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问题不大」,是科研界最毒的鸡汤!(1/2)
第178章 “问题不大”,是科研界最毒的鸡汤!
许多人误以为台积电只是按照客户设计图纸进行生產的代工厂。
但事实远非如此。
台积电拥有名为產品生產流程管理与控制的核心技术,这並非简单的代工流程,而是一整套复杂且高度优化的製造体系。
这套系统涵盖了从原材料到最终晶圆的每一个环节,確保了生產的效率、精度和稳定性。
更重要的是,台积电手里握有数千项关键专利。
这些专利覆盖了半导体製造的各个方面,包括先进的工艺技术、材料科学、设备优化以及良率提升方法等。
这些专利构筑了极高的技术壁垒,使得其他企业难以轻易复製其成功。
另外,那么多晶片代工厂,为什么只有台积电的毛利率是最高的?
核心在於其世界领先的晶圆封装良品率。
在半导体製造中,良品率是决定成本和利润的关键因素。
即使是微小的瑕疵,也可能导致整个晶圆报废。
台积电通过其精密的生產流程管理和控制技术,能够將良品率提升到极致,从而显著降低了单位成本,实现了更高的利润空间。
所以,当段志鸿听到卫宏转述周宇的话时,头都大了。
“卫总,半导体產业的生態系统是高度专业化和分工明確的,像英特尔、高通、amd
这样的企业,它们的核心竞爭力在於晶片的设计和验证。”
“这些企业拥有顶尖的研发团队,负责构思和设计出性能卓越的晶片架构,可以自己的实验室进行初步的封装测试,以验证设计的可行性。”
“而台积电的角色,则是將这些创新设计大规模地实现量產,並不断提高生產的良品率。”
“这种分工並非简单的你设计,我生產,而是深度融合的合作关係,英特尔、高通,
amd等设计公司都与台积电建立了互通部门,进行紧密的沟通和协作。”
“这种沟通涵盖了从设计阶段就开始的解决方案討论,確保设计能够更好地適应台积电的生產工艺,反之亦然。”
“我们想要收购他们的股份,这事想要办成的机率比在沙漠里找到绿洲还小。”
“之前紫光集团的赵伟国想要併购台积电,结果到了最后发现他根本买不起。”
“这情况,放现在也一样。”
卫宏听到这里嘆了口气。
他又如何不知道这种情况。
可现在超导量子晶片的难题摆在了眼前,如果没办法解决euv光刻机的问题,那么他们的量子计算机要转化成实际应用会有不小的难度。
本书首发101??????.??????,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卫总,光机所那边,虽然euv短期內出不来,但他们近期在多重曝光、定向自组装以及纳米压印等前沿技术上,有没有新的进展?这些技术,在特定场景下,能否为超导量子晶片的微纳结构提供支持?”
卫宏皱眉说:“纳米压印技术在製造重复性结构方面確实有潜力,但精度和良率仍是问题。多重曝光能提升线宽,但工序复杂,成本高昂,不適合大规模量產,最大的挑战还是在於缺陷控制和套刻精度。”
“这样吧,你让人先去探探台积电的口风,看下对方有什么想法,看我们有没有合作的可能。”
段志鸿听到卫宏这番话,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他知道,卫宏等人这是被光刻机卡得没辙了,连收购台积电这种天方夜谭都想过了。
没办法,他只能找台积电的人聊聊了。
一周后,台积电年度技术论坛专场,如同往年一样,吸引了全球半导体行业的目光。
段志鸿趁著这个机会,带著精心挑选的几位技术交流代表,低调地来到了会场。
他的目光在人群中梭巡,很快锁定了目標一一台积电总裁丁齐,正与技术部的灵魂人物侯青站在一处。
丁齐,这位以冷静和睿智著称的台积电掌舵人,此刻眉头微,似乎在思考著某个棘手的问题。侯青,作为技术总监,则在一旁认真倾听,偶尔提出自己的见解。
“侯总,我们最新的3纳米製程虽然量產顺利,但你也看到了,成本和研发难度呈几何级数增长。”
丁齐小声说道:“摩尔定律的极限,感觉就像悬在我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再往下走,物理极限和经济效益的平衡点在哪里?”
“丁总,確实如此。我们下一代2纳米甚至1.4纳米技术,每突破一个节点,都需要投入天文数字般的研发资金。”
“euv光刻机已经做到了极致,但光刻技术本身,或许已经触及了硅基半导体的天板,现在大家都在谈论后摩尔时代,但真正能替代硅的材料,或者能实现全新计算范式的技术,却迟迟没有突破。”
“是啊,像什么量子计算、类脑晶片,听起来是未来,但离大规模应用还远著呢。”
“特別是量子晶片,那东西对製程的要求简直是变態,相干时间、门保真度,还有那苛刻的低温环境就算我们有euv,也未必能造出来。更別提那种传说中的『高能效、
室温运行』的下一代材料了。”
“丁总,侯总,真是巧啊!”
段志鸿热情地打著招呼,心里却在疯狂吐槽:“巧个屁!老子盯著你们半天了,就等著这个机会呢!”
丁齐和侯青微微一笑,也客套了几句。
“段总,好久不见,现在是你负责半导体这块业务了吗?”
“对啊,我才调在这不久。”
“现在全球半导体竞爭这么激烈,技术更新叠代又这么快,光靠各自为战,恐怕很难在某些尖端领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段志鸿说著,目光有意无意地瞟向丁齐,试图从对方脸上看出点什么端倪:“我们最近也在加大对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的投入,比如新材料、下一代计算模式等等,我们觉得,只有全球性的合作与资源整合,才能真正推动行业向前发展。”
“台积电作为全球晶圆代工的龙头,在工艺製程和生產管理上积累了无可匹敌的经验,我们非常钦佩。”
“我就在想,像我们这样的新兴技术力量,如果能和台积电这样成熟的巨头强强联手,在一些高风险、高投入的前瞻性项目上进行合作,会不会是突破瓶颈的最佳途径呢?”
“比如说,在新兴的计算架构晶片,或者一些对製程精度要求极高的实验性晶片製造方面,台积电有没有考虑过开放一些合作模式?”
丁齐听著段志鸿那番“情真意切”的合作论,心里明镜似的,什么新兴技术力量,什么高风险高投入的前瞻性项目,他们敢碰吗?
前脚他们碰,丑国爸爸后脚就会限制他们。
“段总的远见卓识,让我非常敬佩。”
丁齐话锋一转,开始了教科书般的太极推手:“台积电一直秉持开放合作的態度,我们与全球顶尖的设计公司都有著深度的技术交流和合作,但这种合作,主要集中在现有主流半导体工艺的持续演进和优化上。”
“你提到的新兴计算架构晶片,以及对製程精度要求极高的实验性晶片製造,台积电也一直在关注和投入研发。”
“但这些领域,往往涉及高度定製化的技术路线和巨大的前期风险。我们更倾向於以纯粹的代工服务模式,为全球客户提供支持,而不是直接介入到特定技术路径的研发和资本绑定中。”
“而且,半导体產业的成功,在於其高度细化的专业分工。设计公司专注於设计,材料公司专注於材料,设备公司专注於设备,而台积电则专注於製造。”
“这种分工合作,確保了整个產业链的高效运转和创新活力,如果打破这种清晰的边界,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复杂性和潜在的风险。”
“所以,对於你提及的资本层面合作,或者这种深度绑定的合作模式,台积电目前並没有这方面的规划和意愿,我们相信,通过我们在製造工艺上的不断突破,以及与现有客户的紧密合作,就能继续推动半导体行业向前发展。”
“更何况,你们的特殊性,就算有合作,我们都会上报董事会———“”
丁齐给了一个“你懂的”眼神。
段志鸿心下瞭然。
台积电最大的股东是旗,那可是丑国的金融巨头,背景深厚得能把太平洋搅浑。
別说丁齐了,估计旗的董事会,以及丑国人,都会跳起来把这事搅黄。
他脸上却不露声色,依然保持著谦逊的笑容:“丁总言之有理,確实如此。半导体產业的复杂性,非一日之功可以参透。感谢丁总的坦诚相告。”
段志鸿心里其实十分不爽:“坦诚个屁!你就是想把我们拒之门外,还说得这么冠冕堂皇,你还是不是龙国人啊!”
丁齐轻轻頜首,笑容更深了几分,仿佛很满意段志鸿的识趣。
他以为自己的暗示已经足够明確,对方会知难而退。
然而,段志鸿的厚脸皮程度,让丁齐刮目相看了。
“丁总,你说得没错,专业分工確实是半导体產业的基石。”
段志鸿语气显得更加真诚,仿佛完全接受了丁齐的说法:“但即便是台积电这样全球领先的企业,这些年面临的竞爭压力,恐怕也不小吧?”
呵呵,老狐狸,別以为我不知道你们也有烦心事儿!三星和英特尔这几年可没少给你们使绊子,euv光刻机的巨额投入,还有良率爬坡的煎熬,台积电真有表明啊那么风光吗?
他紧接看拋出了一个重磅炸弹:“毕竟,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嘛。”
“现在大家都盯著更小的製程,谁能率先突破,谁就能占据先机。”
“不过,咱们最近在基础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比如我们的光机所和周宇教授在雷射技术上的新突破,这可是实打实的物理学突破,跟传统的光刻技术路径不太一样。”
段志鸿语气平淡,但字字珠璣:“我们相信,有了这些底层技术的支持,不久之后,
我们或许就能在光刻机领域,研发出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后发制人这种事,也算是常有的,对吧?”
段志鸿脸上依然是人畜无害的笑容,但眼神露出了锋芒。
丁齐的笑容肉眼可见地僵硬了几分。
他刚才还在为自己滴水不漏的拒绝艺术而沾沾自喜,结果段志鸿这几句话,直接戳到了他的痛点。
光机所的雷射技术突破?
周宇教授?
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简直就像一道晴天霹雳,在他脑海中炸响。
他当然知道周宇这个科技妖孽的存在,也听说过他在雷射技术领域的某些传闻。
如果光机所的人真能在光刻机这种核心设备上取得突破,那对台积电而言,无疑影响巨大。
如果对方在高端光刻机上取得突破,尤其是能够製造出媲美甚至超越euv的光刻机,
就意味著他们可以摆脱对asml等西方设备的依赖。
这意味著对方可以独立自主地生產先进晶片,首先满足国內巨大的市场需求,包括手机、高性能计算、人工智慧等领域。
这无疑將直接蚕食台积电的全球市场份额,导致其营收和利润的下降。
对於一家以营收和產能为核心竞爭力的晶圆代工厂而言,这是最直接、最致命的打击。
对於台积电的客户而言,尤其是一些依赖其先进工艺生產高端晶片的国际大厂,光机所光刻机的突破也意味著多了一个选择,多了一份供应链安全保障。
这会让他们在与台积电的议价中拥有更多筹码,甚至可能分流部分订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