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元首,您身边有奸臣(2/2)
各地的灾民如归巢的候鸟,陆续回到了这片熟悉又陌生的土地。黄茫茫的一片,让他们不知所措,地没了,家没了,什么都没了。但很快大同社就將这些灾民迅速组织起来。
由於时间紧迫,已来不及进行细致的分地工作,徐晨便以大约一万人组建起一个农场。如今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上百个农场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就在这时,一群特殊的人出现在了农场的边缘。上百个读书人,他们身著长衫,原本整洁的衣衫如今沾满了灰尘,脸上写满了疲惫。
他们拖著沉重的步伐,一步一步地朝著农场深处走来。一路上,他们看到了十几条大大小小的沟渠,这些沟渠就像大地的脉络,相互连接,形成了一个复杂而有序的排水系统。沟渠里,涓涓细流潺潺流淌,这些水流匯聚到主干渠道,最终匯入到奔腾不息的河流之中。
在排乾了水的农田里,无数的农户正忙碌著。青壮们挽起衣袖,露出结实的肌肉,他们喊著嘹亮的號子,奋力拉著犁。那犁鏵在泥土中翻起层层黄土,老人们和妇女们跟在后面地扶著犁。孩子们则像欢快的小麻雀,跟在队伍后面,將一株株红薯苗轻轻地插入泥土中,然后用小手仔细地盖上土,再从旁边的水桶里舀起一勺水,轻轻地浇在苗上。
这些读书人对眼前的场景並不陌生。
这种热火朝天的场面,让他们感到既熟悉又亲切。更重要的是,他们知道,在这样的规模宏大的会战中,很有可能遇到社长徐晨。对於他们来说,当著社长的面陈述自己的冤屈,已经成为了他们唯一翻身的机会。
很快,在士兵的带领下,他们见到了正在拿铲子挖沟渠的徐晨。徐晨穿著一件朴素的粗布短衣,戴著一顶宽阔的草帽,脸上满是汗水,头髮也被汗水浸湿,贴在额头上。他手中的铲子有节奏地挥舞著,將一铲铲泥土挖起,堆放在一旁藤筐当中,横框装满了泥土,由独轮车推著离开。
看到徐晨,戴著眼镜的杜飞再也忍不住了,当即涕泗横流。他三步並作两步地衝到徐晨面前,扑通一声跪下,哭诉道:“社长,您身边有奸臣啊!我上书建议社里谨慎对待孔家,那都是为了我们大同社好啊!孔家是天下的文宗,我们这样对待圣人的子弟,必然会引起江南读书人的惶恐和愤怒,这对我们大同社下一步攻占江南会造成极坏的影响啊!结果张大却说我忘记了大同理想,还免了我的职务,您可要为我做主啊!”
其他的社员看到杜飞开了头,也都激动起来,纷纷围了上来。一个社员涨红了脸,大声说道:“社长,张大这是在蓄意报復啊!您说过言者无罪,我们不过是表达自己的意见,怎么就要受到处罚了呢?”另一个社员则气得浑身发抖,指著远处,骂道:“张大就是新的魏忠贤,社长,您可不要被他蒙蔽了啊!”
徐晨停下手中的动作,抬起头来,微笑著看著大家,温和地说道:“不要急,一个个来。”然后,他把目光转向杜飞,打趣道:“这么多年还是没变,还是那么喜欢哭。”
当初杜飞从重民社跑到大同社时,还是一个青涩的青年。他出生在米脂的一个自耕农家庭,父亲虽然只是个普通的农民,却有著远大的志向,一心要为家族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杜飞也的確有点读书天赋,在 20岁那年考上了秀才。然而,举人之路却被关中的各大家族牢牢把持著。那些大家族凭藉著雄厚的財力和广泛的人脉,垄断了科举资源。像杜飞这种小门小户出身的人,除非是天赋异稟的神童,否则秀才就是他科举之路的极限。
为了考秀才,杜飞耗尽了家中的所有积蓄。父母也因为常年劳累,积劳成疾,最终离开了人世。杜飞的科举之路至此中断。
而到了明末,秀才这一功名已经泛滥成灾。在米脂这样的穷县,连秀才的禄米都难以保障。秀才的身份,只给了他一身长衫,却无法让他填饱肚子。
他只能靠给人代写书信、画画来勉强维持生计,过著飢一顿饱一顿的日子。这也是他第一批转投大同社的原因。重民社虽然相对轻鬆,但却连基本的温饱都无法解决。而大同社不仅包吃包住,每月还有一两银子的俸禄。
杜飞投靠大同社后,就和徐晨一起挖沟渠,当时杜飞还是第一次做这样的重体力活,他那个小身板第一天就累哭了。但当时他已经没后路了,为了能吃饱饭,为了那一两银子的俸禄,杜飞咬牙坚持,通过了大同社三个月的重体力活考核,成为了大同社的一员。
杜飞听了徐晨的话,心中的紧张稍微缓解了一些。其他社员也鬆了一口气,从社长的语气中,他们听出社长似乎並不是真想罢免他们。
徐晨拍了拍身上的泥土,站起身来,语重心长地说道:“在曲阜的所作所为,你们都清楚。饶了他们一家,曲阜那些无辜的冤魂如何能瞑目?我们是为了什么?哪怕是圣人的子弟,也不能仗著身份欺负人。你们看看他们的所作所为,哪有一点圣人的仁义之心?孔夫子如果活著,只怕也会气的教训他们一顿。”
说到这里,徐晨加重了语气,严肃地说道:“我让张大派遣你们到这里来,就是让你们和农户一起劳作,一起生活,相互学习。不要以为你们读了十几年的书,就自认为有学问。那只是纸上的学问,是写书先贤的学问。如果不能灵活运用这些学问,那你们就只是一群会走路的书架。”
徐晨说著,指著四周正在劳作的农户,继续说道:“他们虽然没怎么读过书,但他们耕地几十年,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这就是他们的学问。”
说完之后,徐晨大声喊道:“高磊。”
“在!”高磊从人群中快步走了出来,立正站好,大声回应道。
“领他们去拿铁锹挖沟渠。”徐晨下达了命令。
“遵命,各位跟我走吧。”高磊转身,看著杜飞等人说道。
杜飞等人虽然满脸苦涩,但也不敢违抗命令。他们偷偷地看了看正在挥汗如雨挖沟渠的社长,心中明白,这已经是最轻的处罚了。如果他们还不接受,真的只有退社这一条路可走了。
但他们在大同社奋斗了好几年,才取得了现在的地位,退社是他们万万不想的。於是,他们默默地跟著高磊,朝著存放铁锹的地方走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