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联姻与政治觉悟(2/2)
十几座红砖砌成的三层楼房整齐排列,外观虽然谈不上多么美观,方方正正犹如一个个盒子,这里的窗户上也镶嵌著大同社最新的特產玻璃,这反而让招待所带上了几分奢侈之感。在这些楼房之下,有园、广场和一些运动器材,颇有几分后世小区的模样。
这个招待所是都督府专门为来到肤施的军官和各级政务人员准备的。这次议会召开,
各级议员可以凭藉证件得到一个居住的房间。刘宗敏拿出自己的军官证,顺利地领到了一个一厅两室的房间。
在肤施城外,孙可望带看的蒙古人准备参加议会,这次的议会每县有8名代表,而河套才刚刚开垦,正式的城池都没几座,但为了保证河套的利益,都督府给了他们36个名额,汉蒙各一半,由孙可望护卫他们来到肤施城。
“大哥!”一个声音激动的叫著。
孙可旺循著声音看过去,就看到自己小弟孙磊带著一个女子过来,这女子怀中还抱著一个婴儿。
孙磊激动道:“这是俺的儿子,你来看看。”
说完就把自己儿子交给孙可望,孙可望抱著小孩有点惶恐,也有点紧张。
前年他们攻占延安府,就去了一下自己的家乡,但结果並不怎么好,孙磊的父母都被地主给逼死,他也成为了无父无母的孤儿,唯一的安慰就是他们报仇了,地主被吊死,家產土地被分。
后面两人对家乡就没有多大留恋了,他这两年一直在北方征战,却没想到自己的小弟如此快的成家立业了,现在连后代都有了,而他却还是孤单单的一个人,一时间孙可望都也有想要成家的想法。
而后孙磊拉过自己的媳妇道:“这是俺婆娘。”
孙磊媳妇行礼道:“见过大伯。”
孙磊的媳妇相貌清秀,知书达理,一看就是大家闺秀。
孙磊有点得意道:“俺婆娘可是真正的千金小姐,俺是了三辈子的运道才能娶到她孙磊的媳妇是延安府大族刘氏之女,以前他这种农村穷小子连看都不敢看,现在却成了他的婆娘,给他生儿子,孙磊自然感觉得意又骄傲。
这些大族虽然贪婪无耻,但生存技能也是点满了的,当他们发现朝廷已经奈何不了大同社的时候。
他们开始迅速的转变了对待大同社的態度,由最开始把他们视为叛逆,变成了一个军事力量强悍的割据势力,那些仇恨大,忍不了的人早就跑到关中和大明其他地方去了。
余下那些跑不了的,也不想跑的人,他们只能接受现状,並且积极的改变,毕竟人要適应环境,而不是等环境来適应人。
这些大族积极投身建设作坊,做徐晨口中那些有统战价值的作坊主。
二就是和大同社的高层联姻,这也是他们常用的手段了,只要联姻了,那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以后大同社再想要对付他们就比较艰难了。这两年大同社高层联姻,他们快速成为了大同社治下的一份子。
孙可望道:“大哥先要安顿这些议员,等某交了差事再和你把酒言欢。”
“好,小弟等著兄长。”孙磊笑道。
而后孙可望就带著这些议员去了招待所。
大同社招待所,不时有马车队进入,招待各县的议员,一时间倒是群贤毕至了。
话分两头,一路的奔波让姜太公疲惫不堪,他很快就进入了梦乡。等他再次醒来,房间里只有女儿姜美娘。
姜美娘微笑著说:“父亲,女儿带你去吃饭。”
姜太公揉了揉眼睛,问道:“宗敏和让儿去哪里了?”
姜美娘回答道:“夫君带著大哥去见好友了。”
姜太公点了点头,这其实也是他带儿子来肤施城的原因之一。虽然现在姜让是大同社的军事教员,但终究还算不上大同社的自己人。
经过这两年的观察,姜太公深知大同社虽然对大族颇为苛待,但均田之举却贏得了百姓的衷心拥护。大同社实行兵农合一的制度,儘管他內心不太愿意承认,但也不得不佩服这种制度在打天下时的强大威力。目前大同社看似只有几万精锐部队,但在全民皆兵的状態下,动员十几方大军並非难事。
反观朝廷,如今內忧外患,局势江河日下,在动员兵力和治理地方方面,显然已经力不从心。再看看眼前繁华的肤施县,姜太公越发觉得大同社的治理能力强过朝廷百倍。
一个如日薄西山,一个如旭日东升,未来的局势究竟如何还难以预料,但大同社的前途必然是极其光明的,所以他想通过刘宗敏的关係,让他儿子也成为大同社的一员。
天色渐暗,招待所內的园却因煤油灯的照耀而明亮起来。不少人趁著这光亮,在园里散步、交谈。姜太公也步来到了园当中。
他一眼就看到一个人立起一块画板,上面掛看一幅关中地图。
在这个时代,地图可不是普通百姓轻易能得到的物品,但在大同社的地盘上,情况却大不相同。只需50文钱,就能买到一张记录整个延安府的地图;再加50文,关中地图也能收入囊中;甚至连整个大明地图都有售卖。据说还有一种世界地图,能记载这个世界的全貌,可惜目前还未製造出来。
只见一个人站在地图前,怒气勃发,慷慨激昂地说道:“看看大明这些贪官污吏做的好事!从肤施城到牛五镇原本只有一道关卡,可后面却有復县、洛川、黄陵、宜君、同官、耀州、三原、涇阳等眾多关卡。我们的货物只要想出关中,可谓是寸步难行啊!”他越说越激动,双手不停地比划著名地图上的各个关卡位置。
这时,一个叫王正廷的议员满脸气愤地接过话茬:“这都怪刘南卿这个奸臣,要不是他提议,关中怎么会县县有关卡,以至於让我们行商如此艰难。”他的声音中充满了对刘南卿的怨恨,眼神中透露出无奈和愤怒。
大同社占据河套后,打通了纺织业获取原材料的產地。然而,大漠地区人口稀少,仅有几百万人,而且极其分散贫穷,並不是一个理想的商品市场。
偏偏这两年,在整个延安府范围內,纺织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纺织业的產能在短短两年內就翻了一番。
延安府的商贾们本以为迎来了发展的良机,却惊讶地发现,富裕的关中被重重关卡包围。山西行省又因义军和朝廷的军队混战,杀得天翻地覆,没有一定关係的人根本不敢前往。
如今,这些商贾的產能大幅增加,却只能在小小的延安府內相互竞爭,增產不增收,
真是急死个人。
尤其是看到关中这块巨大的市场,就像一块诱人的肥肉摆在眼前,却怎么也吃不到,
他们怎能忍受得了。当他们得知议员可以向大同社提案时,这些商贾便迅速集合起来,想要藉助大同社的力量消灭他们的敌人,摧毁关中的关卡,从而获取几百万人口的商品市场。
在他们看来,不能让他们赚钱的朝廷就是无用的朝廷,这样的朝廷早点灭亡才好。如今,他们已经成为推动大同社进攻关中的主要力量。
榆林府议员胡英义正言辞地大声说道:“朝廷腐败无能,上不能为百姓谋福祉,下不能稳定天下局势。这样无能的朝廷就应该早死早超生!我们大同社和朝廷之间的爭斗,是正义与不义的战爭,是解救几百万关中百姓的正义之举。”他的声音洪亮而坚定,充满了使命感和正义感。
“说的好!”四周的人听到这番话,纷纷鼓掌表示赞同。掌声在园里迴荡,气氛变得热烈起来。
“这是某为解放关中写的情愿书,有同样想法的,可以在这上面签名!”有人拿著一份情愿书说道。
“我来。”一个议员毫不犹豫地走上前去,拿起笔,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我也签一个!”又有几个人跟著响应,纷纷在纸上留下了自己的大名。
姜太公在一旁看著这一幕,惊得瞪大了眼晴,喃喃自语道:“这简直是群魔乱舞。”
在他的印象中,当年东林党都不敢如此明目张胆地结党营私,推动对自己有利的政策。这些人难道不怕被大同社打击吗?
但他转念一想,大同社不要帝王,要建立公天下,还宣称天下是属於所有公民的。那么,这些议员为了自己的利益推动政策,似乎也无可厚非。
想到这里,姜太公心中不紧,秦失其鹿,天下共逐。如果大同社真成事了,那谁又会取代帝王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