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殊死一搏(2/2)
而今更是被以往他看不起的草野逆贼围困在了岳州大营,陷入楚歌四合的境地。
向荣深吸了一口气,用尽全身力气,开口对着校场上的三千老楚军、镇筸兵喊道:“弟兄们!”
向荣在楚军、镇筸兵中还是很有威望的,压得住这些新老兵勇。
向荣一开口,全场肃静,所有目光都集中在向荣的身上。
“逆贼彭刚,围我岳州大营,欲将我等困死于此!更有无耻之徒,如和春、张国梁之流,临阵脱逃,弃数万弟兄于不顾!”向荣说话的声音带着刻骨的恨意和悲愤,这话立刻引起了在场老楚军、镇筸兵们的共鸣,队列中出现了骚动和低声咒骂声。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是恨和春、张国梁等人出逃,而是恨提前出逃的人不是自己。
“然,天无绝人之路!”
说到这里,向荣话锋一转,猛地一挥手。
只见邓绍良指挥着亲兵,抬出了数十口沉甸甸的大木箱,当众打开。
刹那间,珠光宝气,耀人眼目。
箱子里装满了金银元宝、翡翠明珠。
这些金银财宝有的是岳州大营库存的军饷,有的是向荣本人多年的积储,也有的是查抄和春、张国梁等人营帐后搜出的金银珠宝。
和春、张国梁等人是轻装出逃,带走的多是值钱,容易携带的黄金和珠宝,银子只带走了些散碎银两,连大官锭都嫌沉没带走多少块。
向荣先后指着几口箱子说道:“这些是本提所有的家当。这些是和春、张国梁以及他们手底下那些逃兵贪墨的军饷,劫掠的脂膏!今日,本提分文不取,尽数分与尔等忠勇之士!凡愿随本督决死突围,搏出一线生机者,人人有份!”
校场上的老楚军,镇筸兵们盯着那白的银子和黄澄澄的金子,呼吸顿时都变得粗重起来。
至于向荣、和春、张国梁两人怎么会有如此之多的金银珠宝,也没什么人去细想深究。
邓绍良立刻带人按名册和序列,将金银珠宝逐一分发到每个士兵手中。
捧着沉甸甸的银锭金条珠宝,许多士兵的手都在发抖,士气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开始回升。
向荣趁热打铁,带兵多年,他深知除了厚赏之外,还必须给这些人一个明确的希望,他们才肯真正用命,哪怕这个希望是虚幻的。
向荣一手指向南方,一手挥舞着他凭空捏造的公文,用极其肯定的语气高声说道:“弟兄们!贼军主力皆被牵制在北面、东面!据可靠探报,其南面营垒空虚!
长沙方面来报,江府台已率楚勇北上接应咱们,只要我们集中全力,一举冲破南面贼营,便再无敌踪!只要咱们过了新墙河,便有楚勇接应,便是通往长沙的坦途!到了长沙,我等皆可生还!”
向荣说得煞有其事,连他自己都差点信了这番凭空捏造的说辞。
这番话,如同一剂强心针,注入了这三千余精锐的心头。
身处绝境,没有人不喜欢听顺耳的话。
“愿随向军门突围!”
“杀出一条血路!”
“回长沙!”
呼喊声起初有些杂乱,继而逐渐变得整齐。
向荣看着这群被暂时激励起来的士兵,心中却没有半分轻松。
他比谁都清楚,以彭刚用兵之狡诈周密,南面营垒绝不可能真正空虚,新墙河、汨罗江等天险之处,大概率是短毛拦截堵防的。
至于江忠源率楚勇来源,更是不存在的。
这番说辞,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但,他已别无选择。
坐困孤营是等死,放手一搏,或许还有那么一点点的生机。
向荣偏头看向邓绍良,决然道:“臣若,按照我们商定的计策,宰杀牲口家禽,全军饱餐一顿,分发口粮,以你部为前锋,本督亲自居中督阵,我们从南营方向,突围!”
“末将遵命!”
邓绍良眼中含着泪,抱拳领命。
邓绍良也知道突围很可能是一条不归路,但能追随对他有知遇之恩的向荣战至最后一刻,未尝不是一个好归宿。
他和向荣现在唯一的庆幸的事情便是家眷都在长沙,他们即使战死,家人多少也能沾点光。
偏山水营,彭刚正与罗大纲、黄秉弦、张泽、丘仲民等高级军官研讨后日进攻岳州大营的作战计划。
原本在前线负责观测敌情,留意清军动向的陆勤,谢斌疾步而入,抱拳朗声向彭刚汇报道:“启禀殿下!岳州大营情况有异!”
帐内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陆勤和谢斌身上。
彭刚放下手中的指挥杆,说道:“讲。”
“禀殿下!约莫半个时辰前,观察哨发现向荣的岳州大营内,尤其是其东部区域,突然升起大量炊烟!远多于平日,且炊烟集中,烟雾浓密,显是在大规模集中造饭,按常理推断,敌军很可能在饱餐之后,有所动作,极可能是准备突围,只是我们拿不准,特地来向殿下请示”
这个消息如同入水之石,激起层层涟漪。
丘仲民浓眉一扬,兴奋地说道:“向老儿果然坐不住了!想跑?没那么容易!殿下,看来咱们得收紧包围圈,特别是东面,他们是想往江西方向溜啊。”
丘仲民认为东部炊烟大作,是向荣选择往东部山区突围的明确信号。
彭刚并不认可丘仲民的推断,岳州大营里的清军军心不稳,士气不高,向荣突围要带走的至少是两三万大军,即使只带精锐,也有几千人。
向荣不可能选择跟和春、张国梁的小股人马一样往江西方向逃窜。
和春、张国梁带的都是骑兵,能带的口粮多不说,即使断粮,还能杀马取肉食用。
再不济,几百号人靠吃老乡,掘树皮野草充饥也能挺到江西。
向荣的几万步卒想突围前往江西,仅靠随身携带的干粮是做不到的。
“向荣这老小子,临到末路,还跟咱们甩小招。”
彭刚走回案前,撩袍落座,继续说道。
“岳州大营东部炊烟最盛,看似主攻方向,实则是疑兵之计,是向荣放出的烟雾,企图迷惑我等。
向东突围,看似可避我锋芒,但需立即进入湘鄂赣边界的连绵丘陵山区。向荣既是带兵突围,又能携带多少口粮?辎重全无,大队人马仓促间钻入陌生山地,无异于自陷死地,不用我军追击,恐怕自己就会因迷路、饥饿、疫病而崩溃散亡。向荣老于行伍,岂会不知?
向南突围一旦成功,便是相对平坦易走的地域,渡过新墙河、汨罗江,即可直趋长沙。长沙有兵接应,有城墙可守。这是向荣和他手下的楚军、镇筸兵唯一可能看到的、相对合理的生路。”
罗大纲也赞同彭刚的看法,向荣是老将军,还是近些年经常在南方打山地战的老将,不可能蠢到直愣愣地带着几万人往湘赣鄂交界处的山里钻:“向荣大张旗鼓在东边造饭,正是想诱使我军将主力调往东线布防,而他真正的精锐,必然会选择从看似危险、实则是唯一生路的南面突围,除此之外向荣别无选择。”
丘仲民听完茅塞顿开,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殿下、罗将军明鉴万里!向荣这老儿,死到临头还跟咱们耍心眼!”
向荣能在一众绿营的酒囊饭袋中脱颖而出,成为绿营柱石也是有原因的。
换做是其他更为庸碌的绿营将领,恐怕不是降了就是放弃治疗,连心眼都懒得和你耍。
彭刚神色果决,当即下令:“传令!原定部署不变,各营提高戒备,严防敌军突围。”
彭刚相信自己的判断,没有改变当前的部署,准备迎接楚军、镇筸兵的突围。
午后,岳州大营周遭的原野上,气氛变得愈发凝重,空气仿佛都凝固了一般。
忽地,岳州大营东侧辕门洞开,一股约两千余人的清军高举旗帜,呐喊鼓噪着,向北殿东线围营营垒发起了颇为声势浩大的冲击。
烟尘滚滚,铳炮齐响,乍一看去,确似主力突围的前兆。
由于事前已经预料到岳州大营内的楚军、镇筸兵会从东线围营营垒发起佯攻,各线将士不为所动,岿然坚守在各自的阵地上。
负责指挥东线部队的是四团团长为程大顺,程大顺从容地指挥麾下将士,轻松地将佯攻的两千余清军驱赶回了岳州大营。
佯攻的清军除了在北殿东线围营营垒前留下一百多具尸体和大几十伤号,灰溜溜地退入岳州大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