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给工匠一条活路也是给你们一条退(1/2)
第333章 ,给工匠一条活路也是给你们一条退路
大同九年(公元1633年)一月十三日,扬州码头。
凛冽的寒风如刀割般划过扬州城外码头。此刻码头之上,一片繁忙景象。各色船只密密麻麻地停靠在河口,那林立的桅杆犹如一片茂密的森林,在冬日的阳光下投下错落的影子。
港口规模较以往扩大了三倍有余,新建的仓库整齐排列,像是忠诚的卫士守护著货物。新铺设的沥青马路宽阔而平整,车轮滚滚,人来人往,承载著南来北往的商船和货物,整个码头呈现出一片勃勃生机,万物进发的景象。
儘管天下已分裂成两个国家,战火的阴霾在远方隱隱浮现,但这似乎丝毫未影响扬州的繁华。相反,自开海打通外贸以来,扬州宛如一颗愈发璀璨的明珠,散发著勃勃生机。
而在大同社一个军用码头上,一位身形富態、穿著考究的商人模样的人正满脸堆笑地对著对面一位身著劲装、眼神冷峻的男子討好说道:“武锋兄弟,这次俺可是费了好大的劲,给您弄来了50根阴了三年的榆木,木料质地坚实,用来造战船再合適不过,这个是从南明朝廷造船厂弄来的,可费了好大的劲,还有1000匹粗绸缎,虽然是下等的丝织的,但是最是稠密,连子弹都能挡得住。这可都是给士兵做內甲的上等材料,您赶紧点点。”
武锋微微点头,挥手招呼了几个手下说道:“你们仔细清点货物,可別出了差错。”手下们领命后,迅速行动起来,有的拿著清单核对,有的仔细检查木料和绸缎的质量。
韦富见武锋安排妥当,又接著说道:“此次俺还带来了50名懂造船的工匠,个个都有三年以上的造船经验,手艺那是没得说;另外还有200名流民,他们硬要扒在船上逃到江北来,俺看他可怜就让伙计把他们拉上了船。”
武锋听闻,马上转头对自己的手下命令道:“带人把他们控制起来,先进行消毒隔离,以防有什么疫病传入。”
手下们齐声应道:“遵命!”
隨后便迅速行动,將船上工匠和流民们集中起来,有序地带往指定地点。
武锋又看向韦富,面无表情地说道:“船匠一个10两,这些流民一个算一两。”韦富连忙挥手,故作大方地说道:“流民的钱就算了,俺比不得元首,他老人家挥手之间能救几百万的流民,俺只能救这几百流民,只当是积德行善了。”
武锋点了点头,说道:“这也可以算你一功。”
韦富靠近武锋,压低声音问道:“我听说这段时间有不少人在卖作坊,俺想为元首效力,不知道武兄弟能不能牵线搭桥?”
武锋淡然说道:“你想购买作坊自己去期货交易市场,只要交了契税,遵纪守法即可,我大同事做事,讲法令不讲关係。”
黄龙这些人知权力的珍贵,他们的官职是拿命拼出来的,自然不想轻易失去。
於是他们上报大同社的庶务部,让自己的家人把名下的作坊卖出去。韦富在江南听到这个消息,心中既钦佩大同社敢刀口向內整顿的勇气,又意识到这是个绝佳的机会。他从事走私生意,虽然赚了不少钱,但始终觉得这是在刀尖上跳舞,隨时都有性命之忧。
而开纺织作坊就不一样了,这是一份实实在在的產业,而且他家对这个行业熟悉,虽然不能大富大贵,但赚一份辛苦钱还是可以的,更重要的是能有一个长久的基业。
韦富谢过武锋后,便带著一行人来到了扬州城內。他们径直前往扬州城的期货交易市场,刚一进去,就看到里面掛了几十家作坊出售的信息。市场內人来人往,有卖家在焦急地等待买家,也有买家在仔细查看资料。
因为之前扬州城被清洗了一波,许多富裕的人家受到牵连,有能力购买作坊的人不多,再加上这些作坊的价格不低,所以至今也没多少买家。
韦富在市场里仔细地看著这些作坊的介绍资料,而后又一家一家地走访,查看作坊的设备、场地和工人情况。每到一处,韦富都仔细询问,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防止自己被坑害,好在他原本就做过纺织厂的东家,对纺织的设备和流程都了解。
经过一番考察,韦富最终选了一家拥有上百架全新纺织机的作坊。然后双方在期货交易市场办理了交接手续。韦富了1万两银子,正式成为了这家作坊的新主人。
交易完成后,韦富从怀里又掏出一张工商钱庄的存摺递递给堂弟韦毅,语重心长地说道:“以后这家丝绸纺织厂就是我韦家的根基了,以后你就不要跟著我去贩私盐,在这里做掌柜的。
好好地看住这家纺织厂,这里有3万两银子,你去再买一些纺织机,扩大產能。大同社里没那么多苛捐杂税,也没那么多权贵敢欺压人,你要好好经营,为我韦家在扬州打下根基。”
韦毅双手接过存摺,严肃地点了点头,说道:“我知道了,堂哥你放心,我一定会把纺织厂经营好。”
买一下作坊之后,韦富一路穿街走巷,来到了一处相对幽静的院子。韦富走了进去,只见院子当中,几个伙计正忙碌地印刷著书籍,油墨的香气瀰漫在空气中。
“老高啊,我又来看你了!”韦富爽朗的声音打破了院子里的寧静。
正在印刷书籍的伙计们纷纷抬起头,看到是韦富,脸上露出了熟悉的笑容。其中一个伙计停下手中的活,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笑著说道:“主编在办公室呢,您直接进去就行。”
这里便是高登重新开办的重民报馆。原本的伙计他也没放弃,询问他们愿不愿意去扬州。
金陵的局势日益艰难,想找一份养活家小的差事更是难上加难,再要碰到一个有善心的东家,那更是奇蹟。这些伙计们对高登十分敬重和感激,也都信任他的决定,於是一咬牙,带著全家老小跟著高登来到了扬州城。
韦富顺著伙计所指的方向,穿过一条狭窄的走廊,来到了高登的办公室。
办公室里,布置得简单而整洁,一张书桌摆在中央,上面堆满了书籍和文件。
高登正坐在书桌前,专注地记录著什么。而在书桌的对面,坐著一个断手的年轻人,脸上满是痛苦和无奈,正对著高登哭诉著自己的遭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