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最新网址:www.69hao.com
首页 > 精品推荐 >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 第344章 ,改造农村与天灾不断

第344章 ,改造农村与天灾不断(1/2)

目录
好书推荐: 红楼:朕贵为天子,开后宫怎么了 激情年代:开局成为七级工程师 超品炼丹师:从照顾师姐开始炼丹 模拟:身化烈焰后,青梅后悔终生 我成为权臣死遁后,皇上黑化了 斩神:开局执掌命运,加入假面 女尊:没有龙王命,偏有龙王病 庆余年之范家嫡长子 重生42血染逃荒路 大学生创业,这不是有手就行?

第344章 ,改造农村与天灾不断

戏曲的悠扬唱腔渐渐消散在夜空中,夜已深沉。王兴热情地安排戏曲团成员居住在两间教室当中。

大家將学生的课桌往旁边一摆,腾出了足够的空间。戏曲团成员们早有准备,他们带来了凉蓆、被褥,甚至还有蚊帐,不一会儿,就把临时的住处收拾得井井有条。

黄宗羲他们在人群中找到了戏剧团团长宋建华,一番閒聊之后,惊讶地发现眼前这个年轻有为的班主,竟然是大同社的团级军官。不过,他们的主要职能並非作战,而是进行舆论宣传和教化百姓。

宋建华自豪道:“不要看我们戏曲团不拿枪,但依旧是军功卓著的团体,前年中原大战,经过戏曲团引导,不战而降的城池有5座,不费一兵一卒能攻占城池,那也就是戏文当中那些说客能做到。”

而后他得意的看著自己的肩章道:“没有军功,你以为俺这团长是咋来的?”

任大任钦佩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宋团长厉害。”

这一发反而让宋建华有点不好意思了,而后经过深入的聊天,他们知道戏曲团的工作十分辛苦,成员们有一半的时间都奔波在各个乡村之间,宣传卫生知识、农业知识,进行政治动员。他们爬山涉水,不辞辛劳,为的是让更多的百姓了解新的知识和大同的理念,改变农户的生活习惯。

黄宗羲听完有点惊愕,他本以为大同社不兴圣人的教化之道,现在看来他们有属於自己的教化之法。

黄宗羲原本以为金圣叹会在王家村待一天后就离开,可没想到他打算以王家村为范例,深入了解这里的夏收和秋收情况,看看在这大旱之年,王家村收穫的粮食能否让村民填饱肚子。无奈之下,黄宗羲他们也只能留下来。

几日的相处下来,他们看到了一套与大明截然不同的管理制度。虽然此时正值农閒时期,但小小的王家村却一片忙碌景象,尤其是新乡抗旱会长王兴,那更是一刻不得停歇,不是宣传卫生知识,就是宣传安全知识,比起大明对乡村几乎不管理,只有在徵税的时候才会出身影,现在的大同社,几乎每隔几天就会下一道政令,一个小小的抗旱会长居然比大明的县令都要忙碌。

这天农户们上午浇完田地的水后,就会被抗旱会会长王兴拉到蒙学当中学习文字。

王兴解释道,这是元首府发布的政令,爭取在5年內让北方所有百姓学会上千个常用文字。然而,村民们普遍对学习存在抗拒心理,要王兴连拉带劝才肯去学校,即便如此,他们还是牢骚满腹。

“会长,俺都一把年纪了,学会文字有什么用?”一位上了年纪的农户皱著眉头,满脸不情愿地说道。

王兴耐心地劝说:“元首他老人家体谅你学文字的难处,专门弄了简化字给大家学,笔画已经少了很多,学起来也更简单。”

他的神情变得严肃起来,“元首日理万机,即便这样还关心你们的学习情况,专门给你们弄了一些好学的文字,你们要是不学习,对得起元首他老人家的良苦用心吗?”

听到元首都如此关心他们,村民们的牢骚话才稍微少了一些,对於救了自己全家性命的元首,他们还是很尊重的。

这时,孙夫子抱著一迭厚厚的报纸走进教室,课堂內终於安静了下来。孙夫子坐在讲台上,把报纸摊开,清了清嗓子读道:“现在开始读报,大同九年,5月12日,元首巡查洛阳钢铁厂,並且亲手完成了高炉的点火仪式。元首亲切慰问了钢铁厂领导、技术大匠,並发表讲话道,钢铁是一个国家的脊樑……”

报纸上的信息对村民们有著很大的吸引力,让身处农村的他们希望了解外面发生的事情。尤其是年轻人,对城市里的新鲜事儿更是充满了嚮往,现在的农村虽然分了地点,但因为水灾,旱灾不断,即便是分了地,大部分农户还是很难吃饱肚子的。

但城市当中的工匠却不一样,他们有粮本,能吃饱饭不说,做的差事收入也极高,他们忙活一年下来都未必能赚到3两银子,但这些却是他们一个月的工钱,更不要说城市当中还有戏班,说书先生,茶馆,市集各种好吃的,好玩的,比起农村枯燥烦闷的生活,青年们还是更嚮往城市当中的生活。

一份大同报內容並不多,半个时辰就读完了,村民们都觉得有些可惜太短了。

读完报之后,孙夫子在黑板上写下了10个简易汉字,標上了拼音,开始一个个地教村民。他读一遍,村民们也跟著读一遍。

教了几遍后,孙夫子说道:“这10个字给你们一天时间背,不知道的去找自己家的娃,我已经让他们当你们的监察员,让他们隨时监督你们。”

“啊!”村民们没想到孙夫子会想出这样的办法,纷纷发出惊讶的声音。

“过几日就要夏收了,现在教的字过几天怕就会忘掉,不如等夏收之后,我们再集中学习。”

一位村民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读报了解外界的事物,让人心情愉快,但学习就让人头疼了,尤其是很多上了年纪的农户,记忆力太差了,这个时候可能知道怎么读,等过一会儿就忘记了,让他们不断重复学习的过程,实在是一种难以承受的煎熬啊。

“是啊,是啊,现在每天累得半死,俺们又不是那些娃能专门学习,俺们还要种地,哪里记得住?”其他村民也纷纷附和。

孙夫子脸一冷,严肃地说道:“夏收完了,还有秋收,秋收完了又要准备来年的春耕,你们是不是打算一辈子当睁眼瞎?

读书识字怎么会没用,你们如果认识字就不会被人骗,有学问就可以做工钱更高的差事。城里的那些钢铁厂、器械厂,招人都是要懂字的,钢铁厂的工匠一个月有三两银子的工钱,但想要成为钢铁厂的工人,最起码要懂1000个字。还有纺织厂的女工一个月也能赚一两五,人家同样需要懂500字的女工。你们不懂这些,赚钱的机会通通没你们的份。不懂字,朝廷的文书都看不懂,来了賑济都不知道去哪里领,你们未来想过好日子,就要掌握读书识字这一项最基本的能力。”

孙夫子在村里威望很高,他一生气,其他村民就不敢再说话了,只能乖乖地开始学习这10个汉字。教室里迴荡著村民们不太整齐但却认真的朗读声。

在教室外,黄宗羲等人听到教室里孙夫子的一番话后,忍不住说道:“大同社管的太多也太密了,难怪大同社总是缺少人才,一个小小的乡村政务居然不比一个县差多少。”

金圣叹点了点头,解释道:“没有这样的组织能力,大同社又如何抗击这些天灾?要是学大明,皇权不下乡,旱灾、蝗灾、洪灾一来,这里的村民一半都要饿死。”

任大任皱著眉头道:“但这样一来朝廷的开支会极其巨大,哪怕大同社税收比朝廷高几倍,但也承受不住如此庞大的开支。”

金圣叹认同地点了点头道:“的確,去年大同社亏空了3000万两,还是靠著整个北方地主士绅的家產才能维持下去。继续按照这个规模亏空下去,要不了10年大同社就会入不敷出。”

他的声音中带著一丝无奈,但很快又话锋一转,“不过没关係,这不是还有江南吗,打下了江南又可以继续这样发展10年。”

任大任不满地反驳道:“这不就是暴秦的掠夺模式?江南打下来怎么办?这天下还有比江南更富裕的地区吗?没了富裕的地方掠夺,大同社准备等死?难道大同社只是为了建立一个二十几年的王朝?”

金圣叹笑著解释道:“元首自然知道这些,所以才努力发展產业。发展20年时间,產业的规模肯定比现在大十几倍,到时候光这些產业的税金,就足够填补空缺了。”

黄宗羲皱著眉头,继续追问:“要是填补不了怎么办?”

金圣叹胸有成竹地说:“你们可以看看,大同5年到8年关中商税增长的速度就不会有这样的担忧了。而且元首此时的做法,本身就是为了抗击北方越来越严重的旱灾。减少了官吏开支的確是减少了,但没人组织农户,北方会在一波又一波的灾害当中逐渐瓦解。”

更不要说元首现在还在推广乡村五项工程,没有足够的官吏,这些政策如何推广下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国运游戏王:只有我知晓卡图故事 没钱上学的我只能去当邪神了 乃木坂之上行的坂 从机甲坟场开始无限进化 战锤:当狼王收养了赛亚人 领主:从打造植物要塞开始 港综:从龙城岁月开始 从民俗文字游戏开始救世 照美冥:向水影大人献上忠诚 难道我就是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