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漕运毒瘤(1/2)
第310章 ,漕运毒瘤
崇禎五年(公元1632年)2月15日。
京城的神机营房在暮色中显得格外寂静。结束了一天操劳的崇禎等人拖著疲惫的身躯回到营房。
朱妮看到父亲回来,眼晴顿时亮了起来,欢快地跑了过去。年仅2岁多的她,还不明白改朝换代意味著什么,只觉得自己搬了新家,这里有很多和她差不多大的玩伴,每天都能玩得很开心。
崇禎看著女儿,心中一阵酸楚。几天前还是娇贵的公主,如今却像个灰濛濛的野丫头。但他转念一想,亡国公主还能活得如此自在,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他微笑著蹲下身子,將女儿轻轻抱起。
朱妮趴在崇禎的肩膀上,奶声奶气地说:“父皇,饿!”
崇禎心疼地说:“我们回家用膳。”
田秀英走上前,轻声说道:“臣妾去做饭。”崇禎的这两个老婆都是小门小户出身,倒也不至於连做饭都不会。
王承恩也抢著说:“还是奴才去吧。”
崇禎他们虽然成了战俘,但依旧按照大同社的规定享受8小时工作待遇,现在做饭时间倒也不算晚。
不过,他们的伙食自然好不到哪里去,每天的定额是1升小米,再加上一点咸菜或者其他野菜。最开始,崇禎根本吃不惯这样的饭菜,但饿了几天后,也只能慢慢適应。
就在崇禎他们准备好一天的晚饭时,有两个人来到了这个战俘营。他们站在这栋简陋的木屋前,迟疑了一下,轻轻敲了敲门。
王承恩赶紧去开门,只见一个身高八尺的壮汉和一个带著书生气的官员站在门口。他迟疑地问道:“你们是?”
二人看到坐在一张简陋木桌前的崇禎,立刻激动地走进屋內,行礼道:“臣大名府知府卢象升,登州巡抚孙元化见过陛下。”
崇禎听了两人的介绍,认出了他们,说道:“起来吧,某现在不过是一个亡国之君,不必行此大礼。”
卢象升看著穿著陈旧衣的崇禎、两位贵妃,还有那个像灰姑娘一样的公主,心中一阵气愤说道:“陛下毕竟是一国之君,该有的体面还是要有的。”
崇禎神情淡然,说道:“被俘之君还有什么体面可言,就像大同社说的,成为一个普通百姓也好。”
而后,他看向两人,问道:“你们被大同军放出来了?”
卢象升有些尷尬地说:“大同军没有把臣算作战俘。”
孙元化则更加尷尬,解释道:“徐师氏都督那里有些面子,再加上徐晨看中微臣从西洋学到的製造本事,他请微臣在天津置办一个造船厂。”
卢象升还能坚守气节,说得上不食大同粟。但孙元化不想浪费自己的一身本事,便答应了去大同社,在天津建立一个能製造远洋航行宝船的造船厂,当然只是现在他面对崇禎的时候有点尷尬,
毕竟改换门庭並不算什么好名声。
“造船厂?”崇禎有些异。新朝招募前朝大臣本是惯例,但大同社在这方面已经做得很少,
大明的高层几乎都被关押在此,很少有人被招揽。如今好不容易有一个大臣被招揽,竟然是去造船。
记住我们101看书网
孙元化解释道:“按照大同社的说法,北方的旱灾一时半会儿停不了,他们打算从朝鲜、日本,还有南洋诸国购买粮食,所以要製造可以远洋贸易的海船。同时,也打算多製造渔船,依靠捕鱼业来补充粮食。”
崇禎点了点头,说道:“这倒是符合大同社的做法,北方確实太缺粮食了。”
这段时间,他每日只有一升口粮,生平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饿肚子的滋味。最开始,他以为大同社是故意虐待他这个前朝天子。
但从接触到的百姓那里了解到,整个京城几乎都是如此。想要吃饱,除非是军人和做重体力活的工匠才会有更多的口粮。
大同社大规模登记户籍,也是为了合理分发口粮。这点上,崇禎不得不钦佩大同社强大的执行能力,朝廷不要说保证百姓不饿死了,连士兵的口粮都保证不了,他当皇帝不到5年时间,因为粮食问题闹得兵变就超过了双手的数。
屋內的气氛有些沉默,崇禎陷入了沉思,而卢象升和孙元化则静静地站在一旁,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两人在战俘营待了没多久便告辞离去。孙元化並未立刻离开,他在营中四处寻找,挑选了一些技术官员,打算带他们前往天津卫,让这些人成为造船厂的技术骨干,这才是他此行的主要目的。
“初阳兄,请把某带出去吧,小弟必有后报。”冯銓看到有新人进入战俘营,又发现孙元化能够带人出去,再也按捺不住,赶忙上前请求孙元化將自己也带出去。
孙元化看著冯銓,冷笑一声道:“某不是要招一些溜须拍马之辈,某是要去造船,你懂造船吗?你知道造船的钉子是什么样子的吧,你知道造船要用什么木料吗?”冯銓当年投靠魏忠贤上位,在士林之中名声早已臭不可闻,人人都视他为奸险小人。
冯銓丝毫不在意孙元化的讽刺,依旧討好地笑道:“现在不懂,但小弟可以学。你给小弟一个月时间,小弟造船必然会学得比那些工匠还要精通。”他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极为自信,毕竟能在20岁之前考中进土,堪称天才中的天才。
然而,孙元化只是一甩袖,说道:“等你学会了造船再说吧。”说罢便径直离开了。
冯銓看著孙元化离去的背影,冷冷地说道:“瞧不起某,但某终会东山再起。”他回到自己的房间,心中开始盘算如何吸引大同社的注意。很快,他便想到了当年乾清宫著火的事情,这件事其他人或许不清楚,但他却了如指掌。
大同社把他们关押在此,还要求他们7天写一篇所谓的心得体会,不就是想杀人诛心吗?那他就顺著徐晨的心意,把大明高层那些齦事情全部抖出来。当年东林党和魏忠贤之间的爭斗,他可是参与者之一。
他越想越兴奋,觉得终於找到了一条脱困的道路。但很快,他又喃喃自语道:“还是要想办法加入大同社。”想看想看,他便进入了梦乡。
出了俘虏营之后,孙元化和卢象升通过各自的关係,给崇禎送了一些食物、被褥和衣服,希望他能过得好一点。
孙元化在第二天就带走了一些小的技术官员,这让其他被俘虏的官员羡慕不已。以前他们看不起的吏员,如今反而受到了大同社的重用。这些人加入大同社,算是在新朝扎稳了脚跟,以后家族百年的富裕或许可期。
崇禎五年(公元1632年)2月17日。
卢象升和孙元化来到了通州。此时徐晨也在通州,主要是为了梳理运河的事务。
元明两朝將都城建立在北方,主要是为了镇压大漠,但北方缺乏粮食,大运河便成为了北方最重要的粮道,蒙古人將运河裁弯取直,这才有了后世那条大运河。到了明朝也一直维护修大运,
也造就了后世大名鼎鼎的百方漕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