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笑话一般的北伐与奴工的反抗(1/2)
第365章 ,笑话一般的北伐与奴工的反抗
大同十年(公元1634年)十月十日。金陵城。
今年秋收夏允彝与溧水县士绅大户,斗关系,斗后台,斗文斗武,斗的最激烈的时候,当地大户联合起来围攻县衙。
他亲自带领几社的大军击溃了三支当地乡勇,反过来把这些大户的庄园包围起来,让他们交出了粮食和税金,才解了包围圈。
面对这样一位武力强悍关系硬的县令,他们终于彻底被打服了,老实的交了粮食和税金,地租也按照夏允彝命令降到了三成五。
于是今年溧水今年秋收征收的粮食达到了46万石,加上夏收溧水一年田赋达到了62万石,冠绝整个江南。
南明户部尚书李三财亲自点在朝堂上表扬了他,现在大明朝最缺的就是这样能干实事,收的上税的干吏,为了表扬这些能干事的官员,他也学的大同社,在朝廷的邸报上弄出了一个十大优秀县令,在整个南明宣传,夏允彝就是十大优秀县令之一。
从迁都金陵之后,江南军事开支就暴涨,现在占据南明朝廷税收的七成,就这样依旧不够,朝廷要练精兵,江南的物价高,士兵军饷也高,又要造战船,又要修建长江防线,钱如流水都不足以形容现在的南明朝廷。
偏偏南明朝廷从上到下的征税体系早就腐朽不堪,能征到定额税收的七成者算优秀,六成算良好,五成算及格,但还有大量不及格的,也就是说有大量的南明的官员连一半的税收都征不上来。
还有湖广行省,福建行省,两广,蜀中这些地方地主士绅为了本地的利益,既不愿意交税,更不愿意把税收上交给南明朝廷。其他行省不是不上交税赋,就是上交的税赋也是寥寥无几。
如何实现财政的平衡,不至于让朝廷在大同社还没进攻之前就彻底瓦解,是侯恂,文震孟这些东林党人面对的最大问题和危机。
这也是侯恂答应让文震孟当主考官,并且前所未有的录取了上千名进士原因。
不是他不担心文震孟势力壮大,实在是再不整顿励吏治,他没钱养兵,南明朝堂的阁老和六部尚书都有理清江南吏治共同的想法,才有了这一次前所未有的科举。
这批新科进士,有改变天下的豪情壮志,又看不惯那些老迈昏聩的前辈,站着位置不做事,更加明白当今之世。他们不做改变,那就要轮到大同社亲自来改变了,这些青年进士反而是危机感最强的。
于是今年的江南极其热闹,这些进士是到了地方,跟他们上官前辈斗,跟地方士绅斗,豪强大族斗。
双方争斗的极其激烈,有像夏允彝这样成功了,税收一下就翻了三倍,成为全国十大优秀县令之一,受到万人敬仰。
也有斗争失败的,被上上下下架空,想要有所作为,却是空有豪情,没有手段,这些县的税赋还和以前一样,我们给朝廷一个面子,朝廷该拿多少就是多少,就这都算是好的。
还有一些失败者,不要说收税了,就连这些新科进士都不明不白的死了,有的死在土匪手中,有的死在水匪手中,甚至还有的死在与百姓的冲突当中,总之各有各的死法,当地的大户甚至连税收都不上交。
面对这种不交税的县,侯恂极其果断,直接派祖大寿等武将冲到当地剿匪,一般要不了半个月,当地的大户就会乖乖上交税赋。
通过这大半年多的激烈斗争,江南的士绅大户也大致了解了朝廷的底就是收税,定额税收是标准,至于上交是多是少,大家各凭本事去争取夺,但不能不交税。敢不交税,朝廷就会放出祖大寿这些丘八。
现在江南大族都有乡勇,手中用的兵,野心自然也大起来,这些人不是没有想过对付祖大寿。
祖大寿什么玩意?不过是建奴与大同军的败兵之将,一路从辽东败到中原,又从中原败到江南,这种无能之辈能有什么本事,也想到他们的地头来放肆。
当地的士绅大族联合起来组建了上万乡勇大军,想要灭了祖大寿。打击一下朝廷嚣张的气焰。
但现实却极其残酷,上万乡勇大军被祖大寿上千骑兵轻易击溃,当地的大户被祖大寿杀的哀鸿遍野,最后还要付出一半的身家赎回自家的子弟。
有了这场大战做范例之后,双方都大致了解自己的实力了,总体上维持了斗而不破的局面。
这一通手段下来,今年的江南虽然看上去极其混乱,但税收却前所未有的提升了三成,虽然还不够填补财政的窟窿,但已经是好的开始了。
金陵城
夏允彝带着一些亲卫,再次回到了这座南方的经济和政治中心。
虽然天下已经大乱,北方更是灾害连连,但金陵古都依旧富庶繁华,没有受到一点天灾人祸的。
甚至因为在松江府开海之后,大量的丝绸,茶叶,瓷器出口到海外,加上侯恂也学习大同社,建立工业区,官营作坊以此来充实府库。
原本江南的流民,一部分逃到了江北,一部分则去了这些作坊做工,这些工业区既生产财富,又吸引了人口,以至于现在的金陵比大明时期繁华更胜三分。
尤其是秋收之后,南明朝廷的资政会要再次开启,江南的资政,地方大族,大儒都汇聚在金陵城之下,这更加剧了金陵的繁华。这段时间连秦淮河的船都多了三成。
“彝仲,今年是在溧水县宿水县做的事情,为兄听的真是热血沸腾,也去溧水。”张溥带着张采等人来到城门口迎接夏允彝道。
张采也是今年十大优秀县令之一,他被任命为陵川县县令。他在临川任内摧强扶弱,整顿吏治。曾杖责权贵亲属,简朴自守,一年时间让临川田赋增加了两倍。
张溥在留在金陵跟着文震孟做事情,他负责联络地方复社成员,利用朝廷的力量,帮他们解决在地方上遇到的难题。
夏允彝拱手行礼道:“兄长过誉了,某不过是做了一些大明官员该做的事情。”
而后他询问道:“听说今年朝廷北伐,战况究竟如何?”
今年大同军发动了辽东大战,侯恂也明白唇亡齿寒,哪怕知道自己的部下打不过大同军,但他也想牵制大同军的几分军力。
于命令四川总兵秦良玉,湖广总兵左良玉,福建总兵郑芝龙,出兵江北。同时命令金陵总兵宋伟组织2万大军,在水师的运输下,弄了一场规模庞大的北伐大战。
结果这场南明朝廷组织的北伐大战几乎成为了一场笑话,四川总兵秦良玉,虽然听从南明朝廷的命令,进攻汉中府,结果被汉中府的田见秀打的打败,折损2000多精锐逃回四川。
湖广总兵左良玉,那就干脆没听南明朝廷的命令,他现在的心腹大患就是在大巴山附近的大同军,去年征战他已经损失2000多精锐,让元气大伤,到现在还没恢复过来,他根本不敢进攻南阳,生怕引的南阳的第三师报复,进攻襄阳。
而福建总兵郑芝龙对朝廷的命令,也是敷衍了事,双方在一年前早就闹翻了,他知道朝廷有对自己动手的想法,尤其是祖泽润更是想霸占他的钱财和家业。
所以这一年多时间,郑芝龙处于听调不听宣的状态。他本人不断扩大他的战果,移民到东番岛,巩固自己的根基,额后大量贩卖中原的丝绸,茶叶,瓷器,铁器给南洋各国和西洋人,虽然日本开始闭关锁国,加上大同军的海军也开始在北方巡视,以至于日本航线被断绝。
但他却把南洋彻底开拓出来了,现在他日进斗金,一年能赚上千万两银子,哪里还有闲工夫去搭理朝廷的命令。
当然他也没彻底撕破脸,毕竟江南的货物都掌握在地方的大族士绅手中,彻底和朝廷撕破脸,他这买卖想做也做不下去。
于是他派了几艘小船,在扬州附近的海域转了几圈,就当是完成了朝廷的命令。
于是南明朝廷,原本计划当中从几千里战线共同发动进攻的大战,现实的情况却是宋伟这2万人才是真正主力。
而这支军队刚登上江北,行进了不到30里,就被大同军发现包围,一场激战下来,明军战死3000人,1万余人被俘虏,只有宋伟带着少量家丁跑到了吴襄的战船,重新逃回了江南,还有大量的士兵被吴襄和宋伟舍弃。
一场声势浩大的北伐大战最终成了一场笑话,以至于南明朝廷派遣锦衣卫,压制这场北伐大战的消息。夏允彝这个县令打探不到一丝北伐的信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