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自有大儒为我辩经!(8.8k)(1/2)
第213章 自有大儒为我辩经!(8.8k)
卫宏知道周宇很少开玩笑,现在对方一脸认真,所以卫宏就问了:“周教授,你是不是发现了什么,所以才会觉得丑国登月存在造假嫌疑。”
周宇反问道:“卫总,您应该知道nasa公布过部分当年阿波罗11號的登月数据吧?”
“这个我知道。”
“我最近没事的时候,用数学重新挖掘了下阿波罗登月过程中的应用数学。”
“起初,我只是想从纯粹的数学角度,验证一下当年的工程奇蹟。”周宇丝毫不脸红地说了起来。
老实的卫宏相信了周宇的话。
“你知道,阿波罗任务是在计算能力极其有限的年代完成的,当时的计算机,其运算速度和存储能力,甚至不如我们现在的一部智慧型手机,但他们却成功地將人类送上月球,並安全返回,这在数学上简直是教科书级的完美降落和对接。”
他说著,在电脑上操作了几下,调出了一组数据,那是阿波罗11號登月舱鹰號从月球轨道下降到月面时的姿態调整和燃料消耗数据。
“我首先復现了登月舱的下降轨跡。”
“根据公开的燃料消耗曲线和姿態控制参数,结合当时月球重力场模型,计算出的理论下降路径和实际记录的数据,吻合度高得惊人。”
卫宏听到这里,脸色变了变。
“相信卫总你应该知道了问题所在,太完美了,完美到有些不真实。”
“要知道,在当时的计算条件下,每一次姿態调整,每一个微小的喷气量,都必须精確到极致,这就像在几十年前,你用算盘算出了微积分的精確解。”
“这事吧,你说於老那种人能做来,但当时的丑国我不相信能有这种天才。”
卫宏听得云里雾里,但他明白太完美在周宇这种科学家口中,往往意味著有问题。
“然后是月球轨道交会对接。”
周宇切换到另一组数据,这次是登月舱从月面起飞后,与环绕月球的指令舱进行交会对接的轨道参数。
“这也是整个任务中最复杂、最考验实时计算和控制能力的环节之一,我用现代的高精度n体引力模型和实时姿態调整算法,重新模擬了这个过程,结果再次让我感到震惊,误差几乎为零。”
他停顿了一下,语气变得严肃起来:“卫总,要知道,月球的重力场分布並不均匀。”
“加上当时飞船姿態传感器、推进器精度以及实时地面控制的滯后性,要实现如此完美的交会对接,理论上会存在相当大的隨机误差,就像你闭著眼睛,在疾驰的列车上,用一根线准確穿过另一根线的针眼,而且连续成功。”
卫宏的脸色开始变化。
他虽然不懂深奥的数学模型,但他能听懂误差几乎为零的含义。
在任何复杂的工程项目中,完美的零误差几乎是不可能存在的,除非除非数据本身就经过了某种程度的修饰。
“最初,我以为是我的模型不够完善,或者他们当年的计算能力被严重低估了。
”周宇继续说,他的手指在屏幕上划过,展示著他自己的计算模型和nasa公开数据之间的微小差异。
“所以我反覆优化算法,甚至考虑了丑国人可能掌握了某种黑科技,然而,无论我如何调整参数,总有一些细微之处,无法用纯粹的数学和物理逻辑完美解释,这些完美的数据,反而成了最大的疑点。”
他关闭了复杂的公式,调出几张月球表面照片,上面除了阿波罗任务留下的痕跡外,还有一些看似不相关的地貌特徵,
“更诡异的是,我结合了近年来我们娥系列探测器获取的月球高精度地形数据,对阿波罗任务的著陆点和太空人活动区域进行了三维建模。”
周宇的声音越来越低,带著一种发现秘密的压抑感:“我们发现,某些太空人在月球表面进行活动时,其留下的足跡深度、移动速度与当时的月球土壤力学特性,以及太空人在1/6重力下的行动模式,在物理模型上存在难以解释的偏差。”
“特別是一些太空人在月面进行跳跃或奔跑的影像,根据其腾空高度和水平位移,反推出的初始速度,在地球重力下几乎不可能实现,但在月球重力下,也显得过於流畅,缺乏我们在模擬训练中太空人所表现出的那种1/6重力下的不適应和笨拙感。”
卫宏感到毛骨悚然。
他不是在听什么阴谋论,而是在听一位世界顶尖科学家,基於海量数据和严谨数学推导出的非典型性发现。
如果周宇说的都是真的,那丑国在几十年前就“这简直是卫宏惊得站了起来,他想说“不可思议”,但又觉得不足以形容这份震惊“周教授,您確定这些推论,是基於最严谨的科学和数学,而非主观臆断?”
“我这一个月的晚上,没事的时候都会调动了核心实验室的部分计算资源,反覆验证。”
“我甚至邀请了几位不清楚背景的数学和物理学界的顶级同行,让他们独立对部分关键数据进行盲测建模,结果,他们都得出了类似的结论一一数据过於理想化,与现实复杂环境下的工程表现存在逻辑上的不合理之处。”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锐利地盯著卫宏:“这意味著,卫总,丑国当年真正的载人登月过程,可能並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完美,甚至在某些环节,可能存在—修正。”
“修正?”卫宏喃喃自语,这个词在科学语境下,往往意味著数据被美化或偽造。
为了保险起见,周宇看向卫宏,还是提醒道:“卫总,这项推论非同小可,它將触及国际政治最敏感的神经。”
“在对外公布之前,我们必须做到百分之两百的確定。”
“我建议,立即召集我们龙国航天局最顶尖的专家团队,包括太空飞行器设计、轨道力学、材料科学、光学物理、甚至歷史档案分析的专家,让他们在完全保密的情况下,独立地,以最高標准来验证这些数据和推论。”
“我们需要一份无可辩驳的证据链。”
卫宏重重地点了点头。
他知道,如果周宇的发现被证实,那將是比任何科技突破都更具震撼力的王炸。丑国引以为傲的载人登月第一的光环,將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而龙国,將有机会在人类的太空歷史敘事中,真正贏得那唯一且不可替代的地位,不是谁先去,而是谁说的是真话,谁才是真正揭示真相的人类先驱,
如果丑国人真的造假了,那么他们是时候走下神坛了。
卫宏行动迅速。两天后,一个顶级专家云集的秘密会议在龙国航天局的最高保密会议室召开。
与会的包括航天中心的首席科学家、轨道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超高精度光学成像技术带头人,以及几位在数学领域享有盛誉的独立学者。
所有人都签署了最高级別的保密协议,手机和任何电子设备都被收缴,
卫宏开门见山,没有任何铺垫,直接播放了周宇整理的核心数据和推论。
他详细阐述了周宇在登月舱下降、月球轨道交会对接以及太空人月面活动影像分析中发现的异常完美和数据偏差。
会议室內的气氛从最初的困惑,逐渐转为凝重。
当卫宏播放完周宇的分析后,会议室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隨后,激烈的討论便开始了。
“周宇教授的数学功底和物理直觉是世界级的,他能提出这样的疑问,绝不是空穴来风。”
航天中心的首席科学家率先开口,语气中带著对周宇的信任:“以他严谨的治学態度,如果没有足够的把握,绝不会拋出如此惊人的推论。”
“当年丑国的计算条件確实比不上现在,能在复杂环境下达到近乎完美的表现,確实值得深究。”
一位轨道力学专家推了推眼镜,神色严肃:“我赞同,我在自己的研究中也曾遇到过类似问题,一些歷史数据看似完美,但回溯到当时的工程实际,却存在难以弥补的黑箱操作。”
“如果將周教授的分析模型和我们的高精度轨道推演系统结合,或许能发现更多蛛丝马跡。”
“这些太空人在月面行走和跳跃的视频,確实一直有些奇怪。”
一位物理学家皱眉说道:“我以前也觉得他们的动作在月球1/6重力下显得过於自然,如果周教授从力学和月壤作用力角度进行了细致分析,那很可能触及到核心问题。”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全盘接受也有一些专家表现出极大的谨慎甚至质疑,
“周宇教授在可控核聚变领域確实是天才,但在航天工程,尤其是歷史航天任务的复杂性方面,他是否考虑得足够全面?”
一位资深太空飞行器设计专家提出了不同意见:“阿波罗11號的成功,可能存在巨大的运气成分,
或者说,是他们工程师在极端压力下,凭藉超凡的直觉和经验,进行了实时的人工修正。”
“这种不可量化的因素,是单纯的数学模型无法捕捉的。”
一位歷史档案分析的专家也表达了担忧:“我们不能轻易质疑一个已被全球公认,並写入教科书的歷史事件。”
“如果我们的证据链不够严密,一旦对外公布,不仅会对周宇教授个人声誉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害,更会严重损害龙国在国际上的国家形象。”
“西方媒体绝不会放过这个攻击我们的机会,他们会称之为“阴谋论”、龙国人盛產民科,甚至指责我们试图算改歷史。”
他接著说道:“阿波罗11號的成功,不仅是科技的胜利,更是冷战时期丑国制度优越性的象徵。”
“质疑它,就相当於动摇了他们的国本,我们必须警惕这种反噬。”
“直白点讲,现在所有丑国人都相信这事,跟信仰耶穌一样。”
“而且。”
另一位数学专家补充道:“虽然完美的数据令人起疑,但我们不能排除当年数据记录技术本身的局限性。”
“一些不完善的数据,经过后期的处理和『清洗』,也可能呈现出某种理想化的状態,要区分这种数据清洗和数据偽造,难度极大,需要確凿的原始证据。”
“各位的顾虑我都明白。”
卫宏环视了一圈,语气严肃:“我们追求的是真相,但绝不是盲目地去挑战一个根深蒂固的神话,如果我们直接公开质疑,在没有百分之百確凿且足以压倒一切的证据链之前,確实可能適得其反,让周教授和龙国承受巨大的国际压力。”
一位经验丰富的策略专家沉思片刻,缓缓开口:“公开质疑,肯定不稳妥,那就像我们拿著一把尚未开刃的剑,去砍一棵参天大树,只会折断自己。”
他顿了顿,考虑了下情况,继续说道:“周教授的数学分析,揭示了数据层面的不合理性。”
“但正如这位数学专家所言,这其中涉及数据清洗和数据偽造的界限,要找到直接的、能够一锤定音的偽造证据,难如登天,所以,我们或许可以换一个思路。”
“与其我们去质疑他们,不如让他们主动来自证清白。”
这位专家提出了一个大胆而精妙的策略。
卫宏和周宇对视一眼,示意他继续。
“很简单。”
专家解释道:“我们可以利用我们自身的航天进步,以及对月球的持续深入探索,来间接地提出疑问,甚至製造让他们不得不回应的局面。”
“你的意思是——月壤?”
卫宏皱眉:“可是我们目前取得的样本,是月球背面的,和当年阿波罗11號达到的地点不一样。”
专家笑了笑说:“卫总,我们当时派的可是月面作业机械狗採样的,那么多只机械狗採集了多个地点,这没问题吧?剩下的就是看我们这次取回的月壤和他们给我们的差距大不大了。”
“差距不大,那么一切都能说通,但如果大的话——”
“那他们肯定会召集,因为他们前后登月了六次,月壤分析结果可都一样。”
“卫总,你说过『待得功成名就时,自有大儒为我辩经”这句话没有?”
“周宇教授在世界上的名声其实比我们想像中要好,这次登月,你没看见外面都是夸他的?”
“还盼望著他能早日实现氮3的可控核聚变技术。”
“这种情况下,月壤出问题了,你说大家会先怀疑谁?”
卫宏若有所思,点点头。
確实啊,他们有周宇在,著急的只能是丑国人了。
一个月后,龙国航天局对外宣布,经过严格筛选,首批龙国月球背面月壤样品研究项目正式启动。
卫宏亲自主持了月壤样品分发仪式,向这些科研机构的代表们颁发了珍贵的月壤样本。
卫宏站在透明的展示柜前,里面是经过严格封装的月壤样品“各位杰出的科学家,今天我们在此共同见证歷史。”卫宏的声音透过麦克风,清晰地迴荡在会场,“这些样品,来自月球背面,是人类首次大规模採集。它们承载著月球数十亿年的秘密,也承载著全人类对宇宙的共同探索。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合作,能与世界各国一道,更深入地了解月球的形成与演化,为未来人类的深空探测奠定基础。”
他逐一念出名单,被点名的机构代表便上前领取样品。
“珐国物理研究所!”卫宏首先点名,来自巴黎的著名月球地质学家玛丽·杜邦教授,脸上带看抑制不住的兴奋,小心翼翼地接过样品箱。
“汉斯科隆大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