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最新网址:www.69hao.com
首页 > 精品推荐 >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 第332章 ,简化科举与陷入绝境的金国

第332章 ,简化科举与陷入绝境的金国(1/2)

目录
好书推荐: 红楼:朕贵为天子,开后宫怎么了 激情年代:开局成为七级工程师 超品炼丹师:从照顾师姐开始炼丹 模拟:身化烈焰后,青梅后悔终生 我成为权臣死遁后,皇上黑化了 斩神:开局执掌命运,加入假面 女尊:没有龙王命,偏有龙王病 庆余年之范家嫡长子 重生42血染逃荒路 大学生创业,这不是有手就行?

第332章 ,简化科举与陷入绝境的金国

说完官员制度之事,蒋乡权向徐晨匯报:“都督,这段时间有不少读书人上书,说咱们大同社已然立国,应当开科取士,以此来填补我大同社官员不足的困境。”

刘永在一旁附和道:“现在政务繁多,的確是要选拔一些人才。”

大同社虽然有大量军官参加政务培训班,转型成为文官,但徐晨按照近现代化政府模式建设朝廷,所需官员数量庞大,再加上前一年扩张猛烈,原本储备的官员远远不能满足现在的大同社

徐晨道:“科举是要开,但不能像大明那样,只考八股文,这样开科举,除了培养出一些书呆子,对国家、对社会根本毫无益处。”

李文兵点头赞同:“元首此言有理。大明那些官员哪个不是饱读诗书、精通八股?但他们贪污受贿倒是一把好手,处理政务却基本推脱给师爷,或者乾脆不处理。当年米脂县令齐绍光,整日游山玩水,除了收税啥都不干,最后米脂的政务还是咱们大同社接管过来的。”

当年他们还没占领米脂县的时候,李文兵就在大同报社帮人端案。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你找衙门的人要付钱,而且官员看的不是双方的道理,都是双方谁给的钱多谁胜诉,最后案子没断清就不说,官员吃完原告吃被告,弄的米脂的百姓根本不敢去告状。

齐绍光还自明得意,认为在他治理下,米脂政通人和,但实际上大家只是知道去县衙根本不可能解决他们的问题。

刘永点头道:“会写八股文和懂处理政务完全是两回事,我大同社不需要请一些老爷回来。”

眼前这批大同社的高层,虽然大多是读书人,也有秀才功名,但他们並非科举的受益者,自然对八股文没什么好感。而且科举虽名字未变,歷朝歷代的內容却不断变化,如今建立新朝,徐晨想换考核方式,大家也能理解。

至於读书人的意见不重要,哪朝哪代读书人不是跟著朝廷的科举变的。

蒋乡泉问道:“元首,你想用何种方式来考科举?”

徐晨思索片刻,说道:“人才都是歷练出来的,不是考出来的。只要能识文认字、有一定算数功底的人,都可以当吏员。所以咱们大同社不效仿歷代王朝每年只选几百人,而是简化考核难度,扩张科举的人数,把科举可以下放到州县,只要他们缺官吏,就可以公示让本县的人去考科举,考中了就可以当吏员,让他们先在基层歷练,一级一级晋升,这样自然能歷练出干练的人才。”

这样还有一个好处,限制门阀的扩张,一级一级的升上去,等你上去了,最大的好处就是拉长了时间,父辈早退休了,即便还没退也非常考验接班的技巧,增加了他们的难度。

李文兵皱起眉头:“元首,如果把考核官吏的权力下放给县衙,只怕要不了多久官吏数量会急剧膨胀,只怕要不了多久,我大同社就会变得和大宋一样,冗员,冗官,冗费。”

徐晨早有考虑:“那就定岗定职定位,限制好每个县的官吏数量,防止膨胀。”

接著,徐晨又说:“而且选拔官员不能只看科举,要防止出现所谓的座师。咱们大同社靠理念结社,不是靠封建的人身依附关係。这次抗洪救灾、抗旱救灾、抗疫救灾的优秀代表,可以让他们进政务学院,学习之后提拔为官员,这样提拔官员要成为常態,如此我大同社的根基才能立在基层。”

刘永等人领命:“遵命!”

大同八年 11月 13日,京城。徐晨他们的决议公布后。徐晨,刘永,李文兵,郭铭,蒋乡泉,常五等大同社执政第一批公布了自己財產数额,並承诺接受天下人的监督。

但此事大同社內並未引起太大波澜,大同社从攻占米脂开始,就先清洗地主士绅,吸纳当地农户和贫穷出身的读书人,本身有钱人就少。加上大同社发展迅速,短短四五年就占领整个北方,没时间让一些人积累家產。即便有积累家產的社员,很多也在大同社內部的一次次清洗中被处理。

现在大同社当中合法拥有庞大財產的人根本不多,至於限制家人在属地经商,大同社的官员变动太快了,经常是今年在关中做事,明年就调到中原去,人员调动频繁,对他们基本上没什么影响。

最重要的是现在的大同社员还保持著革命热情,加上有徐晨等人起带头的表率作用,大部分的社员都是认可这个决议,在这种环境下,即便是有一部分人不满,但也不敢表达出来。

对於京城的其他读书人来说,则非常震撼,这一决议显示出大同社毫无私心,连大同社財產都能公示。张溥他们甚至看到徐晨的家產情况。

有三万多两存款,没有田產和房屋,元首每月三百二十两俸禄,年收入 3820两,还有每年 2200的功臣年金以及书稿稿费,各项收入加起来每年收入在一万两上下,每一笔都记载得清清楚楚。

张溥等人极为震撼,常言道“天家无私”,徐晨真真切切把自己当作官员,而非君主,他有自己的俸禄,甚至连功臣年金都有,他的身份是大同社的功臣,而不是大同社的君主。

他有帝王的权利,但没有帝王的地位,徐晨的身份和刘永等人没有区別,这个元首之位不属於徐晨,也不属於徐氏,徐晨可以当,其他人也可以当,这对於非常讲究名正言顺的华夏文明来说非常重要。

京城不少学社都在褒扬徐晨他们的举动,认为此举完善了公天下的制度,三代之治將会重现天下,一个盛世即將开启。

而后热情的向元首府建言建策,想凭藉自己的才能完善公天下制度,元首之位就在那里,彼可取而代之,大家参政议政的热情前所未有的高涨。

而对南明来说就不是好消息了,要是南方的读书人都知道,他们不但可以当总理大臣,甚至还能当元首,南明的根基只怕都要垮掉。

更不要说双方的待遇也是天差地別,大明一个县的县令一年的俸禄只有40多两,而在大同社这差不多只相当於一个县令两个月的俸禄,更关键的是大同社物价低,就按粮食的价格来算,大同社县令的俸禄相当於江南60多两,光这俸禄就足够很多读书人认可大同社,更不要说大同社还有其他的福利待遇了。

张溥沉著脸说:“朝廷是时候要改变了,不然江南的半壁江山也保不住。我们回到江南后,要推动朝廷变法,实现富国强兵,这样才能抵抗日益强盛的大同社。”

张采等人严肃地点头,没来北方不知道大同社的强大。大明朝宣扬了几十年的海瑞,在大同社却不算稀奇。虽说不是人人都是海瑞,但一多半都能称得上海瑞,这太可怕了,对比大同社的官员,南明朝廷的官员简直该全部枪毙。

金圣叹说:“你们回去吧,我要留在京城。我很喜欢京城现在的气氛,这里的百姓哪怕骂街都让我觉得舒畅,这里没有皇权的压迫,没有东厂锦衣卫的监视,连空气都是自由的,我在这里前所未有的放鬆。大同社已经迈出建设公天下的第一步,我想继续看看他们能否真的建设出书中描述的大同世界。”

张溥也没有劝说,这段时间他早就看出金圣叹极其认可大同社的制度,双方不是一路了。他对著金圣叹行礼:“若采兄,那我们就分道扬鑣了,告辞!”

金圣叹也拱手行礼:“道不同,不相为谋!”

元首府此次关於官员家產和经商限制的决议,也不是所有人都认可,很多义军出身军官群体的不满。

这些將领出身草莽,虽效仿大同社清洗地主士绅、劫富济贫,但大多济的是自己的贫,积累了不小的家產。哪怕是高迎祥、朱猛这类道德水准较高的將领,也有一笔不小的財富。

徐晨当初收编他们的时候,也没有追究他们这些財產,这些义军出身的將领有这么多財產,加上外部產业发展红火,拿钱开作坊,只要不是像某个黄毛一样乱搞,基本上就是躺著赚钱,所以这些义军出身的將领,纷纷拿他们的钱財投资开作坊,能发展產业,提升税收,吸引流民,大同市的官员也是支持这种行为。

如今政策一变,他们从一根筋变成两头堵:家族不涉足商业,他们可以保留职位;若想赚钱,就得退出军队。

要在权与钱之间做出选择,元首这不是在为难人!

这让许多义军將领心生不满,觉得大同社是在卸磨杀驴,利用完他们,就想將其清洗出军队。

“將军,元首身边有小人,他们在重伤我等。”黄龙、老回回、射塌天等义军將领来到高迎祥身边诉苦,脸上满是愤懣与不甘。自己跟著元首出生入死,就是为了搏个富贵,如今却落得这般境地,从古到今就没有这样的道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乃木坂之上行的坂 从民俗文字游戏开始救世 难道我就是神 港综:从龙城岁月开始 从机甲坟场开始无限进化 国运游戏王:只有我知晓卡图故事 战锤:当狼王收养了赛亚人 照美冥:向水影大人献上忠诚 领主:从打造植物要塞开始 没钱上学的我只能去当邪神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