富源泉”。
一行人刚踏入漂洗的作坊区域,一股浓烈刺鼻的羊腹味扑面而来,那味道仿佛带著无数细小的针,直直往眾人的鼻腔里钻。商贾们纷纷露出了不適的表情,
有的甚至忍不住捂住了口鼻。
“各位先带好口罩。”刘永见状,不慌不忙地命人掌来一些布遮的口罩,
递给商人们。这些口罩虽然简单,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那股难闻气味带来的衝击。
儘管气味难忍,但跟隨著刘永前来的商人们,眼中却闪烁著兴奋的光芒。他们知道这里就是大同社的“聚宝盆”,蕴含著无尽的財富秘密。
其实,在这之前,大同社纺织羊毛的器械就已经被一些人山寨了,甚至连羊毛布的仿製品都出现了。然而,那些山寨者们却陷入了重重困境。
他们的生產不成规模,机械效率更是远远比不上大同社。大同社的纺织机械厂就紧邻织布厂,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让女工们能够隨时与研发机器的工匠们沟通交流。
女工们在实际生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能及时反馈给工匠,工匠们则根据这些反馈迅速进行整改,不断完善生產工艺。如此一来,大同社的机器不断更新换代,效率越来越高。而那些山寨工厂呢,还在使用原始的机器,生產进度缓慢,质量也难以保证。
不仅如此,在组织管理方面,两者的差距更是明显。大同社的纺织厂採用流水化作业方式,將生產步骤进行细致划分,力求简单化、精细化。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环环相扣,极大地降低了生產的成本。
反观那些山寨工厂,依旧停留在家庭作坊化的模式,生產分散,缺乏有效的组织协调,纺织成本居高不下。如此一来,靠近大同社的小作坊在激烈的市场竞爭中,根本无力招架,基本上都被压垮了。
只有那些地处偏远的作坊,凭藉著距离带来的微弱优势,还能勉强维持生计。但他们同样面临著严峻的问题,由於距离羊毛这种原材料產地太远,运输成本高昂,產能扩张受到极大限制。所以,整个北方地区,足足九成的羊毛布依旧是由大同社生產的。
眾人怀著好奇与惊嘆的心情,继续前行,进入了洗涤的车间。
一踏入车间,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水池,池中满满当当地泡著羊毛。几个身强体壮的汉子,手持木棒,有节奏地搅动著水池当中的羊毛。木棒与羊毛碰撞,溅起些许水,伴隨著羊腹味,瀰漫在整个车间。
离开洗涤车间,眾人来到了梳毛车间。这里,女工们手持铁齿梳,身姿微微弓著,专注地將粘结成块的羊毛撕松。她们手法嫻熟,动作轻柔又利落,絮般蓬鬆的纤维逐渐堆积在柳条筐中。空气中,漂浮著细小的绒毛,在从窗户透进来的光线中,宛如点点繁星,如梦如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