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你怎么看(1/2)
第80章 你怎么看
一九五六年,四月十号,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说到这第一汽车厂,其实在国内解放的第二年就开始筹备了,派人去学习相关技术。
一直到了五三年,才开始准备真正的开干。
虽然也是仿造苏联的卡车来制造,但跟其他单位仿造的不一样。
第一汽车厂可以说是在试制过程中就彻底消化了生产技术,并且在消化的基础上还有所创新。
也就是说如何来生产选定的卡车,他们已经有了一套自己的体系。而且为了造出属于国家真正能不借助其他力量的汽车,可以说是第一汽车厂在举全国之力在造车。
调取全国各地的技术骨干,直接组建了整个的汽车制造产业链。
车子还没造出来,属于一汽的职工就已经有将近两万人,这是指正式有编制的职工。如果算上学徒工和临时工,将近三万了。
一汽也属于国内大型企业第一批给职工建设职工楼的企业之一,职工太多,不建职工楼对于很多职工上下班不方便,甚至没地方居住。
一汽的技术部门,几人正在抽烟。
一汽的使命是什么,打破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这所谓的不能造车不包含单纯的仿造,因为仿造一般会太死板,完全是一比一的复刻。
仿造出来的汽车,也可能是一辆组装车,真正的造车技术并没有掌握。
比如天津和武汉都仿造出来过吉普车,就是因为只是单纯的仿造,那种一个螺丝都要复刻的仿造,根本就没自己的技术,而且配套设备都要进口。
那根本不能算是中国能自己造车,能自己造车是掌握了全部的流程和技术。
而现在一张报纸,报道了昌城那边试制出了一辆三轮汽车。
这报纸不是当天的,已经是好几天之前的报道了。报纸报道的内容很简短,但一汽的工程师发现一个问题,昌城那边的三轮汽车不是仿造的。
这几天还特意派人去调查了一下,在零部件方面,除了一些基础的,基本都是采购过来的。
虽然能证明那边还没有独立生产汽车的能力,但你不能说人家没有造车的技术。
如果给一个人一辆车的主要构造零件,不包含底盘和一些东西。在不参考其他车辆的情况下,就把零件组合起来,还自己设计了个底盘和完整组装。
你要说这都不算技术的话,那一汽在解放头几年弄了一个小组的人员去学习造车,那他们学的是什么。
就像现在一汽的工程师,放弃现在在生产的卡车,给他发动机,轮胎,变速箱等等。让他用这些东西别造卡车,造一辆能算的上是汽车的车就可以,可能短期内都没有一个人能做的到。
以前可以不承认那些仿造的车,没有掌握技术不算打破不能造汽车的历史。
但现在怎么算,说人家是依靠进口零件组装的,也不算能造汽车嘛。
如果这样算的话,第一汽车制造厂也别叫汽车制造厂了,叫第一汽车零部件生产厂。
因为第一汽车制造厂的能耐也就是配套设备生产比人家强嘛,在汽车的设计上,人家造的车虽然不好看,但人家造型没仿造呀。
“老潘,你怎么看。”
“总工,想把那工程师弄进我们厂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