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明知是坑,也会往里跳!(5.4K)(1/2)
第219章 明知是坑,也会往里跳!(5.4k)
彼得罗夫来到龙国后,第一时间就和卫宏见了面,他的目的很纯粹。
想和龙国合作,建造可控核聚变示范堆以及无线充电桩。
卫宏的態度不冷不热,既没有直接拒绝他,也没有说答应。
回到酒店套房,彼得罗夫直接將手里的公文包狠狠甩在沙发上,发出“砰”的一声巨响。
他脱下西装外套,给自己倒了一杯伏特加,大口灌下。
这三天,他与卫宏的会谈,完全是一场无形的煎熬。
他拋出了极具诱惑力的合作提案,甚至暗示了市场开放的可能。
然而,卫宏始终面带微笑,不急不躁,只是不断地给他续茶。
“彼得罗夫先生,请喝茶。”
“彼得罗夫先生,您觉得这雨前龙井如何?”
“彼得罗夫先生,今天的点心不错,配茶正好,尝尝看。”
这三天的会谈,他感觉自己不是在谈判,而是在参加一场由卫宏主持的品茶大会。
每当他试图將话题引向核心,卫宏就会巧妙地转移,將他所有急切的攻势化解於无形几天下来,他只知道他的肚子里面全是茶,都快把他喝瘦了。
他也不知道为什么茶这东西,如此刮油。
彼得罗夫拿起手机,拨通了一个加密號码。
电话很快接通,传来副国防部长伊万低沉又冷静的声音。
“彼得罗夫?谈判进展如何?”
“伊万,我快疯了!”
彼得罗夫的声音几乎是在吼:“我们谈了三天,对方根本没有鬆口。”
电话那头的伊万沉默了一会儿,显然在消化这段信息。
然后,他轻咳一声,用一种冷静的口吻说道:“彼得罗夫,这说明你的谈判筹码,对他来说还不够有吸引力。”
“不够?!”
彼得罗夫简直要跳起来:“我们可是提供了半个市场!还有我们先进的发动机技术!这还不够?难道我们要把克里姆林宫拆了送给他吗?!”
“冷静,老朋友。”
伊万劝道,“这证明龙国人想要的东西,不是我们以为的那些,他们不缺市场,发动机技术,
他们估计在研发和核聚变相关的。”
彼得罗夫这才冷静下来,他一屁股坐回沙发,灌了口酒。
“和核聚变相关的?”
“那我们还能拿什么来交换?”
“我们得换一种思维。
”伊万的声音变得严肃起来:“他们现在在下的是一盘大棋,他们想要的是未来,是能够决定未来世界格局的东西,我们必须找到他们无法拒绝的筹码。”
“那是什么?”
伊万在电话那头说著,彼得罗夫逐渐瞪大了眼睛,原本醉的头脑也很快清醒了过来。
第二天上午。
彼得罗夫再次和卫宏见面了。
“彼得罗夫先生,这杯是普洱。”卫宏微笑著,將一杯热气腾腾的茶推到彼得罗夫面前。
彼得罗夫没有像往常那样急切地想把茶推开,他忍著不习惯,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脸上没有了前几天的焦躁,
他看了一眼卫宏,然后將杯子放在桌上。
“卫宏先生,普洱味道不错,如果有可能我真想在这里多待一段时间。”
卫宏有些意外,顺著问道:“你要离开了?”
“是的,国內还有些要紧事要处理,我不能再拖了,不过,在离开之前,我必须和您谈一谈,
我相信,这会是您感兴趣的话题。”
“卫总,我知道贵方对於示范堆的合作伙伴有严格的要求,之前我们也因为一些利益,做了不好的事。”
卫宏盯著他,心想你们知道就好,这次来谈判,没有足够的诚意,合作肯定没戏。
卫宏想起周宇的瞩咐,知道对方在没拿出他们想要的东西前,一切都是空谈。
不趁著现在好好宰对方一笔,他都不知道下一次机会又是多久了。
“海参崴。”
卫宏一愣:“什么?”
“如果我们合作,我们愿意拿出海参崴。”
彼得罗夫的话音刚落,卫宏的瞳孔骤然收缩,他脸上的平静瞬间被一丝难以置信的神情取代。
他以为自己听错了,或者彼得罗夫是在用一个拙劣的笑话来试探他。
“彼得罗夫先生,请不要开这种玩笑。”
卫宏的声音变得冰冷而严肃,他將身子微微前倾,紧盯著彼得罗夫的眼睛,试图从中找到一丝破绽。
“海参崴对於你们大毛来说,意味著什么,我想你比我更清楚。”
彼得罗夫没有迴避卫宏的目光。
“我没有开玩笑,卫总,我知道海参崴的重要性,但我也知道,我们现在面临的困境。”
“卫总,您应该知道,海参崴是不冻港,是大毛在太平洋上的重要出海口。”
彼得罗夫继续说道:“但您也应该知道,从我们大毛的莫市,到海参崴,航线有6000多公里铁路线有9000多公里,这意味著,海参崴对於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战略负担。”
“我们费了巨大的资源,去维持海参崴的军事部署和经济发展,但它对於我们整个战略布局来说,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它离我们太远了,我们无法有效地对其进行控制和管理。”
彼得罗夫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诚恳:“但对於你们来说,海参崴却是一个巨大的战略机遇。”
“它紧邻你们的东北地区,如果海参崴成为你们的出海口,那將彻底改变东北地区的经济格局,让你们的东北地区,重新焕发活力。”
“我们愿意用海参崴,换取你们的可控核聚变技术和无线充电网络。”
彼得罗夫会这么说,原因在於他们真的没招了。
大毛可以说是苦寒之地,在漫长的冬季,维持城市和乡村的供暖,需要消耗难以想像的能源。
他们长期以来都依赖於石油和天然气。
但这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缓慢沉没的铁达尼號。
他们知道它总有一天会沉没,但他们无力改变航向。
一方面,国际能源市场的波动,以及来自丑国的限制,让他们能源出口面临巨大的不確定性。
另一方面,传统的化石能源,也在全球碳中和的大趋势下,逐渐失去市场。
他们不是不想改变,而是没有能力改变。
他们有庞大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但他们缺乏能够引领未来的核心能源技术。
他们就是一个守著金山却无法变现的人。
而龙国的可控核聚变技术,就是那把能开启金山,让他们改变现有处境的钥匙。
“卫总,您想想看,如果我们的西伯利亚地区,能够拥有几乎取之不尽的廉价电能,那意味著什么?这意味著我们可以在极寒之地,建立起庞大的现代化城市,发展高科技產业。”
“海参崴確实很好,但它,本来也不属於我们。”
彼得罗夫提醒道。
其实不用他说,卫宏也明百对方的意思。
確实,海参崴不属於他们。
只不过这幸福来得太突然,把卫宏搞得七荤八素,晕头转向。
他就想不明白了,他一个搞科技的,怎么会遇上这种事?!
要是其他单位的人知道了,估计会以为他贪功,在抢活干。
彼得罗夫离开后,卫宏没有丝毫耽搁,立刻驱车前往位於郊区的一栋普通办公楼。这栋楼外观平平无奇,甚至有些老旧,但卫宏知道,这里才是龙国最核心决策的神经中枢之一。
没有门牌,没有公司標识,只有紧闭的窗户和严密的安保系统,
他穿过数道安检门,最终进入了一间没有窗户的会议室。
房间里,一位头髮白、戴著老镜的老人正与一位身著军装的中年男子交谈。老人便是李老,虽已退居二线,但在龙国战略决策圈內仍举足轻重,旁边的中年男子,正是被称为局座的张教授。
“小卫来了,坐。”
李老抬了抬手,示意卫宏入座。
他的声音很温和,但眼神却如鹰集般锐利,
卫宏刚坐下,李老便关切地问道:“是周宇那边出什么问题了吗?试车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还是说周宇的研究不顺利?”
卫宏一听,心里泛起一丝暖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