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道心破碎与炮击(1/2)
第148章 ,道心破碎与炮击
崇禎元年(公元1628年)10月10日。
大同贼寇的阴霾笼罩著榆林城,整个城池的人都是慌慌张张,神色充满,对未来充满恐惧。
榆林总兵贺虎臣与前总兵杜文焕神色匆匆,一路小跑著衝进巡抚衙门。两人的鎧甲上沾染著沙尘,脸上满是焦虑与紧张。
他们径直来到书房,只见张鯨梦巡抚正坐在书桌后,手中捧著一本书,沉浸在书的世界里,仿佛外面的风云变幻与他毫无关係。
贺虎臣喘著粗气,大声说道:“张巡抚,贼寇徐晨杀来了,大同社的主力已经兵临榆林卫城下!”
张鯨梦缓缓放下手中的书,抬起头来,目光平静如水,似乎对这个消息並不感到意外。他轻轻嘆了口气道:“贼寇来了,两位总兵领兵迎敌就是了,找本官又有何用?”
事实上,虽然徐晨的主力此刻才抵达榆林卫城下,但双方的衝突早在徐晨答应出兵之时便已拉开幕。
榆林地区长期遭受旱灾的肆虐,百姓苦不堪言,尤其是军户们,生活陷入了绝境。大同社承诺出兵相助后,当地百姓军户振奋不已,他们在抗旱会的带领下,迅速集结起来。
这些军户本就是军人出身,骨子里流淌著尚武的血液,组织能力和战斗力远非普通流民可比。再加上陈子昂暗中给他们运输了一些武器装备,如同给乾柴添了一把烈火,一支支怀著满腔仇恨的军队就此诞生。
在仇恨与生存的驱使下,榆林卫周边的墩堡、小城堡成为了他们发泄的第一站。那些平日里作威作福的百户、千户,被下属的军户们杀得血流成河。几乎没有任何意外,这些千户、百户之家基本上全家死光,惨烈的场景令人触目惊心。
明军將们这才如梦初醒,他们惊恐地发现,无论自己的堡垒修建得多么坚固,只要有军户在其中,沦陷只是时间问题。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將军户全部赶出城堡,留下几十上百家丁驻守。然而,这点兵力在汹涌的反抗浪潮面前,犹如螳臂当车。一般情况下,城堡仅仅能坚守两三天,最终城堡里的人都会被军户杀得乾乾净净。
意识到局势已无法挽回,大明將门纷纷逃向榆林卫。一时间,整个榆林城集中了所有將门,7000军队的家丁也都匯聚於此,驻守在城池当中。他们將城內的军户全部驱赶出去,只留下自己的心腹力量,试图以此获得一丝安全感。
此刻,贺虎臣望著张鯨梦,焦急地说道:“张巡抚,到了这种生死存亡的时刻了,您总要打开府库,拿出些钱粮激励將士们吧,只有这样大家才有拼死一战的决心啊!”
张鯨梦无奈地摇头,脸上满是疲惫与苦涩:“府库里面哪里还有钱粮。自旱灾以来,百姓颗粒无收,府库早就空虚了。”
张鯨梦是能吏,还是有一定道德的,今年整个陕北大旱,他几乎减免了延绥农户的税赋,想要以此来减缓灾情,但面对这种百年乾旱没有用处,朝廷的税能减少,但土绅的租却不能减少,更加没有人带领百姓抗旱,整个延绥粮食减產近一半,朝廷即便是降税了,延绥的百姓依旧是活不下去了。
杜文焕瞪大了眼睛,满脸的不可置信:“怎么可能?秋收刚过,就算不多,
总该有点积蓄吧?”
张鯨梦淡然一笑,笑容中却透著无尽的悲凉:“你们总把为朝廷守城掛在嘴边,可这次大同社来,是要你们的命。现在你们是为自己的家业,为自己的性命而战,就別再指望朝廷的钱粮了。”
杜文焕听后,神色尷尬,榆林的將领们对张鯨梦本就观感不佳,甚至到了厌恶的程度。在他们看来,张鯨梦既没本事从朝廷那里要来钱粮,平日里还动不动就要求他们减税免租。
他也不想想,大同社那些贼寇直接给百姓分地,如此诱人的条件,谁能抵挡?他的又怎么可能安抚得住人心?还不如让他们多征一点钱粮多养一些家丁这样更好。
双方就这样处於一种两相厌恶的境地,榆林卫的將军们对张鯨梦的命令基本上是阳奉阴违,根本不会听从。
而张鯨梦又何尝不感到绝望呢?外有来势汹汹、凶残无比的大同社贼寇,內有贪婪无能、自私自利的將门。更为糟糕的是,他刚上任就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旱灾,天时、地利、人和,没有一样站在他这一边。
更关键的是他连大义名分都站不住脚,普通的贼寇他还能驳斥是反贼,但大同社直接向天下宣告自已要建公天下,以取代家天下,最让他无奈的是大同社做的还不错,同样是遭受了百年一遇的旱灾,大同社的地盘,所有的百姓都被组织起来,抗旱救灾,他们还救助了十几万灾民,治下井然有序。
而他拼尽了全力面对这样的天灾人祸,依旧是无可奈何。试图安抚榆林卫军户,阻止他们加入贼寇的队伍。他曾亲自深入军户家中,苦口婆心地劝说,承诺会向朝廷请求减免赋税,但军户一句“能分地吗?”就让他无言以对。
现在他的状態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道心崩溃了,什么也不打算管了。
贺虎城著急说道:“巡抚大人,还没到绝境啊,您可千万不要放弃。天子和朝廷对您寄予厚望,您一定要振作起来,带领我们守住榆林城啊!”
他满心懊悔,好好的寧夏镇不待,非要带著自己800名家丁来到这是非之地,陷入如今这般困境。
张鯨梦缓缓站起身来,望向窗外那被沙尘笼罩的天空,平静地说道:“老夫今年六旬了,这一生也算经歷了无数风雨,有什么看不开的,如果贼寇破城,老夫便以死殉国,以报天子知遇之恩。”
杜文焕看著什么都不在意的张鯨梦,懒得跟扯淡,拉著贺虎城就去看巡抚门的钱库和粮库。
而后他就无奈的发现,钱库和粮库虽然不像张鯨梦说的那样空空如野,但却也只有六千多两银子和不到千石的粮食。
贺虎臣当场就跪下道:“完了,榆林城守不住了。”
没钱,没粮,他拿什么守榆林城,
杜文焕咬牙道:“还没有完,召集眾將,大家一起想办法,榆林城不能破。”
大同社比蒙古人都狠,真入城了,他们百年基业真会被夺走。
崇禎元年(公元1628年)10月13日。
榆林城下,徐晨身著一身护卫队铁甲骑在高头大马上,身旁的张献忠同样威风凛凛,他们身后是一眾护卫队高层,他们带领著一营精锐骑兵,缓缓巡视著榆林城。
榆林城在萧瑟的秋日中显得格外冷峻,高大的城墙仿佛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徐晨的目光在城墙上扫视著,只见无定河的上游恰好构成了榆林西面的护城河,河水在寒风中泛起粼粼波光。而城池的其他三面,都挖有三丈宽的护城河,
河水幽深,透著一股寒意。城墙上的砖石歷经岁月的洗礼,虽有些斑驳,但依旧坚固无比,城高池坚,名不虚传。
张献忠微微皱眉,看向徐晨说道:“將军,这榆林城城墙高两丈五,厚一丈五,自大明建立榆林镇以来,蒙古人多次重兵围攻,几十次交锋,却从未將其攻破。可见这城防之坚固,不容小啊。”
升任为第一旅长的王二,望著略显破旧的城池,嘴角勾起一抹不屑的笑:“哼,我们护卫队这一路可是攻占了榆林卫几十座城堡,难道这榆林城就能例外?等咱们的大炮一开,那些龟缩在城里的傢伙,只怕会被嚇得屁滚尿流,到时候肯定乖乖竖起白旗投降。”
“哈哈哈!”护卫队的將领们听到王二的话,脑海中浮现出榆林卫明军们惊慌失措的滑稽模样,一个个忍不住放声大笑起来。
这一路他们进军太过顺利,凭藉抗旱会调动当地军户的力量,便把榆林卫打得节节败退,接连丟失了几十个堡垒。在这种形势下,护卫队高层普遍对榆林卫將门充满了轻视,觉得他们不过是一群贪生怕死的草包罢了。
然而,徐晨却摇头道:“诸位切莫轻敌。那些城堡实则是榆林卫主动放弃的,他们此举有两个目的。其一,是为了集中兵力,增强榆林城的防御;其二,
便是分散我们的兵力。原本我们有2方主力可用於攻城,可如今因分散兵力接管那些城堡,只剩下一万人了。如此一来,我们的兵力优势已不明显,想要强行攻城,怕是难以占据上风啊。”
军户可能会望风而降,但榆林卫的將门和家丁他们是大明这套体系的受益者,在保护自己財產的情况下,战斗意志会非常高,再想让他们望风而降几乎不可能。
说著,徐晨仔细观察著城墙,心中默默计算著。他估算这道城墙差不多有5m
宽,而且是包砖城墙,异常坚固。再看看自己手中那些只能发射5斤、10斤的弹的火炮,想要攻破如此宽厚的城墙,实在是困难重重。
况且主动攻城,己方兵力优势又不大,榆林卫主动放弃边疆的36堡,这一招確实打乱了他们的部署。可徐晨也不能眼睁睁看著蒙古人趁虚而入,於是他当机立断,命令高大壮和陈子昂两人带著第二旅的主力,去整编当地的军户,让他们填补榆林卫缺失的防御漏洞。
如此一来,徐晨手中实际可用於攻城的力量,就只剩下第一旅、炮兵团、辐重团、战地医院等9000正规军,再加上2万民夫。按照这个时代的標准,勉强可以算是3万大军,对外宣称10万也能起到一定的威作用。但仅凭这1万多精锐,想要攻克榆林城,难度著实不小。
徐晨紧皱眉头,心中思索著破城之策:“有什么办法能让他们主动进攻我军吗?若能在野战中消灭城中的军队,那代价无疑是最小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