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周宇这次看来是有备而来!(4k)(2/2)
“是的,孙院士,我想试试。”
“能不能借一下相关的材料实验室?”
“锯合金,你打算怎么实验?”
“利用落塔试验模擬微重力环境。”
不错,居然知道落塔试验。
孙院士点点头。
周宇这次看来是有备而来。
“这样吧,我让金属研究所的霍院士借一间实验室给你吧,他那边设备好一点。”
“不过,別把他们的设备搞坏了,他们经费,一直以来都没多少。”
“谢谢孙院士了,我会注意的!”周宇兴奋地说。
过了几个小时后,孙院士回话了。
说是霍院士那边同意借给他一间实验室,到时候他直接去就行了。
周宇在去之前,没忘记打开系统。
上次任务完成后,系统给了他300经验值,可以自选领域加上。
【宿主:周宇】
【数学:lv3(2000/10000)】
【物理:lv1(230/1000)
【生化学:lv1(260/1000)】
【计算机科学:lv2(1780/2000)】
【语言:lv1(180/1000)】
【魅力:100/100((系统赠送))】
【身体素质:40/100】
【技术:六代战机(已学习105/1000)】
【天赋:无】
【积分:2600】
周宇点开自己的个人属性才发现了大坑!
居然没有单独的材料领域!
要知道,材料物理和材料化学,那是两个方向!
材料物理侧重晶体结构、热力学性质,材料化学关注成分变化、化学反应,可以说,两个都很重要!
幸好的是,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物理和生化学的经验值都涨了点。
周宇犹豫了一下,决定分別在物理和生化学领域加了150的经验值!
这样一来,周宇在这些领域上的理解,又能前进一步。
赶到金属研究所后,周宇被领到了霍院士面前。
“能让孙院士开口求我的,绝对不简单吶。”
“周宇是吧,你那篇黎曼弱猜想的论文,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啊。”
“您过奖了。”
“既然孙院士打了招呼,那对於材料学肯定有一定研究了,就是你这跨度还挺大的。”
周宇哪敢说他接触材料学的时间並不长,如果说实话,霍院士绝对会把他赶出去,不让他进实验室。
这些个专家,那是极度爱惜实验设备。
“你是想要研究合金吗?”
“那东西可不好整。”
“银合金的晶体结构复杂,热处理工艺要求极高,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你一个新人,你觉得能搞定?”
“我想试试。”
“哈哈,好,初生牛续不怕虎,那你去试吧,我让人带著你去做。”
周宇鬆了一口气,连忙道谢,
霍院士摆摆手,叫来一个学生:“田鹏,你带他去材料准备室,把锯合金的样本和相关设备都熟悉一下。”
田鹏是霍院士带的博士生,眉清目秀,戴著一副黑框眼镜,看上去斯斯文文。
他看了周宇一眼,微微点头:“跟我来吧。”
材料准备室位於实验室的深处,门禁森严。
“这些都是霍院士亲手製备的样品,“田鹏一边打开设备箱一边介绍,“合金最忌讳的就是污染,所有操作必须在无尘环境下进行,连呼吸都要小心。”
他指著一台形似太空舱的设备:“这是我们改良过的气相沉积炉,能精確控制温度场和气流分布,不过功率只有军用级的三分之一,霍老特意嘱咐过,你的权限只能用这个。”
他俯身观察样本表面的纹理,“霍老说晶界偏析问题很棘手,您这边有什么建议吗?”
田鹏眼神中露出异,推了推眼镜,沉吟片刻:“霍老的方法是降低冷却速度,儘量让元素均匀分布。”
他调出数据图表,“但这样又会导致晶粒粗大,影响强度,我们尝试过添加微量硼元素来抑制偏析,效果有限。”
周宇沉思片刻,开口道:“我在论文里看过一些理论,晶体生长时如果施加特定频率的震盪会不会影响原子排列?”
田鹏愣了一下,隨即摇头:“理论上可行,但实际操作太复杂了。
周宇没再说话,只是默默记下这些信息。
田鹏摘下手套,“你可以先熟悉一下设备和材料,有什么不懂的再来问我。”
田鹏看起来很忙,没工夫和周宇多聊,跟周宇打了招呼,就去隔壁实验室了。
角落里的几个研究员倒小声討论了起来。
“那人看起来好眼熟啊,想不起在哪儿见过。”
“那位是周宇啊!搞数学的那个!”
“搞数学的人怎么跑我们这边来了?”
“好像是孙院土弄过来的,不知道什么情况!”
“臥槽,他难不成要做实验?他懂不懂什么叫做相图计算、热力学模擬还是xrd衍射分析、晶界工程?”
“估计看了两本书,以为自己懂了,就想跑来试试。”
“不是吧,他一会儿会不会把实验室给炸了?”
大家面面相。
他们最怕的就是半罐水来实验室瞎折腾。
“上上个月那个搞生物的,用等离子清洗机处理陶瓷片,差点把三楼实验室的通风管道给掀了!”
“你们说,万一他操作不当——
几个人想了想,纷纷放下手上事,手套一摘,赶紧溜出去了。
实验要紧,但他们的小命更要紧。
他们可不想当实验室里面的冤死鬼。
让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周宇学习能力极强,刚才田鹏操作的步骤,他全都记录了下来。
而有关於后续的实验步骤,他脑中的资料早就给到了。
他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把相关实验条件和结果记录下来,然后按照计划一步步进行验证。
然后,他再把这些数据统统都餵给小苔蘚。
让小苔蘚去还原微重力环境下的硅晶体生產速度现实实验加上人工智慧模擬,双管齐下,这样才能说服那群专家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