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暂且蛰伏与人定胜天(2/2)
赵云飞他们虽然心急,却知道这事情心急也没用,这都是技术活,元首有钱都不出去。
而后他们去了其他的船坞,这些船坞有一些造的是小战舰,有一些则是为海上定製商船,这些船只体积更小,建造的难度更低,不少已经要要完工了。
只见船坞当中的造船工匠,有条不紊的把船板一块块钉好。工人们將一块块打磨光滑的船板用榫卯结构和铁钉紧密地连接在一起,缝隙处填充著麻丝和桐油,以保证船体的密封性。
他们的动作熟练而迅速,每一次敲击都精准有力。在船体內部,一些工人正在搭建隔舱,这些隔舱不仅可以增加船体的强度,还能在船只受损时防止海水蔓延。
另一些已经製造完成的商船,工匠们则通过大型的龙门吊,把几千斤重的火炮吊上商船。然后小心翼翼地安装到炮位上,仔细地检查著火炮的性能和安装位置,確保它们能够在战斗中发挥最大的威力。
没办法,这个时代哪怕是商船都要有武力的保证,所以大同社也得开放武器的禁令,在大同社境內的所有商船按照吨位的不同,申请配备5~15门不同等级的火炮。
当然有权利就有义务,在大同军进攻敌人时,他们也有义务隨军出战,运输物质或者是作为牵制力量使用。
而这些海商不但没有拒绝,还非常乐意,几百年了,终於遇到了一个愿意为他们出头的朝廷,以前他们这些出海的人不但得不到朝廷的帮助,甚至朝廷还把他们看成是不稳定的根源,动不动对他们进行打压。
当然他们的確也不是啥好鸟,遇到强大的敌人,他们就是海商,遇到弱小的敌人,他们就是海盗,杀人越货无恶不作,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所谓的倭寇,大部分都是大明自己人,甚至连这些所谓的真倭寇大部分也是他们僱佣的。
大同九年(公元1633年)5月18日。河南行省,开封府,兰阳县。
炽热的太阳高悬在天空,如同一个巨大的火球,无情地炙烤著大地。空气仿佛被火舌舔过一般,乾燥得没有一丝水分,仿佛要把每一个人都烤乾。地面上的泥土裂开了一道道大口子,就像老人脸上深深的皱纹,诉说著乾旱的煎熬。
金圣言站在乾枯的田地里,望著那一片荒芜的景象,不禁嘆息道:“去年这片地区还在洪水泛滥,今日已经乾旱成这副模样,这老天真不给人一条活路。”
在江南知道北方的旱情和来到本地来看,完全是两个衝击力,尤其是他知道这片土地,去年还被洪水淹没,今年又干成这样,说是冰火两重天,一点也不为过。
任大任奇怪的看著四周问道:“怎么一个农户都没有,他们真就放弃了这片土地?”
金圣叹道:“这次乾旱太严重了,没办法,只能做取捨了,元首把远离水源的土地全部放弃,当地的农户全部去了工地,他们靠著做工赚口粮。”
而后他们越过了这片田地,在靠近黄河的地,田地的情况稍微好一点,他们能看到灌溉的痕跡,土地也没有乾裂,种植地里的麦子,玉米,土豆,红薯都有点蔫巴巴的样子,看上去半死不活。
而在田地附近的沟渠还能看到一些湿润的泥土,可见这片土地是得到了灌溉的。
黄宗羲顺著他的目光,看著不远处黄河大堤上忙碌的人群,皱著眉头说道:“这真可以把黄河水抽到这田地当中来,又能救得了多少亩土地?”
黄宗羲、任大任、任大勇三人一路从苏州穿过长江,来到了扬州城。任大任虽说要投靠大同社,但那不过是一时的气话。
真到了扬州城,他举目无亲,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好在他们很快发现扬州明镜报主编是他们的好友金圣言,於是三人便来投靠金圣言。
然而,他们来的却不是时候。因为中原闹旱灾,金圣叹打算再回中原去採风,自然就没时间招待这三位朋友了。
当黄宗羲他们听到金圣叹要去灾区的消息,眼前一亮。他们本就想了解大同社的情况,还有比深入灾区更能了解大同社情况的地方吗?於是,他们便跟著金圣叹来到了开封府。
此时,站在这乾旱的土地上,金圣叹向他们解释道:“一台抽水机大概能灌溉百亩农田,光靠抽水机肯定是不行的,元首只是想暂时控制住旱灾。
元首为了保证灌溉,直接在堤坝上建排水站。黄河的水位本就高过田地,这样一个排水站能灌溉几千亩上万的良田。”
黄河水位太高,在这个时候居然是优势,只要建立一个后世的那样的排水站,依靠高度的优势,黄河水就可以顺流而下的灌溉,附近的田地,只要挖好分支的水渠,一个排水站可以灌溉几千到上万亩的土地。
任大任惊愕地说道:“挖开黄河大堤,这是哪个蠢货想出来的主意,现在是能灌溉了,等来年怎么办?看著下游全被淹了吗?”
天下还有这种抗旱的方式,这不是鼠目寸光,你今年倒是抗旱了,但来年怎么办,看著黄河水淹没沿岸的田地,这到底是在救灾还是在製造更大的灾害?
金圣叹笑著安慰道:“放心,大同社会用水泥竹筋修筑堤坝,这样的堤坝鼠蚁都啃不动,坚固异常,足够抵挡黄河之水。你们若是不相信,我带你们去看看。”
三人跟著金圣叹来到了黄河大堤边,眼前的景象让他们震惊不已。黄河的堤坝当中好像嵌入了一块无比巨大的石头,比城墙还要高,还要厚,仿佛是天然就存在在这里一样。但仔细观察,人工的痕跡却非常明显。它在黄河堤坝內外有两道喇叭一样的河口,而在下方就有石板一样的闸口。
金圣叹指著那巨大的建筑,介绍道:“这就是北方用得非常多的水泥。这种东西乾燥时如同粉末,但搅拌了沙石、清水,却如同泥浆一般,晾乾之后就变得坚如磐石。大同社很多的工程都是用水泥建造的,而加了竹子做筋,比城墙还要艰苦,元首做过实验,修了一个一丈多厚的堤坝用10门大炮轰炸都炸不开。”
这下两人终於鬆了一口气,这种比岩石还要结实东西做大坝,不用担心黄河会绝口。
而此时农户已经把外围的堤坝给拆了,黄河之水流到了这个排水站当中,被水坝的闸门死死的挡住了。
“开闸!”一个抗旱会员大吼道。
眾人用力地转动著闸口的开关,隨著一阵“嘎吱嘎吱”的声音,闸口缓缓打开。
黄河水如同一条巨龙,奔腾著从了排水站,涌到黄河的堤坝的另外一端,顺著渠道流向了乾涸的田地,他们看著一条浑浊的水流,在靠近田地的当中分成了多条支流,这些支流又流到了水渠当中,原本还在乾旱的土地瞬间得到了滋润。
农户们快速的跑到自己田地当中,用这些水灌溉自己的田地。
金圣叹道:“能万眾一心,方可人定胜天,如此的旱灾都能战胜天下,还有谁能成为大同社的对手。”
黄宗羲、任大任、任大勇三人站在一旁,看著这壮观的景象,心中充满了震撼和敬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