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堵不如疏(2/2)
彭刚已经向刘统伟了解过汉阳那边的情况。
汉阳劣绅混淆视听,顛倒黑白,煽动地域矛盾。
把这群汉阳蒙氓带到巡司河大营,结果只会適得其反。
带他们到城北的沙湖大营,让这些分到田地的江夏兵现身说法更有说服力。
“是!”黄大彪应道。
彭刚背著手来到王府的一进院子,让由戏班子组成的文宣队收拾收拾,到沙河大营去登台唱戏。
汉阳城內的李奇收到彭刚让他派遣渡船將三四千欲往武昌请命的汉阳佃户僱农送到沙湖大营的命令,很是诧异。
但转念寻思彭刚这么安排自有他的道理,李奇也没多问,迅速著手安排渡船,並亲自带兵將三四千汉阳佃户长工载送至沙湖大营。
上一刻还封锁渡口,拦江船,不让汉阳佃户长工队伍渡江的北殿圣兵现在不仅不拦他们,还主动安排船只送他们前往武昌。
北殿圣兵前后態度反差之大,渡船上的汉阳佃户长工诧异之余倍感不安,总觉得有什么阴谋,事情没那么简单。
只是他们已经上了船,也无处跑,只能硬著头皮前往武昌。
渡船靠岸,汉阳佃户长工们见北殿圣兵带他们来的是武昌的军营。
当即便有些胆小的汉阳佃户僱农嚇尿了裤子,以为北殿圣兵要將他们带进军营里杀。
更有失態者说什么也不肯继续往前走,嚷嚷著要回去,不请命了。
负责护送他们的二团將士只得架著他们继续往沙湖大营里走。
进入沙湖大营,见营地內等候他们多时,操著江夏口音的湖北籍圣兵上前和他们搭话,热情地邀请他们一起吃饭,说什么吃完饭后一起看戏。
少数汉阳佃户长工才感到稍稍心安,想著北殿要对他们下手杀他们在汉阳时就能动手,不必大费周章,將他们送到武昌的军营,当著湖北籍圣兵的面对他们痛下杀手。
当然,多数汉阳佃户长工仍旧是一副惶恐不安地样子,领了粥后大口喝粥,把这顿粥当断头饭喝,要做个饱死鬼。
一身便装的彭刚在黄大彪等人的护卫下驰马出武胜门,来到武昌北城外的沙湖大营,下马后询问在营內恭候多时的何清风道:“清风,都安排好了吗?”
“稟殿下,都照您说的安排妥当了,每个江夏新兵带两个汉阳佃户僱农吃饭,吃完饭后带他们看戏,如实讲述江夏县是如何清分田地的。”何清风点点头,旋即瞥了一眼不远处一碗接著一碗喝粥的汉阳佃户僱农,说出了他的担忧。
“殿下,三四千號人的吃食不是个小数目,李团长说,还有些汉阳佃户僱农在路上,往后来的那些汉阳佃户僱农,也让他们敞开肚子喝粥么?”
“此事因汉阳劣绅而起,这些粥米迟早向他们討要回来。”彭刚淡淡地说道,“往后来的汉阳的佃户僱农,也让他们敞开肚子喝粥,让他们喝饱。几顿粥,几场戏能让他们明白理解,並支持我们的政策,还是很值当的。”
凡事都有两面性,江夏县受战爭影响大,本地人口十不存二三,江夏县土改没遇到太大的阻力,得以顺利推进,提前完成。
但本地人口骤减意味著土改之后彭刚能从江夏县获得的有效人口兵源很有限。
汉阳受战爭影响小,人口十存六七,即使不包括汉口地区数量庞大的商贾、劳工、船工、疍民等流动性相对较大的人口。当地务农的人口数量也十分可观。
仅汉阳县一县就有四十来万的人口,汉阳府更是湖北的人口大府,拥有两百多万人口,占湖北省人口的十分之一左右。放在同时期的欧洲,这就是一个中型国家的体量。
汉阳为武昌北面之藩篱,若汉阳能土改成功,不仅可確保武昌中枢的安全,彭刚短期內也不必为兵源问题发愁。
用一点粮食就能助力汉阳土改的推进,继而在汉阳建立起稳固的统治,彭刚认为十分值得。
李奇见彭刚已经来到沙湖大营,三步並两步来到彭刚面前,向彭刚稟明他在汉阳城时发现的情况:“稟殿下,这群汉阳佃户长工队伍里头有汉阳劣绅的人,属下还记著他们的面容,现在是不是把他们揪出来?”
“这些人和汉阳劣绅一样可恶,肯定是要揪出来示眾,当面揭穿他们。不仅你认出的那些败类要揪出来,你还没认出的,也要让他们现行。”彭刚忘了一眼正在喝粥人群,说道。
“时候未到,再等等。”
喝完粥,江夏新兵每个人拉著一两个喝粥时的汉阳粥友,分別到几个由校阅台仓促改成的戏台前席地而坐,准备看戏。
江夏新兵经过二十余天的高强度训练,看戏对於他们而言是难得的放鬆娱乐,他们对接下来的戏充满期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