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简化科举与陷入绝境的金国(2/2)
高迎祥苦笑中带著一丝无奈劝说道:“连元首自己都公布了家產,总理大臣家也开始卖產业,说是回家种地。你们的身份能比元首更高贵。
元首都以身作则了,我们还有什么资格在这里抱怨。现在元首给了我们两条路,想留在军中就別经商;想经商,就安心做商贾。做人不能太贪心,又想要钱,又想要权。”
黄龙满腹委屈和愤怒的地道:“从古至今就没有这样的事,我们跟著元首就想搏个富贵,现在元首就要赶走我们。”
就在这时,李自成从门外走进来,他看著在这里的將领透出不满和失望,厉声呵斥道:“那你就去经商过你的富贵日子。元首成立大同社,就宣告了要建立公天下,要让人人都过上太平的日子,不是为了你一家过上富贵的日子。当年那些贪官污吏怎么欺负我们的?你们现在全忘了,反而一个个想要成为那些贪官污吏了,你们这是在忘本。”
射塌天不甘心地辩解道:“我们怎么就忘本了?我们家人经商赚的钱都是明明白白,照章纳税,也没有苛待工匠。元首都说了,开作坊是为天下增加財富,作坊主於天下有利,当初那些官员一个个求著我们拿钱出来给他们建作坊,现在好了,我们作坊刚刚建起来,招了工,弄出来產品,刚要开始赚钱,就不允许俺们做了,这不是在耍人玩。”
黄龙也道:“就是那些文官嫉妒俺们,向元首进谗言,想要用这种方法吞了我们的做作坊。”
张存孟笑道:“哥几个不要这么贪心,元首只是禁止你们经商,又不是要没收你们的財產,你们一个个有几十上百万的家產,还委屈上了,俺老张屁钱都没有,只有点功臣年金,俺是不是要去上吊?”
黄龙鄙夷的看著张存孟,谁让你没本事攒不下钱。
李自成看这些人冥顽不灵,冷笑一声说道:“好,你们的家族都是经商天才,你们敢不敢上书元首,就说你们的作坊不要元首府订单,全凭自己本事和其他商贾去竞爭、去抢,我看你们能赚多少钱。”
几人不满地看著李自成,他们心里清楚,天下最大的买家就是元首府,没有元首府的订单,生意根本做不下去。
高迎祥赶紧打圆场:“好了,都是自家兄弟,不要说这些伤和气的话。现在元首给了我们两条路选择,你们自己抉择即可,就是选好之后就不要后悔,以前我们穷的都快饿死了,那日子都过下来了,现在富贵的日子你们反而不会过了。”
眾人见说不通高迎祥,只能暂时作罢。高秀英红著眼,愧疚地对高迎祥说:“父亲,是女儿连累了你。”
高迎祥笑著安慰她:“父女之间哪有什么连累不连累的事。倒是我都不知道,女儿你还是巾幗英雄,这么短的时间就积累到了百万的家產。”
高秀英坚定地说:“我把作坊关了。”
高迎祥摇了摇头,语气中带著一丝释然说道:“为父本就没有多少军事才能,要不是元首帮助,为父早就死在乱兵之下。现在退下来也好,省得出错,给元首丟人。”
他很有自知之明,要不是有大同社的支持,他早就被明军砍死了,这也就是元首仁义,收编他们还给他们军职。
李自成在一旁说道:“大舅,事业不一定要在军中做。我倒是觉得妹子这次提议的民间修轨道倒是一份利国利己的事业,大舅也可以修轨道,也算是利国利民,元首要建立一个新天下,现在正是英雄豪杰大有作为之时。”
高迎祥点头道:“俺以前做马帮生意,现在做轨道生意,也算是返回老本行了。”
大同八年 12月 13日,辽东,瀋阳城。
当京城正沉浸在喧囂热闹之中,瀋阳城被一层厚重的阴霾笼罩著,仿佛整个世界都被冻住了。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天地间一片银白。城外,原本肥沃的农田早已被冰雪覆盖,看不到一丝生机。枯黄的野草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被积雪掩埋了大半。树木的枝干上掛满了冰凌,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著冰冷的光,宛如一把把利刃,隨时都可能坠落。
瀋阳城中的百姓也如同枯槁,出现在城池之外的也是饿的面黄肌瘦,城中的房屋看不上有多少炊烟,这场大雪下来不知道有多少人悄无声息的消失了。
瀋阳城的百姓却觉得这个冬天格外难熬,而皇太极也有相同之感。
金国此时的外部环境恶劣到了极点。大同军在辽西、辽东两面形成了强大的压制態势。
他们不断修筑堡垒,就像在金国的领土上扎下了一根根钉子,逐步扩张著自己的地盘,无情地压缩著金国的战略纵深。当年努尔哈赤制定的海禁政策早已被彻底破除,大同军如同潮水一般,一步步向金国腹地推进。
但皇太极对大同社的策略却没什么好办法,派出小股骑兵去拔出这些钉子,大同社的人就会缩到堡垒当中来,骑兵攻不出这些堡垒,但如果派出大鼓的军队,大同市的主力就会前来,皇太极没有把握战胜大同军主力,於是只能眼睁睁的看著绞索一步步逼近自己。
他麾下的八旗骑兵,如今经歷了多次战败,士气已低落到了极点。他们站在城墙上,眼神中透露出疲惫和恐惧,再也没有了往日的豪情壮志。
金国曾经的盟友也纷纷离他们而去。在东边,原本作为金国粮仓的朝鲜,已被大同社重新攻占。现在的朝鲜王,政令出不了皇宫,整个朝鲜的局面被张献忠牢牢掌控。
张献忠利用朝鲜的地理优势,反过来对金国进行封锁,不允许一粒粮食流入金国。而他自己却从朝鲜弄到了 200万石粮食,用来支援辽东的大同军。
西北方向,蒙古部落也全部倒向了大同社。他们纷纷前往京城,参加所谓的公民议会,彻底与金国划清了界限。
曾经与金国紧密合作的晋商,也被徐晨连根拔除。失去了晋商输入的铁器、武器、粮食、布匹等生活物资,金国的经济彻底失控。物价飞涨,市场上却空空荡荡,没有商人愿意冒著风险运输货物到金国。
金国內部的局面同样无比混乱。瀋阳城內,粮食入不敷出。儘管皇太极三令五申严令军纪,不许八旗士兵抢劫包衣农户,但飢饿让这些士兵失去了理智。他们自发地抢劫辽民的口粮和种子粮,逼得辽民走投无路,只能逃到大同社的地盘。这进一步打击了金国本就不多的兵源,使得金国的实力前所未有的虚弱。
阿济格像莽夫一样,叫囂著拼死一战。但皇太极心里清楚,现在的大金连在辽东、辽西的大同军都打不贏。即便侥倖打贏了一场战斗,又能改变什么呢?
大同军不像腐朽的大明,他们有著强大的后备力量,即便损失了三四万的人,也能迅速再次召集三四万精锐。而金国如果拼光了这三四万精锐,就將彻底灭亡,他只剩下这一点本钱,根本不敢轻易下场。
多尔袞提出再次进攻朝鲜国,掠夺那里的粮食。但皇太极想了想还是否定了这个战略。如今的局势与明朝时期大不相同,家门口就有几万大同军虎视眈眈。女真人的主力如果去了辽东,瀋阳就保不住;去的人少了,又担心多尔袞的军队会被张献忠包围,现在的金国已经承受不起一场大的战爭损失。
他就像一只被困在笼子里的困兽,站又不能站,退又不知道往哪里退,只能眼睁睁地看著大同军一步步逼近。皇太极把议和当成了唯一的救命稻草,他盼望著能通过议和,让金国暂时摆脱这绝境,给金国一点喘息之机。
“陛下,陛下!”范文程气喘吁吁地跑过来,声音在寒风中颤抖。“大事不好,大同社否定了我们议和的想法,徐晨要我们无条件投降。听大同社的意思,他们不打算放过我们,要为辽东 500万百姓报仇。”
皇太极听到这话,脸色瞬间变得极其难看。他望著漫天飞舞的大雪,心中涌起一股绝望。
范文程平復了自己的情绪想了想道:“陛下,为今之计,我等只能和南明联盟,朝鲜王也对大同社很不满,三方联合,如此才能爭取学习的喘息之机。”
皇太极摇头道:“当初大明,朝鲜,蒙古也是三方联盟,围堵我金国,但结果怎么样,他们还是逐步被我大金击溃,不管是朝鲜和南明,他们都是徐晨口中的猪队,不但起不到牵制敌人的作用,甚至有可能送人头,壮大大同社,我金国不就是这样被他们一步步壮大的。”
范文程道:“但我大金已经没多少出路了,现在哪怕是有根稻草也要抓住,更不要说南明这一年也招募了几十万的大军,多少能起点作用。”
皇太极想了想觉得哪怕有万分之一的机会也不能放过,於是道:“那就拜託先生为使者去和南明议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