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崇禎:今年是他当皇帝最艰难的一年(1/2)
第217章 ,崇禎:今年是他当皇帝最艰难的一年
时间进入了崇禎三年,勉强算当了4年皇帝的崇禎,感觉今年是他当皇帝以来最难熬的一年。
自去年十一月起,女真人破关而入,如汹涌的潮水般席捲而来。那关外的女真铁骑,在广的华北平原上肆意驰骋,所到之处,生灵涂炭,一片狼籍。
女真人的入关,如同在大明王朝这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巨石,激起了层层波澜。朝廷迅速做出反应,调集了几十万大军,试图將这些入侵者驱逐出去。然而,事情的发展却远远超出了崇禎皇帝的预料。
半年的时间过去了。朝廷几十万大军与女真人周旋,却始终未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女真人不仅没有被驱逐,反而愈发囂张,他们一路攻城略地,势如破竹。永平城,这座原本固若金汤的城池,在女真人的猛烈攻击下,最终沦陷。按察副使郑国昌、知府张凤奇等官员,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毫不退缩,坚守城池,直至最后一刻,壮烈殉国。他们的鲜血染红了永平城的土地,也刺痛了崇禎皇帝的心。
到了初六这一天,滦州又传来了不幸的消息。女真人再次发动攻击,滦州城很快就落入了他们的手中。崇禎皇帝得知此事后,龙顏大怒。他对蓟辽总督刘策的无能感到无比愤怒,当即下令將其逮捕,並判处死刑。同时,他也对內阁首辅韩的表现不满,认为他未能在这场战爭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於是罢免了他的官职。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二十日,又一个噩耗传来,兵部右侍郎刘之纶在遵化与女真人的战斗中战败身亡。
之后战局突变,女真人好的像变得不能打了一般。各种胜利的战报如雪片般飞到了崇禎皇帝的案头。
这些战报却让崇禎皇帝感到十分困惑。战报上到处都在宣扬胜利,这里战胜了女真人,那里驱逐了女真人,仿佛女真人已经被打得节节败退,即將被赶出大明的领土。崇禎皇帝看著这些战报,心中原本燃起了一丝希望,他以为大明的將军们终於学会了打仗,能够在战场上取得胜利了。
但儘管战报上一片大好,但战场上却总是莫名其妙地出现败仗,而且一败就是溃败,全军覆没式的大败。崇禎皇帝不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好在这个时空的崇禎皇帝比歷史上的他要幸运一些。在歷史上,这场所谓的驱逐女真人之战,大明王朝的文武百官来了一个丧事喜办。几十万大军目送女真人离开之后,兵部统计战果,立功受赏之人多达40余万,弄得崇禎皇帝还以为女真人也受到了重创。但现在,贺涵的出现,让崇禎皇帝看到了一丝真相。
贺涵直言不讳的告诉崇禎皇帝,战报会骗人,战线也会骗人,但只有实实在在的女真人首级是不会骗人的。
几十万大军打了几个月的仗,上报到兵部的女真人首级还没突破千颗。这就说明,前线根本没有什么所谓的激战,而是几十万大军目送女真人离开,朝廷根本没有一支大车敢和女真人野战。
崇禎皇帝听到贺涵的话后,犹如五雷轰顶。他感到自己被所有人欺骗了,愤怒和失望的情绪在他心中交织。他气得想杀人,但却不知道自己的怒火该如何发泄。
101看书101??????.??????全手打无错站
他想到了罢免在前线指挥作战的孙承宗,但孙承宗却是整个大明威望最高的官员。祖大寿和关寧军也是他劝服重新归於朝廷魔下的。如果现在罢免孙承宗,
大明朝廷却找不到一个接替他位置的人。
至於其他的官员,崇禎皇帝又仔细看了几十封战报。这些战报写得滴水不漏,朝廷的军队的確是在驱逐女真人,女真人的军队也的確是在后撤,这的確算是胜利。而那些所谓的女真人遭受重创,只不过是他看这些奏摺脑补出来的。
贺涵直接告诉崇禎皇帝,朝廷最缺乏的就是一支敢野战的军队。九边將门,
关寧骑兵他们已经军阀化了,不管朝廷给这些人多少军餉,这些人上战场第一永远是保存自己的实力。如此一来,朝廷的大军虽然多,但不过是一群各自为战,
以保存实力为主的乌合之眾,要想改变现状,就必须强干弱枝,提振京营的战斗力才是根本之道。
有这样现实的例子摆在崇禎皇帝面前,他终於下定决心,以秀子营为核心,
编练新式的火枪军队,重振京营的战斗力。
二月,崇禎皇帝提拔贺涵为左都督,领兵部尚书衔,督师京营。
崇禎皇帝虽然毫不吝嗇地给贺涵封官,但他自己却是个穷鬼。女真人的入侵,直接重创了北直隶的经济。原本繁华的城市变得破败不堪,农田荒芜,百姓流离失所。朝廷不仅要应对战爭的开支,还要负担著几十方勤王大军的开销。
虽然崇禎皇帝已经知道前线的战报有问题,但几十万勤王大军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战爭结束之后,朝廷肯定是要搞赏他们一番,这又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偏偏现在大明的国库已经不是空的可以饿死耗子了,而是大明王朝对外欠了一屁股的债,在可以预见的將来还会再欠下几百万两。崇禎皇帝看著空空如也的国库,他已经没有几年前像遇到袁崇焕那样豪掷几百万两银子的能力了。
好在贺涵他们经过徐晨教育之后,知道做事之前要先搞钱,想做大事就要搞大钱。贺涵向崇禎提出以要京城门头沟煤矿和长芦盐厂两个產业为新军的军来源。
大明朝廷的矿税根本收不上来,而且开矿就需要大量的矿丁,这种一无所有的青壮集结在一起,尤其是还在京城附近,对封建王朝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隱患。
没有利益却隱患巨大,任何一个封建官员对京城附近的矿场都是处於保守態度的,能不开儘量不开,所以在直隶附近开的矿场並不算太多。
但京城百万人口又的確需要燃料,从永乐定都京师开始,200多年时间,当地的木头早就被砍伐一空了,现实的需求又逼著当地的百姓必须要开矿,但当地的官员不敢担责任,於是京师附近的矿场就成了一个无人过问的地带了,出了动乱,马上关闭矿场,燃料价格上涨,冻死饿死了京城的百姓,导致民怨沸腾,那就在偷偷摸摸的开矿场,总之是哪头出问题先通哪头。那些矿產也被京城的贵族们霸占,吃喝玩乐的来源。
不过在朝廷的帐目上,这些矿场还是属於朝廷的,崇禎也没多想,直接把门头沟煤矿场给了贺函。
而长芦盐场更不算事了,崇禎自已找来户部的帐册,去年长芦盐场上交给朝廷的盐税是一万八千两,就这么点钱,崇禎给的自然毫不心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