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快让他继续说啊,他还可以继续讲!(1/2)
“周宇,那你能聊下这篇论文吗?”石主任说道。
让周宇说方案,对方很有可能提前就背了稿子,难以看出是否真的是周宇一个人完成的。
但让周宇聊论文就不一样了。
方案往往是一个综合性的成果展示,它包含了设计者的创意、技术选型、实现路径等多个方面,而这些內容相对容易被准备和记忆。
然而,聊论文则不同。
论文通常涉及深入的理论分析、实验设计、数据解读以及结论推导,这些內容往往更加复杂和细致,难以在短时间內通过死记硬背来全面掌握。
要能够流畅且准確地討论一篇论文,不仅需要对该论文本身有深入的理解,还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背景,以便能够解释论文中的关键概念、方法以及实验结果。
简单一句话来说就是,读都没有读懂的情况下,如何聊?
周宇说他看的是一位清园大学硕士生的论文,如果是在说谎,很容易看出来。
毕竟,清园大学作为国內top2之一的高校,硕士生论文的含金量绝对是有的。
张教授有些著急地看著周宇,心想完了。
周宇怎么喜欢吹牛呢!
能看懂清园大学硕士生论文的话平时说说就行了,那么多领导在面前都敢说,看来周宇是真的心大。
他现在想圆场也来不及了!
“要聊论文吗?”周宇一下来精神了!
好久没有跟人聊论文了,都快憋出毛病了!
石主任点头,他看著周宇,想看周宇什么时候说实话。
“行,我想想啊,那一篇论文应该是《基於改进型模糊pid的伺服系统扭矩波动抑制研究》。”
“我记得这位学长在传统pid闭环外嵌套了模糊逻辑层,这个架构很精妙。“
周宇调出两组对比曲线:“原方案在恆定负载下波动率仅0.8%,但当突加20n·m阶跃扭矩时……”
“红色曲线会突然升高,峰值飆升至5.2%,这个问题我想了下,问题出在模糊规则库的完备性。”
“这位学长採用高斯型隶属函数,平滑但响应滯后。”
周宇调出自己重写的代码窗口,“我改用sigmoid函数作为边界,配合三角形核心函数,这样既保证过渡平滑,又能快速捕捉突变。”
“不过最大的改进在这里。“
“原系统採用8khz採样频率,但伺服驱动器本身的pwm频率是16khz。“
他调出频谱分析图,红色尖峰在8khz整数倍位置此起彼伏,“这会导致混叠噪声干扰观测器,所以我……”
石主任突然插话:“所以你提高了採样率?这是大二才会学的香农定理...”
“不,採样率会受限於dsp晶片性能。“周宇调出驱动器设计图,指著ti的晶片,“我在前置环节加了二阶抗混叠滤波器,截止频率设在7.2khz左右。”
“不过时间太短了,我没有做实验。”
杜部长慎重地问道:“你没做实验的情况如何篤定这些设计一定能行的?”
“靠大脑模擬。”
不好意思,现在他不得不装下杯了。
他这段时间全在看书,还没到用软体进行模擬的地步,因为前期这事是由苏若萱来做的!
他又不是神算子,能算到苏若萱会给他一个“惊喜”。
如果早知道要模擬,他之前就会做准备了,这样教授们就算怀疑也有跡可循。
可是事与愿违,他根本没有准备的机会。
他现在只能装一下!
“纯靠大脑模擬?”
“你坐那儿什么都不干就硬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