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闻战则喜与转运大使李鸿基(1/2)
第146章 ,闻战则喜与转运大使李鸿基
崇禎元年(公元1628年)9月26日。
黎明的曙光还未完全照亮肤施城,这座城市却已在一片忙碌与喧囂中甦醒。
当肤施百姓从睡梦中惊醒的时候,他们然地发现,平日里略显冷清的都督府粮库门口,此刻竟堆满了一辆辆重型马车。
仓吏和工人们正忙碌地將一袋袋麵粉、高粱、粟米搬上载重马车,那场面,
仿佛一场盛大而紧张的物资迁徙。一袋袋粮食被有序地码放在车厢內,装满后的马车如一条蜿的长龙,缓缓朝著军营的方向驶去,以至於堵塞了道路。
与此同时,大同社的工作人员也纷纷行动起来,他们穿梭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一个个来到了百姓们的工坊。
有的是给工坊下订单,要求在规定时间內生產出特定数量和规格的物资;有的则是徵收他们的马车、牛车,以满足即將到来的某种需求。整个肤施城,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推动著,进入了一种紧张而有序的备战状態。
工业一区,星晨木器作坊內,机器的轰鸣声和工匠们的劳作声交织在一起。
孔晨带看他的学徒们,正专注地打造看马车的车轮。如今,他的作坊规模比半年前扩大了一倍多,工匠数量也增加了近一倍,达到了180人。这一切的变化,都源於去年的招商引资活动。
当时,孔晨在眾多行业选择中,听了由见秀的建议,没有跟风加入纺织行业,而是毅然决然地去大同钱庄贷款了三千两。他用这笔钱扩张了作坊的规模,购置了新的设备,还聘请了更多的工匠。
而后凭著他以前在大同工业区的关係,成为了大同国营车马场的零部件供应商,专门供应载重马车的车轮。
车轮的製造並非易事,有著一定的技术难度。而国营车马场对车轮的质量要求更是严苛,每个车轮的公差不能超过1分,否则便算不合格,车马场將不会接受。
虽然標准极高,但相应的利润也颇为丰厚,一个车轮能卖出一两银子,其中一半都是利润。如此诱人的利润空间,让孔晨下定决心要在这个领域站稳脚跟。
为了得到这个订单,孔晨可谓是煞费苦心。他把厂里的精兵强將全部集中在车轮製造车间,还通过他师傅的关係,四处打听併购买了一些先进的车床机械。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星晨木器作坊终於成为了整个肤施城最大的车轮製造商,因为质量好,价格低,现在不但是国营车马作坊,那些私人的车马作坊,独轮车作坊,甚至马帮都找他来订购车辆,
这一天,採购员胡强匆匆走进星晨木器作坊。他神色匆忙带著一丝命令的口吻对孔晨说道:“老孔,都督府要订购5000个车轮,要在一个月內完成。”
孔晨听闻,不禁微微皱眉,心中满是疑惑,奇怪道:“一个月內?怎么这么赶?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啊。”
胡强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急切,说道:“需要!你能完成这个订单每早一天,可以奖励你100两,上不封顶。如果你今天能完成这个订单,我可以给你8000两。”
“8000两!”孔晨惊讶得瞪大了眼睛,这绝不是一笔小数目,看来此次都督府的行动绝非寻常。他试探性地问道:“难道都督府要出兵了?”
胡强听到这话,心中一惊,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但他很快镇定下来,依照都督府的保密守则,没有说任何话。
孔晨见状,心中已然有了几分瞭然笑著说道:“整个关中到处都是起义军,
大家都在討论都督府什么时候出兵扩张地盘,这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了。”
胡强皱了皱眉头,严肃地说道:“都督府的保密守则你是知道的,我不能说。反正这个订单你一定要重视,这关係重大。要是完不成任务,俺都会受牵连,你也会被踢出车马场的供应链。到时候,你这好不容易打下的基业,可就毁了。”
孔晨此事的严重性,连忙点头道:“老胡,你放心,今天开始我放下其他的订单,就专门做这个订单了。我一定全力以赴,保证按时完成任务。”
胡强听了,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的神色,说道:“这就好!”
而后,他便匆匆转身,走向工业区的另一个工厂。在这紧张的备战时刻,军队需要的物资太多了,好在肤施城有四大工业区,凭藉著完善的工业体系和高效的组织调配,筹集物资的速度比封建时代快了10倍都不止。
这座城市,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活力和效率,为即將到来的未知行动做著充分准备,而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在这场无声的战役中,扮演看不可或缺的角色。
肤施的车马市,从大同社入主之后,车马市散发著独特的活力。街道上人头赞动,热闹非凡。车水马龙的喧囂声、商贾们此起彼伏的叫卖声、牛马的嘶鸣声交织在一起,让整个市场充满力。
街道两旁的商铺鳞次櫛比,里面满满当当陈列著从大漠千里迢迢运来的各类牲口,耕牛肥体壮,马匹神骏非凡,还有许多活泼的山羊,在围栏里不时发出烊叫声。
自从大同社在米脂崭露头角后,关中地区的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地起义如燎原之火般蔓延开来,到处都是打著反抗旗號的贼寇土匪,百姓生活苦不堪言。然而,肤施这片土地却在大同社的治理下,成为了关中地区难得的乐土。
大同社大力发展经济,其中纺织业每年能为其带来上百万的丰厚利益。钢铁厂、机械厂等各类作坊加起来的利润同样高达上百万。
更为关键的是,大同社一举摧毁了整个延安府的上层,收缴了上千方两银子的巨额財富,和名下所有的土地。
隨后,大同社將这笔財富释放到市场中,大量购买各种生活物资。这一举措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入一颗巨石,激起千层浪,直接创造出一个上千万两银子的经济增量。
同时大同社推动手工业的快速发展,生生的造就了一个十几万人的工匠阶级,他们不是小农那种自给自足的人,而是一个十几方人的消费群人,他们的消费力比得上上百万的农户,这些人极大的扩张了延安府的消费市场。
在这样的繁荣景象下,整个延安府的马帮商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期。
市场规模以每年10倍的速度疯狂扩张,商人们的財富也如同滚雪球一般,呈指数级膨胀。
市监官署,这座位於肤施城核心位置的建筑,此刻成为了眾人瞩目的焦点。
整个肤施城里,那些商队老板、经验丰富的马队首领,以及贩卖牛马的各路商贾,纷纷匯聚於此。
市监令叶汉站在大堂中央,他伸手示意眾人安静,然后指著身旁一位身材魁梧的壮汉,声音洪亮地说道:“各位,这位是我大同社的转运大使,李鸿基李大使。今日把各位召集过来,正是李大使有重要任务要与各位商討。”
李鸿基微微抱拳,脸上带著谦逊的笑容,歉意地说道:“实在不好意思,打扰各位掌柜做生意了。”
“李大使客气了,不会打扰。”眾商贾连忙回应,脸上堆满了笑容,眼神中透露出对李鸿基的討好。
李鸿基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这次找各位老板过来,是因为大同社有一项紧急任务,需要徵召各位老板的马车、牛车、马匹、牛、骆驼等运载牲口。”
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观察著眾人的表情,见大家並没有露出反感的神色,才接著道:“当然,大同社向来不会让各位老板吃亏。徵招一头牛,我们每日会给十文钱的劳务费,如果是带车辆的牛车,每日则给20文。马的话,每日十五文,要是带马车的马,每日30文。而且在徵召期间,如果牛和战马不幸累死了,我们会按照市价的双倍赔偿给各位。我们可以在此签订契约,本官会盖上大同都督、转运大使印,以我们大同都督府的信誉担保,各位尽可放心。”
这些长期在商海摸爬滚打的马帮商队老板们,听到这话不但没有丝毫害怕,
反而內心涌起一丝惊喜。
在过去的三年时间里,大同社凭藉著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和高效有力的管理手段,在这片土地上建立起了极高的信誉。他们说话算数,比朝廷都更讲信用,
真正做到了一个唾沫一个坑。只要是和大同社打过交道的人,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讚。所以,对於大同社提出的徵召要求,他们並不担心自己的財產会受到损失,
他们反而从这条信息当中听出来了战爭的味道,再加上都督府运输物资的方向,
他们很容易猜出敌人究竟是谁。
马帮首领常宇第一个站出来,满脸激动地说道:“都督府要北伐,俺全力支持!俺把伙计也带上,帮助都督运粮草。”
李鸿基听到这话,不禁有点挠头。他原本以为徵召牲口会遇到一些阻力,没想到这些人比他们还积极主动,这倒是出乎了他的意料。他思索片刻,说道:“你们的伙计也会给战时补贴。”
“为都督府效力是我等的荣幸。”其他马帮马队老板纷纷激动地响应,那架势,仿佛要压上全部的身家来支持都督府的行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