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他估计都不知道! (6.7k)(2/2)
“原来是她。”
“张教授您放心,我会的。”
“你答应了,我当然放心。”
“你现在都拿了国奖了,也不要急功近利,头衔要一级一级的往上升,什么教授这些总会有的,我们把心思专注放在科研上。”
张教授根本不知道周宇马上就要升教授的事,按照他的观念,科研资歷和头衔的晋升,都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积累。
他担心周宇太过年轻,突然获得如此高的荣誉,会因此飘飘然,或者急於求成,反而影响了长远的科研发展。
他希望周宇能继续保持那份纯粹的求知慾和踏实的科研態度。
他不知道的是,高层对周宇的破格提拔,已经超越了他所能理解的常规。
在国家战略面前,任何按部就班的“规矩”,都可以为真正的天才让步。
周宇点点头,酒精的作用下,让他有些犯困了,张教授见状,立刻叫一旁守著的安保人员把周宇带去休息。
第二天一早,卫宏带著段志鸿找上了门。
周宇大脑在酒精的作用下依旧昏昏沉沉的,卫宏给周宇递了一杯蜂蜜水,无奈说:“本来这次我该让你好好休息,可事情紧急,周宇我需要確认一件事。”
周宇见他说的如此庄重,知道绝非小事,连忙接过蜂蜜水一饮而尽,清甜的液体顺著喉咙流淌下去,衝散了些许宿醉的混沌。
他甩了甩头,努力打起精神。
“一个好消息,经过专家组的初步验证,你的脑机技术逻辑上確实没问题,他们目前开始搭建实验了。”
周宇一喜,心想有上面的推动,进度就是快。
“我想知道,你的脑机技术,治疗癲癇的成功率有多少?”
周宇有些意外地看著卫宏,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在脑海中快速调取著小苔蘚关於脑机接口技术在治疗癲癇方面的模擬数据和理论模型。
那些精確到神经元层面的数据,在lv3的计算机科学和生物化学专业能力支撑下,清晰地呈现在他眼前。
“对於药物难治性癲癇,根据我的最新模擬和理论推演,通过通用脑机接口系统进行高度局限性微刺激和神经修復,我有信心將临床治癒率提升到90%以上。”
“这里的治癒,指的是彻底消除癲癇发作,並修復受损的神经迴路,使患者恢復接近正常人的生活状態。”
卫宏和段志鸿对视一眼,从对方的眼神中看到了惊讶。
这概率,比他们想像中要高得多啊!
周宇得出这个数据是依靠小苔蘚吗?
卫宏询问后,確认了他的猜测,这让他不放心了。
“周宇,我承认小苔蘚的强大,它在人工智慧和工程模擬方面的能力確实令人嘆为观止,但是,人工智慧的预测,和真实的临床实践,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他指了指自己的太阳穴:“人脑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器官,每一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ai模型哪怕再精密,也终究是在一个理想化的、受控的环境中运行。”
“它可能无法模擬出人类复杂的免疫反应,无法预知微小的细胞排斥,更无法预测长期的神经可塑性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可能带来的不可预知的副作用。”
“临床医学,尤其是涉及到人命的神经外科手术,容不得半点差池。”
卫宏的眼神中充满了担忧,说:“我们不能仅仅依赖ai的模擬数据,就轻易断定90%
以上的成功率,理论是一回事,实践是另一回事,我们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临床数据,
是千百次严谨的动物实验,甚至是人体试验的验证。”
段志鸿也说道:“在实验室里,我们可以控制所有变量,可人体的反应是复杂的,我们无法预知每一个细节。”
“任何一项新的医疗技术,都必须经过最严格、最漫长、最全面的临床验证,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对患者生命的尊重,对科学伦理的坚守。”
“就算是一直在深耕这块的马斯克,也不敢说出这个概率。”
“马斯克?”
“他算什么?”
听到周宇这么说,卫宏连忙咳嗽了一声,找补说:“这个我们目前还不能下决定,或许他们也有什么最新的研究成果呢?”
周宇看了看卫宏,然后再观察了下段志鸿,突然笑道:“如果两位没有什么著急的事情,肯定不会找我来確认成功的概率。”
“你们找我確认,难道是想听我告诉你们成功概率只有9%这种吗?”
被看破的两人脸上有些尷尬,段志鸿隨即说出了事情。
他好像一时忘了坐他面前的,是龙果有名的天才级人物他能瞒过对方的概率,比解出五元一次方程的概率还小。
段志鸿隨即將他们想要狗大户的石油供应优先权以及萨勒曼的要求说了一遍。
“萨勒曼的儿子患有药物难治性癲癇,丑国马斯克的neuralink公司宣称能够解决,
所以我们目前谈判没有优势。”
“我通过卫总了解到你前不久拿出了脑机接口的技术,所以我希望能从这里找到扭转谈判的筹码。”
周宇沉思了一会儿,说:“在信號解码效率和准確性上,小苔蘚的逻辑和多模態数据融合能力,使得我们能够比neuralink更精准地捕捉和解析大脑的复杂意图,包括对异常神经放电的精確定位和干预。”
“这意味著,我们能更高效、更彻底地消除癲癇病灶。”
“而且我们的系统,在保证相同甚至更高信號精度的前提下,能够实现微创。”
“最关键的,是神经修復能力。”
“据我所知,neuralink更多停留在信號採集和控制外部设备层面,对於癲癇患者普遍存在的神经迴路损伤,其修復能力是有限的。,
“我们的系统,结合了高度局限性微刺激和靶向神经再生技术,能够主动引导受损神经迴路的修復和重塑,真正实现治癒,而不仅仅是控制症状。”
“但就如你们所讲的一样,这项技术还没有通过临床试验,现在也才得到了初步的验证,整体都不成熟。”
“如果要作为筹码,肯定有风险。”
周宇可不敢托大,做手术这件事不是儿戏,即便『小苔蘚”的模擬数据再高,理论再完善,在手术中都有风险。
他不认为狗大户的人会有胆子当他们实验品。
“你们想要掌握足够的筹码,那就需要儘快进行临床试验———”
这项技术,有谁愿意来尝试?
在大脑內植入东西,听起来就很嚇人。
即使是传统的脑部手术,病人都会犹豫再三,更何况是这种闻所未闻的“脑机接口”
?
即便周宇技术再高超,谁会愿意冒这个风险?
谁敢將自己的大脑,交由一个几乎没有临床案例的医生们来操刀?
“我们发徵集志愿者通知吧,这事,也不能拖下去了。”卫宏拍板道。
很快,一份由科技中心发布的《通用脑机接口系统临床试验志愿者招募公告》,在各大官方媒体和权威医疗平台上正式发布。
这份公告一发布,立刻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这东西听起来是给那些绝症患者的希望,可谁敢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啊?那可是往脑子里动刀子!”
“我听说丑国那边马斯克的公司也在搞,还出了不少么蛾子呢,我们这边—难道比丑国还厉害?”
“谁敢去当志愿者啊?太嚇人了!”
“补贴倒是很高,有十万,但这补贴越高,越让人胆战心惊!”
大部分人都只是看看,或者在网络上、茶余饭后围观议论,表达著震惊、担忧、质疑,甚至是看热闹的心態。对於普通人来说,大脑是一个神圣而脆弱的区域,在其中植入任何东西,都足以让人望而却步,真正打电话去了解的志愿者寥寥无几。
此时,周翔正躺在家里刷著手机新闻,指尖滑动间,那份《通用脑机接口系统临床试验志愿者招募公告》的標题,突然跳入了他的眼。
他漫不经心地扫了一眼,却在看到公告下方那个模糊的名字时,身体猛地僵住了。
实验室负责人,周宇。
周翔的呼吸猛地一滯。
他知道哥哥很厉害,但从没想过哥哥会涉足这个领域。
他颤抖著点开公告,一个字一个字地仔细阅读。
当他看到修復受损神经迴路,恢復接近正常人的生活状態的字眼时,周翔的指尖微微颤抖著。
他知道哥哥一直在为他努力,但从未想过,哥哥会用这种方式,以如此超乎想像的技术,来为他开闢一条可能重新拥有未来的道路。
他的母亲端著药膳走过来,看到周翔紧盯著手机屏幕,神情激动的样子,不由得嚇了一跳。
“小翔,怎么了?哪里不舒服?”母亲焦急地问道。
周翔没有说话,他只是默默地將手机屏幕转向母亲。
当她看到屏幕上那个熟悉的名字,以及公告中描述的顛覆性技术和其潜在的治疗效果时,身体也猛地颤抖起来。
“妈,我要去,我要报名。”
另一边。
宣五医院的曾季良教授经过一个月的验证,
他们利用体外培养的神经元网络和经过特殊处理的动物模型,尝试模擬癲癇发作时的异常放电,並施加周宇提出的微刺激方案。
奇蹟发生了!
异常放电被有效抑制,並且在微刺激的引导下,受损的神经元开始表现出明显的再生和重塑跡象,新的神经连接正在形成。这不仅仅是控制症状,而是真正意义上的修復”和治癒。
一个月下来,曾季良教授办公室里的白板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计算公式、实验数据和图表。
他坐在椅子上,疲惫却亢奋,眼中闪烁著狂热的光芒。
“这位大牛真是厉害,没想到这个办法也行,我们实验组就是人手不够,否则,这篇资料里的技术,应该很快能够復现出来!”
“曾教授,科技中心发布了一则关於脑机接口志愿者的帖子,里面居然是周宇担任的实验室负责人,这正常吗?”谢静看著手机群里的消息说道。
“周宇?那个搞人工智慧和雷射技术的?”
“对,就是他。”
“他这次是不是提供了人工智慧方面的技术,,你说有没有可能我们能够和他合作?”
谢静抬头,点破道:“你想这位?”
“这哪叫,没准儿我们这次的实验成果还能给周宇同志带去帮助呢!”
“你想想,如果我们能和周宇教授的实验室合作,把我们的临床经验和他的顶尖ai结合起来,那在脑机接口领域,我们岂不是能走得更快更远?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你有没有想过,我们目前正在研究的技术,他估计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