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都在清田(1/2)
第220章 ,都在清田
当日,杨鹤留贺函吃晚饭。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暉洒在府邸的屋檐上,给整个庭院镀上了一层金黄。杨嗣昌回到自己府邸,刚踏入客厅,就看到和父亲有说有笑的贺函,他先是一愣,站在原地,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半天才勉强挤出一个笑脸,说道:“贺兄也来了。”
这段时间他对贺涵的態度变化非常大。最开始,他虽然觉得贺涵为人桀驁不驯,但在他看来,大明的读书人又有哪个不是傲气冲天的呢?
更何况贺涵能力出眾,区区一点桀驁,在他眼中还是能容忍的小缺陷。而且他也在谋划宣大山西总督的位置,想要在战场上一展所长,心里还想著拉拢贺涵为己所用。
然而,贺涵后来做的事情让他彻底放下了这个念头。贺涵先是得罪了六部官员,又因为门头沟矿厂和长芦盐场的事情得罪了勛贵。昨日他和天子说的话更是传遍了整个大明的朝堂,这下连內廷都得罪了。
现在杨嗣昌眼中,贺涵就像一个疯子,他是万万不敢再去招惹了。他原本还打算通过父亲的关係,运作几个秀子营的军官带到宣大去,结果没想到这个麻烦却主动上门了。
看到自己儿子回来了,杨鹤微笑著命管家上菜。不一会儿,热气腾腾的饭菜摆满了桌子。三人简单地吃了一顿晚饭后。
杨鹤看著贺涵,问道:“清田你打算从何处开始?”
贺函苦笑著摇摇头,说道:“天子现在已经被党爭弄怕了,对重民社也有所防范,再想像关中那样大肆招揽社员,利用他们来清田已经难以做到。
学生手中人手不足,只能先从天津卫开始。学生查了田籍,天津卫应该有200万亩的军田,但此时天津卫军户蓼寥无几,由地也不知所踪。学生想把这块地先清出来,要真能把200万亩地都给清理出来,天津卫就可以编练4万新军。”
朱元璋定了一个非常奇范的制度,那就是定额税收制度。也就是说,明初太祖时期收多少税,哪怕到了200多年后的崇禎朝也还是收这么多的税,完全不管后面增加了多少人口,增加了多少由地,
这制度乍一看好像不错,开垦了新由地,平均的税收变得更低了,但实际上这基本上是痴心妄想。因为地主士绅的税不会增加,平民的税也不会减少,实际上200多年下来,在平民身上压的税越来越多,因为越来越多的土地被大户占据,
能收税的土地变得越来越少,普通百姓的压力自然就越来越大。
就拿军屯卫为例,朱元璋时期就规定了一个卫所要上交多少税,最开始税收是比较低的。但200多年过去了,军户的田地被將门、当地的地主士绅吞併,京城附近还要加个太监。
这些人把土地给霸占了,可军户要上缴的税负却不会减少,结果就是军户手中的地越少,他们承担的税反而变得越来越重。
这样欺负老实人的下场,军户都逃亡当了流民,而军官却成了大地主。国家税收荒芜了,地方縉绅、军官和当地的镇守太监却塞满了腰包,当敌人打进来的时候,他们发现兵没了。
杨鹤听了,不禁长嘆一口气,说道:“此事难做,要清田就要得罪地方縉绅、当地的镇守太监、皇亲国戚,还有那些將门。当初我等在关中就进行不下去,现在想在天子脚下做这事情,难度提升了何止10倍。”
贺函冷笑一声,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坚定,说道:“此事说难也难,说易也易。如果按照朝廷现在的制度,光爭吵这些由地的归属,吵个几年都未必能吵出结果。但如果学生根本不理会这些事情,直接拿出太祖年间的田籍,丁是丁,卯是卯,不了几个月时间就能把军田给理出来。”
“噗!”本来打算喝口茶的杨嗣昌听到这话,直接被茶水给壹住了。他瞪大了眼睛,满脸震惊地看看贺函,仿佛听到了什么天方夜谭。哪怕是大明最粗鄙的武夫,也不敢这样干,他现在都有点怀疑贺涵这举人是怎么考出来的。
他心里开始担心自己的父亲要再次被贺涵牵连了,想了想劝说道:“贺兄,
这里是京城,天子脚下,哪怕是一个乡下的財主,他都有可能是皇亲国戚,你们在米脂乡下的那套手段,在京城不好使。”
贺函神色淡然,语气平静地说道:“这些皇亲国戚的地位有没有秦王、庆王、韩王、肃王高?杨兄知不知道,哪怕是这些皇亲国戚,被火枪打了一样会死。”
杨嗣昌被贺函的话壹得说不出话来,他的背后直冒冷汗。他现在都怀疑这么莽撞的人怎么可能会得到自己父亲的喜爱,又怎么能得到天子的信任?
杨鹤看著自己的儿子,问道:“最近这段时间你都在忙什么,为什么总是这样早出晚归?”
杨嗣昌无奈地苦笑了一下,说道:“孩儿这段时间在运作,爭取能当上宣大山西总督。”
杨鹤皱了皱眉头,语重心长地说道:“去地方上当总督和那些將门打交道,
於天下大势无补,只是在消磨时间。你不如想办法留在直隶,帮贺函他们。对朝廷来说最重要的事务就是编练新军了。”
杨嗣昌满脸苦笑,心里暗自嘀咕,贺涵这是给自己父亲灌了什么迷魂汤了,
就贺涵现在的处境,谁靠近他谁死。他实在想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会这么说,但文不敢违背父亲的意思,只能在心里暗暗发愁。
翌日清晨,天色微明,贺函便早早起身,穿戴整齐后,匆匆赶往紫禁城。
101看书1?1???.???全手打无错站
此时的紫禁城,笼罩在一层淡淡的晨雾之中,显得庄严肃穆。贺函怀揣著心事,脚步匆匆地穿过一道道宫门,终於来到了乾清宫。
踏入乾清宫,只见崇禎帝正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脸色极其难看,手中紧紧握著一份奏章,眼神中透露出愤怒。贺函心中一紧,意识到必定发生了什么大事。
崇禎帝强忍不住怒火,將手中的奏章看完,然后猛地一甩,那奏章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重重地落在地上。他怒斥道:“他们怎么还有脸回我大明!”
贺函赶忙上前,弯腰捡起地上的奏章,定晴一看,原来是河南知府上的奏章。上面详细写著陕西行省参政张充登等几百人逃出了关中,如今河南府已经把这些人看押起来,上奏摺请示崇禎该如何处置这些人?
崇禎帝怒不可遏,大声吼道:“真恨不得把这些无能之辈全杀了,这些无能之辈死光了,大明也就安稳了。”他的声音在空旷的乾清宫中迴荡,充满了愤怒和失望。
贺函沉思片刻,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陛下,这些官员能返回大明就说明他们对朝廷是有忠心的。如果您真把他们全杀了,那就彻底寒了我大明臣子的忠诚之心。以后再遇到这事,地方官员或许会投贼而不回归朝廷。臣以为稍作处罚即可。”
贺函心中暗自嘆息,他感觉大明很多制度太僵硬、太死板,简直就是坑人。
丟失城池,地方官员会受到重处,甚至被处死,这就导致很多地方上的文官,为了保证城池的安全,连自己的军队都不敢放进去。当然,这些军队军纪差也是一方面的原因。
但这样的制度却害死了太多朝廷的將领和军队。赵率就是因为不能到城池当中休整,结果被女真人包围歼灭,后面刘之伦也是因为这,甚至连他自己都享受了这样一波的待遇,来勤王居然连城池都不能进,这种事情非常伤士气的。大明军队的战斗力本就不高,再被这样一伤士气,在野战当中被击溃也就成了常態。
崇禎帝听了贺函的话,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儿,他缓缓说道:“命令河南府把这些官员带回京城,而后一律贬官3级使用。”
“遵命!”王承恩连忙上前,恭敬地领命。
而后,贺函便把自己想在天津卫清田之事向崇禎帝说了出来。他言辞恳切详细阐述了清由的重要性和具体计划。
而后想了想又道:“陛下,使攻不如使过,请陛下把这些官员交给我天津卫,由他们辅助臣来完成清由事务,也算是让他们將功赎罪了。
1?
崇禎帝听完点头同意,而后问道:“爱卿需要朕提供何等帮助,要不朕给爱卿一把尚方宝剑吧?”
哪怕朱由检是天子,他也知道清理军屯一事可不是什么好干的事。京城附近势官豪族多如牛毛,这些达官显贵怎么可能轻易把土地给交出来。
贺函连忙摆手,说道:“尚方宝剑却是不需要,臣也知此行的艰难,各方势力都会毁臣。只求陛下的信任,只求陛下给臣3-6个月时间,臣必定给陛下练出一支4万人的精锐,再稍加实战,这4万人必定会成为像秀子营那样的敢战之士。”
贺函心里清楚,自己没时间和大明的百官玩什么政治斗爭,现在他唯一的支持者就是天子,而他也明白天子最关切的事情是什么。
果然,贺函这话瞬间就让崇禎帝振奋起来。即便是现在,他也清晰地记得秀子营的英姿,那是一支可以正面硬刚女真人的强悍之师。京城要是有了4万这样的精锐之师,他平定辽东的希望就大大增加了。
贺函继续说道:“陛下,清田的第一步就是想让您做个表率,把天津卫皇庄当中的镇守太监全部召回京城。”
王承恩一听,顿时怒喝道:“大胆,贺涵你这是想欺天不成?”他的声音尖锐刺耳,眼神中充满了愤怒和不满。
崇禎帝皱著眉头看著王承恩,心中有些不悦。这事是他原本就和贺涵说好了的,这奴才怎么忽然这么激动?
“王承恩,宫內在天津卫占了几块地?”朱由检冷冷地问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