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问题不大」,是科研界最毒的鸡汤!(2/2)
台积电一直以其稳定、高效的代工服务著称,如果这种稳定性和独家性受到挑战,对其声誉和客户粘性將產生负面影响。
怎么看,都对他们不利。
丁齐的脸色渐渐变得不太好看,但他毕竟是久经沙场的老將,很快便恢復了镇定,只是语气中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生硬。
“段总所言极是,竞爭確实无处不在。”
丁齐皮笑肉不笑地反驳道:“不过,光刻机技术的发展,並非一而就,即便是有了新的雷射技术,从实验室到实际的晶片製造,还有漫长的工程化、產业化道路要走。”
“这其中涉及光学、材料、软体、精密机械等方方面面,任何一个环节的短板,都可能导致功亏一簧。”
他试图转移话题,把重点引向台积电的优势,同时也在暗中试探对手手中真正的底牌:“而且,就算你们的光机所真的造出了高精度的光刻机,也未必就能解决后摩尔时代的所有问题,现在的竞爭,已经不仅仅是拼线宽了,更关键的是材料!”
丁齐的目光转向侯青,侯青心领神会,补充道:“是的,丁总说得没错。”
“后摩尔时代,拼的是全新材料的物理极限。比如二维材料、碳纳米管、甚至是室温超导材料。”
“这些材料能否在微观层面保持量子特性,能否稳定集成,能否大规模量產,这才是真正的挑战,如果材料本身无法满足要求,再先进的光刻机也无济於事,那就像给一块朽木,配上了一把最锋利的刻刀,也雕不出传世精品。”
段志鸿点点头,並没有太多表情,反而问道:“不知道贵司在这上面是否已经有了突破?”
丁齐的笑容重新变得从容,他轻描淡写地摆了摆手:“段总真是会开玩笑,您说的这些全新材料,確实是全行业都在努力攻克的方向。它们代表著半导体的未来,也意味著巨大的挑战。”
他顿了顿,语气转向了战略性的模糊:“台积电当然也投入了大量的资源,进行前瞻性的研究,我们与全球顶尖的科研机构和大学,都有著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共同探索这些材料的物理特性、製备工艺以及集成潜力。
“我听说,目前只有丑国几所大学取得了比较先进的结果。”
“我们现在谈论的碳纳米管,以及二维材料、室温超导材料等等,它们对於晶片的重要性,已经超越了传统硅基材料的范畴,是后摩尔时代能否延续半导体奇蹟的关键。”
“碳纳米管的直径可以小到纳米级別,远超硅基材料的极限。”
“这意味著用碳纳米管制造的电晶体,能够比目前最先进的硅基电晶体更小、更密集地集成在晶片上,从而实现更高的计算密度和更强的性能,这对於需要大规模集成超导量子比特的量子晶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碳纳米管等新材料无法替代硅,或者其製备和集成问题无法解决,意味著硅基半导体將彻底触及物理极限。
电晶体尺寸无法进一步缩小,单位面积上的电晶体数量將无法增加。这將导致晶片的性能增长停滯,能效提升缓慢。
台积电引以为傲的“摩尔定律”演进路线將难以为继,无法继续通过製程升级来保持领先。
在没有新材料支撑的情况下,即使继续投入巨资研发更先进的euv光刻机和製程,其带来的性能提升也將越来越小,边际效益急剧递减,这意味著台积电將不得不承担更高的研发成本,却只能获得有限的回报,投资回报率会大幅下降。
也就是会说,就算有euv光刻机,也无法让他们增加订单。
一旦性能增长停滯,晶片產品同质化將加剧,客户將不再单纯追求更小的製程,而是转向成本、功耗、特定应用优化等更全面的考量。
这將给英特尔、三星等竞爭对手以及其他新兴技术路线追赶甚至超越的机会,台积电凭藉製程领先构建的技术护城河將逐渐消失。
到时候,別说euv了,再升级个什么auv光刻机也救不了他们厂。
这些话丁齐没说出口,可段志鸿早就听明白了。
看样子,台积电在新材料研发上还没有突破。
如此一来,他就有了方向了。
回到首都,段志鸿马不停蹄地赶往去找卫宏。
卫宏此时在周宇实验室,段志鸿到的时候,周宇正用手撑著头,对著屏幕上那些奇形怪状的量子比特结构图冥思苦想,旁边还摆著一个泡麵盒。
小苔蘚的声音从音响里传来,时不时发出一些“主人,这个模擬结果显示,您这种吃法会导致脱髮率增加17.3%,禿头率增加6.5%”之类的“温馨提示”。
“卫总,周教授,这次和台积电聊过后,我得到一个消息。”
他先简要匯报了丁齐对收购和深度合作的坚决拒绝,以及对丑国资本背景的暗示。
“正如我们所料,台积电绝不可能和我们在资本或核心技术上进行深度绑定,他们的中立性,只是服务於其背后的战略考量。”
卫宏点了点头,对此並不意外:“意料之中。看来指望他们给我们开后门是不可能了。”
“不过,卫总,真正的突破在后面!”
段志鸿语气一转,將重点放在了与侯青和丁齐关於“后摩尔时代材料瓶颈”的对话上。
“侯青和丁齐都明確提到,即便拥有euv光刻机,如果无法解决全新材料的製备、集成和量產问题,摩尔定律也將终结,他们尤其强调了碳纳米管、二维材料甚至室温超导材料的重要性,认为这才是决定未来晶片性能和能耗的关键。”
段志鸿看向周宇,眼神中带著一丝只有他们三人才能理解的默契:“我故意问他们,
台积电在这些新材料上是否有突破,丁齐的回答非常模糊。”
“先是强调全球都在努力,然后特意提到了丑国几所大学取得了比较先进的结果。”
“从他们的语气和表情来看,卫总,我判断台积电在这些关键的新材料研发上,目前並没有取得足以改变行业格局的决定性突破!他们还在摸索阶段,甚至对这些材料的產业化前景也充满了焦虑。”
“也就是说,就算他们有最先进的euv,如果材料瓶颈不破,也无法无限增加订单,
他们的技术护城河最终会逐渐消失。”
“卫总,周教授,我认为我们不用跟他们在光刻机上硬碰硬,我们直接釜底抽薪!”
“我们从材料层面解决问题,一旦碳纳米管能稳定用於量子晶片製造,那对光刻机的极致精度依赖就会大大降低,甚至可以用现有的技术,也能达到要求!”
“光刻机这条老路,我们暂时不跟他们比谁的轮子转得快,我们直接换赛道,在材料上实现顛覆性突破!”
卫宏看起来一脸担忧,说:“可是我们在碳纳米管上取得成功非常有限,和光刻机一样,短时间很难解决这个难题。”
段志鸿拍了拍大腿,说:“卫总,你忘了,你身边坐著的,可是材料界的大牛,周教授啊!”
“之前合金都是周教授突破的,我相信,碳纳米管对周教授来说,问题应该不大!
,
问题不大?
问题大得很!
碳纳米管,那可是材料科学界公认的圣杯,同时也是大坑!
多少顶尖实验室,投了无数人力物力,还在里面苦苦挣扎呢。
问题不大这四个字,是科研界最毒的鸡汤!
它往往意味著,接下来你要面对的,是地狱级的难度,史诗级的挑战,以及核弹级的经费燃烧!
研发新材料,你以为那是菜市场买大白菜,隨手一拿就行?
周宇感觉自己的额头已经冒出了黑线。
真把他当成链金术士了啊!
周宇十分想拒绝,研究材料,太容易掉头髮了!
“卫总,碳纳米管这事还是另找他人来带领研发吧,我目前的工作重点还在人工智慧和量子计算机的综合应用上。”
卫宏懵了。
如何说服一个科技天才去当链金术土,不,研发材料?
在线等,非常急!
另一边,六代战机研发中心。
巨大的实验舱內正在测试高能效热管理系统。
六代战机在极端飞行状態下產生的大量热量,这套系统被寄予厚望,因为它直接关係到战机隱身、高速和武器载荷的性能极限。
陈刚,这位年过五旬、头髮白的老专家,紧盯著控制台上的各项数据。
旁边,一群年轻工程师也屏住呼吸,手指搭在键盘上,隨时准备记录数据或调整参数。
“各单位注意,准备进行最大过载热管理测试!”
陈刚的声音通过对讲系统,在寂静的实验舱內迴荡。
隨著指令下达,原型机內部的能量核心开始高速运转,模擬战机进入最高速和高强度机动状態。屏幕上,温度曲线像失控的野马一样向上狂,热管理系统开始全力工作,內部的环路热管迅速將热量传导至散热模块。
初期一切正常,数据平稳上升,但很快,意外发生了。
“报告!三號环路热管温度异常升高!”一名年轻工程师突然惊呼出声。
“什么?!快检查数据!”
几乎就在他话音刚落的瞬间,实验舱內传来一声沉闷的“喻”响,紧接著,一股刺鼻的焦糊味迅速瀰漫开来。
“停止测试!立即停止测试!”陈刚猛地拍了一下控制台,声音里带著无法掩饰的焦急和愤怒。
冒烟,这简直是最糟糕的信號,意味著热管理系统可能已经失效,甚至发生了结构性损伤。
测试被紧急叫停,警报声在实验舱內刺耳地响起。工程师们迅速衝上前,对冒烟部位进行检查,很快,初步的诊断结果出来了。
“陈总,是三號环路热管的连接处发生了过热,导致密封失效,介质泄漏!”
一位负责检测的工程师戴著防毒面具,声音有些闷闷地匯报,“热管內部的冷却循环彻底中断了!”
负责系统集成的工程师也忍不住抱怨起来:“当初周宇教授团队交付设计图的时候,
就说这套环路热管的结构非常精密。”
“现在看来,问题不小啊。”
“周教授真是的,何必来管六代战机的事,我现在担心,之后还会出现其他问题。”
“是啊,周教授,在人工智慧和数学领域很强,不知道他为什么要来趟战机这块的水2
“这部分,要不要请其他人来设计?”
“其他人来设计,你难道不怕会引起其他组件的问题吗?”
“关键我们现在要找问题,得把整个系统都拆了!”
“就算拆了,要找问题也难,那得多少时间啊?规定的工期根本赶不上。”
“更麻烦的是,到时候总工又会觉得是我们的问题!”
“那是我们的问题吗?我们都是照著周教授的图纸造的原型!”
陈刚紧闭看嘴,脸色並不好看。
高能效热管理系统出问题,严重点,不仅会到他们组的工作,更会影响到其他组的工作军排,这责任,就算是十个他都承担不了。
在听了企家的话,陈刚叫来了助理:“立刻把测试结果告知周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