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违背祖宗的决定(1/2)
第298章 违背祖宗的决定
面对调动超过三千兵力,为清田队,为汉阳土改保驾护航的北殿。
一旬前还自以为拿捏住北殿软肋的汉阳乡绅这才意识到他们低估北殿的存粮和土改的决心,高估了自己的价值。
汉阳府府城周边的村镇最先进行清田。
起初,这些村镇的地主民团武装还试图武装阻挠新近成立的汉阳清田队下乡清田。
负责汉阳防务的军政主官李奇也不惯著这些不识抬举的汉阳乡绅,命令各部,凡是胆敢阻挠清田队清田的,一律就地格杀!所有家產抄没充公!
彭刚已经同他说得十分明白了,《耕者有其地法令》,是北殿的根本之策,谁反对阻挠这一法令,谁就是北殿的敌人。
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
既然是敌人,对待敌人自然是要如严冬一般冷酷无情。
汉阳的北殿將士以刀枪銃炮开道,为清田队保驾护航。
一时间,汉阳城周边村镇的大小地主民团武装被杀得血流成渠。
短短不到一旬的时间,汉阳的北殿將士便毙杀了两千七百余名阻挠清田的地主眷属以及地主民团武装成员,一路沿著汉江推进了二十里,抵达汉江重要渡口拖路口附近,距离汉阳劣绅的大本营蔡甸只剩下二十来里的水程。
沿途这些平日里横行乡野,作威作福的乡绅鹰犬走狗,面对北殿的战爭暴力机器,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抵抗能力。
十天时间推进二十里只是汉阳清田队的极限,不是北殿將士的极限。
如果目標单纯只是消灭汉阳本地叛乱的地主武装,汉阳城的北殿將士,一天就能杀到蔡甸。
被北殿將士杀得心惊胆战的汉阳地主意识到各自为战非良策,开始逐渐向民团人数较多的蔡甸聚集,坚守蔡甸,等待他们心心念念的朝廷官军入援汉阳。
毕竟邻近的德安府知府刘齐衔曾回信向他们表示並承诺,湖北巡抚崇纶和湖北团练大臣罗绕典不日即发兵克復汉阳。
饶是德安知府刘齐衔的回信只是为了安抚住汉阳乡绅,让汉阳乡绅仍旧站在清廷这边,並没有趁乱发兵进入汉阳的打算。
但刘齐衔的承诺还是这让大部分深处绝境的汉阳乡绅对清廷的援军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不断致信刘齐衔,向刘齐衔求援。
当然,脑子清醒的汉阳乡绅也不是没有。
汉阳乡绅的话事人王树坤终於认清了现实。
德安府紧邻汉阳府,又有汉江支流溳水贯通全府,交通便利。
地处上游的德安府要真有发兵入援汉阳的想法,清军兵勇早就进入汉阳府境內。
德安府的清军迟迟没有动作,只能说明刘齐衔乃至崇纶、罗绕典压根就没有进军汉阳的念头和勇气。
眼下的蔡甸虽说聚集了两千余汉阳境內残存的民团武装。
可这一次,王树坤不敢再拿全族的未来当赌注,低估彭刚清田的决心和手段。
王树坤思虑再三,认为想要让王家的血脉继续延续下去,祖祖辈辈扎根的蔡甸是肯定不能继续待了。
像其他小田主一样,临阵倒戈,站队北殿以保全王家的想法也曾在王树坤脑海中一闪而过。
不过王树坤很快收敛起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
王家带头反对北殿在汉阳施行《耕者有其田法令》,彭刚宽恕谁,也不会宽恕他们王家。他们王家没有回头路可以走。
斟酌损益之下,王树坤把他儿孙们招致膝下,作出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
“彭贼早晚会打到蔡甸,彭贼是取汉阳府城如探囊取物的悍贼,蔡甸难守。我们王家若想延续香火,把我们的血脉传承下去,蔡甸是不能继续待了。
为父老了,走不动了,你们还年轻,把咱们家的金银细软收拾收拾,去德安.不,直接去襄阳,襄阳在招募团练,那里有你们的用武之地。”
王树坤此言一出,屋內顿时哭声一片。
“百善孝为先,我们这些做儿子的,岂能拋下父亲苟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