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又一个想改变大明的人与灾害不断(1/2)
第327章 ,又一个想改变大明的人与灾害不断
大同八年 10月 27日,河南行省,孟津,水利工地。
秋收完成之后,这片水利设施的主干水渠已经到收尾阶段,剩下的支流,后续抗旱会会组织当地的农户继续完善,辛苦了半年的农户和士兵也开始品尝著丰收的喜悦。
徐晨专门命人扬州带了咸鱼干海带等特產,关中带来各种家禽,还从关中的农场专门用轨道马车,500头猪,500只羊专门用来犒赏辛苦了半年多的战士。
这段时间大家只做半天工,余下的时间主要恢復精力与娱乐为主。
第二师的一个营地当中,一群战士围著一个说书先生,只见他金堂木一拍,正声开口道:“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闢从兹清浊辩。覆载群生仰至仁,发现万物皆成善。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好!”虽然只是一段定场诗,但已然引得四周的战士们连连喝彩。
而在外围,张溥,张彩,雷士俊三人无奈的看到这一幕,现在他们已经没有当初那个名士的样子,原本的长衫被收起来,穿上了大同色给他们送的劳动服。
三个月的风吹日晒让他们皮肤漆黑,没时间打理个人的形象,脸上长满了鬍鬚,显得有些邋遢,加上戴上草帽,肩膀上搭著有些漆黑的毛巾,名士之气全无,反而像一个秀气点的农户,但不可否认三个月的劳动让他们人变得壮实,精气神也变得更充足。
雷士俊摇头道:“他这是真诚服於徐社长,这三个月来就他有精力,傍晚还给这些士兵说书,还学著徐晨剃短髮,穿大同服,现在他哪里还有名士的样子?”
这段时间他们虽然变化很大,但对於北方流行的短髮,他们还是没有理,一方面是身体髮肤,受之父母的观念难以跨越,二就二理个短髮就和囚徒一般哪有名师的风采,他们还要回江南。
他们当中只有金圣叹因为实在是受不了酷热,加上他又不用回江南,而在江北剃短髮的人也为数不少,已经不会引起人的怪异。
所以金圣叹一口气直接理个光头,然后他就开始炫耀自己光头清凉,还嘲讽张溥他们,大热天的如此密的头髮,头皮痒不痒。
他们当然痒,日常劳动本就让他们汗流浹背,营地的条件也比较差,他们头髮里满是虱子,怎么可能不痒。
张采笑道:“他精明的很,每次说完书都有些战士给他吃食,你没发现他不但没有清瘦,整个人还精壮了一些,他是我们当中活的最自在的,看来他已经適应了大同社的生活。”
大同社和復社的比试不到10天就出了结果,復社首领除了张傅,张采吃过苦之外,其他都是江南大族的子弟,他们做的最苦的事也不过是苦读四书五经,哪里吃过打灰的苦,咬著牙坚持了不到10天,重体力活的操劳直接击溃了他们的精神。
復社成员出现不告而別的情况,当然徐晨也没专门为难他们这些人愿逃就放他们离开,结果不到一个月时间,36个人逃的只剩下12个人,人都逃掉三分之二了,本来他们体力就差,现在更没得比。
但张溥不想输的太难看,最起码不能这样不战而逃,团体输了,但个人不能输,於是就比每个人挖水渠的进度,这样硬生生的咬牙坚持了三个月时间,张溥他们熬过了第一个月之后,剩下的两个月便不难熬了。
当然即便这样张溥他们还是没有比过杜飞他们,这条水渠大部分都是杜飞一行人挖完的。
张溥看著四周的营地嘆息道:“经歷了这次黄河绝口,孟津几县百万百姓都会成为大同社的拥护者,而朝廷诸公却为了些许私利依旧在南方勾心斗角,我等再不奋起,光靠一条长江是不可能抵挡的住大同军的。”
张采听到这话脸色难看起来,他了解江南官场的情况,贪腐成风,官员无能,喜欢结党营私,排除异己,他们自己不做事也就算了,还把真正能做事的官员给赶走。
再对比大同社,官员清廉能干,擅长组织百姓,能身先士卒,关键是大同社的制度能够执行下去。
经过几个月比试,张溥他们和杜飞他们混熟了,才知道他们之所以会在孟津,就是因为他们上书反对处罚孔家人,徐晨以他们不熟悉大同社人人平等的精神,罚他们要向农户学习。
除了此之外,还有大量的大同社员,因为贪污腐化,在这里进行劳动改造,他们所谓的贪污居然只是贪那几十上百两,这惊讶的张溥他都说不出话来,虽然按照大明律令,贪污80两就要剥皮萱草,但这已经是200多年前的事,现在的大明哪里还有以贪污罪名处置的官员。
大明官场上哪有不贪污的,哪怕最廉洁的也要收一些冰敬,碳敬,要不就是弄一个商队给自己家族行便利,像什么用朝廷的驛站给自家服务,用漕船运输自家的货物,还有不上缴税负。
哪怕是没有当官的举人,也可以在当地靠掛几千亩的土地,隨便收租一年也有几十上百两的收入,在大明只要有举人以上的功名,就可以光明正大的挖大明的墙角。
而在大同社这里,大明官员正常的福利待遇一样没有不说,抓贪污还居然还抓的这么严,他找到一个贪了12两的大同社员,居然也被抓到这儿来了。
这简直惊掉了他的下巴,12两只也能算贪污!
最让他奇怪的是,徐晨抓的这么严,大同社居然没有崩溃,这些被抓的成员也没有不服气。
他询问过一些成员这个问题。
“有什么好不服气的,都督都给足了我等的待遇,是我等自己不爭气。”
后面张溥才相同了,这些人的处罚也不过是和徐晨做一样的事情,他们又怎么可能会感到委屈。
张采严肃点头道:“即便大同社这几年不南下,朝廷也要做出改变,要不然面对这样一支万眾一心的军队,朝廷大军依旧会不堪一击。。”
张溥点头道:“对,朝廷不能继续颓废下去,我打算去京城,看看大同社的公民议会到底是如何开的。”
“为什么他们的公民议会能让北方改天换地,朝廷开的资政议会就是什么都没改变,这其中肯定有朝廷没有学好的地方。”
同样是匯聚天下民意的场所,凭什么北方一日兴盛一日,条件更好的南方却依旧半死不活,什么改变都没有,张溥觉得可能是他们没有学到精髓。
张采道:“好,我等再去京师,看看大同社的公民议会究竟是如何开的?”
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中年人经过了张溥身边,把一张纸条交给到他手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