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建设新世界(2/2)
高俊就是个奸诈的小人,他在徐光启面前和在他们面前完全是两副嘴脸。但储君张了张嘴,终究还是没说出这话,只是尷尬地点了点头。
吃了晚饭,储君等人刚想回自己的寢室休息,当地的农户就匆忙跑过来告诉他们:“场长请了戏班子,来农场唱戏,让你们带著凳子去农场的晾晒场看戏。”
高俊当了三年多的场长,也有了一定的进步。他不再一味地压榨农场的农户,而是学会了恩威並施。他想办法提升农场的伙食,让大家吃得更好;还申请修建农场小区,每年都要修一批三层的小楼房。三年下来,张家滩农场的农户,
是整个大同社唯一一个所有农户都住上楼房的农场。那一排排三层的楼房树立在田地边缘,就像一个个希望的灯塔,激励著农户们拼命劳作,就像把自己当成牲口一样,只为了能早日住进这样的房子当中。
而让农户看戏也是他施恩的一种手段。五月是农场一年当中少有的清閒时候,到了6月、7月,就要忙著夏收夏种,9月、10月又要秋收秋种,再次清閒下来就要等冬季了。
夜晚,一盏盏马灯把农场的晾晒场照得灯火通明。一个崭新的唱戏高台搭建在晾晒场上,鲜艷的绸缎和精美的装饰在灯光下显得格外耀眼。
农场的农户们以扇形围著这个高台,大家脸上都洋溢著兴奋的笑容。前面的人坐在地上,后面的人坐在矮凳、长凳上,最后的人则站在长凳上,整个农场热闹非凡,充满了欢声笑语。
而坐在戏台最好的观景位的是高俊、高土根等农场核心领导。他们坐在舒適的椅子上,还有一个放茶杯的高台,一边喝茶,一边等待著戏曲开场。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戏台上,演员们身著华丽的戏服,唱著婉转的曲调。那悠扬的歌声在夜空中迴荡,仿佛把人们带入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
“好!”看戏的农户们纷纷拍手叫好,对他们枯燥乏味的农场生活来说,戏曲算是高档的精神食粮了。
土根也笑著拍手,感慨道:“去了长安城只怕看不到这熟悉的戏曲了。”
高俊听了,眼中闪过一丝妒忌,酸溜溜地说道:“明明你种地不如俺,管理也不如俺,结果你可以去长安城,俺却留在延安府,这也太不公平了。”
土根得意地扬了扬头,说道:“俺是抗旱会成员,而且还是第一批的元老,
都督叫俺去长安城组建抗旱会,这不是应当的事情吗!
反而是你高俊,你是大同社成员吗?你是我们抗旱会成员吗?你都不是,你妒忌个屁呀,俺去长安市组建抗旱会,和你这个外人有什么关係!”
看到土根这得意的眼神,高俊恨不得扇自己两巴掌。当初他耍小聪明,不想加入抗旱会,后来因为分由的事情,他被抓去游行示威,觉得抗旱会太欺负人了,所以即便是现在也没有加入。没想到现在居然影响他进步了。
高俊虽然种由是把好手,但不代表他不想当官。在大明这种官本位的时代,
又有谁不想当官呢。他气愤地说道:“等都督回来了,俺就让都督介绍俺进入大同社,凭俺的本事,俺很快再一次成为你的上级。”
土根笑著调侃道:“那你可要努力些。”
这场戏曲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是为土根等人践行。第二日,天刚蒙蒙亮,土根就带著200多抗旱会成员,背著行囊,踏上了前往关中的道路。
而在延安府、榆林府各县乡,都有抗旱会成员陆续踏上前往长安的道路。他们如同星星之火,將会在整个关中各府县组建抗旱会,充实大同社对关中基层的统治,为这片古老的土地带来新的生机与希望。
肤施城,重工业区,钢铁厂。
远远望去,还未到钢铁厂,便能看到4座高耸的烟囱立在天空。烟囱里冒出漆黑的烟尘,在微风的轻柔吹拂下,缓缓飘散,留下一条斜斜的痕跡,仿佛是钢铁厂在天空中书写的独特“印记”。
胡益堂骑著一匹健壮的黑马来到钢铁厂视察。大铁锤早已得到消息在厂门口等候。
他一见到胡益堂,便热情地迎上去,带著胡益堂来到自己最新设计的高炉前,满脸自豪地介绍道:“胡执政,您瞧这座高炉,一次能炼铁2万斤,產量可是大大提高了。更重要的是,这座高炉用了新式的耐火砖,还採用了新式的內衬冷却技术,高炉的寿命延长了好几倍。这座高炉是在半年前点火的,但即便到现在,仔细检查还没发现明显的裂痕。如果这座高炉能运转一年时间而不损坏,我们大同社炼铁的成本將会再降低五成,到时候就能为都督府提供更多优质且廉价的钢铁。”
胡益堂饶有兴致地围著高炉转了一圈,仔细观察著高炉的构造和运转情况,
不时点头表示认可。
隨后,大铁锤又带著胡益堂来到了火炮生產线。只见高炉中滚烫的铁水,如同一条炽热的红色巨龙,缓缓流淌进已经准备好的铁模当中。铁水与铁模接触的瞬间,发出“滋滋”的声响,升腾起阵阵白色的蒸汽。
过了没多久,铁水逐渐凝固。铁模从两边缓缓分开,露出了崭新的炮管雏形。铁匠们熟练地拿来一个可以移动的龙门吊,稳稳地把炮管吊起来,安放在一辆特製的铁车上面。而后,4个身强力壮的铁匠沿著铁轨,喊著整齐的號子,推著小车,將炮管运往热处理室。他们的步伐坚定而有力。
大铁锤指著热处理室,兴奋地说道:“都督弄出来的热处理室,真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加了这道程序之后,最近铸造的300门火炮,只有两门出现了裂痕,成了废炮,其余的都是合格的產品。这大大提高了我们火炮的质量和良品率啊。”
胡益堂点头称讚道:“大铁锤,你铸炮的能力倒是越来越强了。不过我此次来主要是为了火枪和火炮的问题。从前线传来的消息,我们的火枪能安全使用的次数大致就是400次到500次之间,超过了500次炸膛的风险就急剧上升。还有火炮,不管是轻重火炮,射了300次以上,就有非常明显的裂痕了。你能不能想个办法改进这些缺陷?前线的战士们可都指望著我们能提供更耐用的武器呢。”
大铁锤听了,挠挠脑袋,面露难色地说道:“执政,火药何其猛烈,我们製造的火枪火炮能经受住几百次的爆炸,已经算是非常优秀了。您如果要俺製造出一门不怕炸的火炮火枪,那就有点超出俺的能力了。毕竟这火药的威力摆在那里,再怎么改进材料和工艺,也很难做到完全不损坏啊。”
胡益堂皱了皱眉头,严肃地说道:“前线遇到的问题你们总要想办法解决,
这火枪又不是只打一场仗。战士们在战场上需要可靠的武器,如果武器频繁出现问题,那会大大影响他们的战斗力和生命安全。你们再好好想想办法。”
大铁锤想了想,召集了厂里的技术员工,把前线遇到的问题和他们说了一遍,然后问道:“大家看看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这下,这些技术工匠们也感到十分为难了。这又不是神话传说,哪有什么永不磨损的神兵利器呢?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陷入了沉思。
王铁匠首先打破了沉默,说道:“让枪管更坚韧倒是有个办法,就是用韧性更好的钢来铸造枪管。钢的强度和韧性都比较好,能提高枪管的耐用性。”
大铁锤听了,摇了摇头,分析道:“钢更坚韧,原本的钻头只怕就用不了了。而且即便是勉强能用,钻一根钢管的时间只怕比铁管要长10倍。这样一来,
生產效率会大大降低,根本满足不了前线的需求啊。”
就在大家都一筹莫展的时候,来到钢铁厂实习的杨安想了想道:“师父,既然枪管容易报废,那我们何不在火枪上多配几根枪管。战士们在战场上,当一根枪管打废了,马上就能更换上另一根,这样就能保证火枪持续发挥作用了。”
大铁锤听了,眼睛顿时亮了起来,高兴地说道:“读书人的脑子就是好使,
我们完全可以为一支火枪多配两支枪管,打废一支马上更换上。这样既不影响火枪的使用,又能解决枪管容易报废的问题。”
胡益堂听了,也点头表示认可,觉得这倒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
他继续问道:“火炮寿命短又怎么解决,此次镇北军进攻寧夏镇,因为敌人死守,火炮轰炸了10余日,48门火炮有一半已经处於报废的状態当中。不解决火炮不耐用的问题,容易影响大军的战斗力。”
张铁匠想了想说道:“铜的延展性更好,以前朝廷也製造过铜炮,据说用了上百年,都成为我们延安府的镇城之宝。”
大铁锤翻白眼道:“铜的延展性更好,俺能不知道?一贯铜钱也就六斤多,
俺们最重的重炮3200斤,这要多少铜钱来铸造。这样的火炮铸造的起也用不起。”
钢铁厂技术工匠宋建华想了想道:“师傅,铁的硬度更强,铜的延展性更好,我们乾脆就用这两种材料一起铸大炮,外层用坚固的熟铁內部用铜,这样火炮成本不会增加太多。”
大铁锤眼前一亮道:“可以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