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李鸿章(2/2)
李鸿章接过仆人奉上的热茶,并未急着去看那些草稿,反而问道:“鸿章冒昧一问,世叔方才试笔,所思之要点为何?”
吕贤基说道:“我思虑者有三。其一,当申明朝廷剿逆之决心,鼓舞士气;其二,当痛陈地方督抚之失职,请皇上严加申饬;其三其三当请拨筹粮饷。”
李鸿章闻言感慨与吕贤基运气之好。
吕贤基这等草包都能被咸丰破格提拔为工部左侍郎,也就碰上了新皇登基,急需持正敢言之臣的风口。
换言之,除了持正敢言,吕贤基身上能拿出来的东西不多。
李鸿章静静听着,末了,微微一笑:“世叔所言,自是老成谋国之道,然则……”
说到这里,李鸿章故意顿了顿,毕竟接下来他要说的话并不中听,说与不说,往轻了说还是往重了说,还要看吕贤基的态度。
吕家和李家关系虽好,吕贤基看重他,李鸿章自然是心知肚明的。
可这不意味着他李鸿章就能挟才自傲,蹬鼻子上脸。
“哦?”吕贤基身体微微前倾,抬手说道,“少荃有何高见,但讲无妨。”
见吕贤基这副姿态,李鸿章心里有数了,他放下茶杯,说道:“晚生愚见,部堂大人听听就好,晚生窃以为皇上此刻身处九重,最想看到的,或许并非决心已定之空言,亦非追究过往之罪责,更非单纯拨筹粮饷之奏请。
皇上此刻,最想看到的,是一个能破局的切实方略,臣下若能急皇上之所急,自可大获圣心。”
吕贤基所要陈奏之情,不是空话就是在挑毛病,给咸丰皇帝添堵,咸丰对吕贤基的回应冷淡已经是十分宽仁了。
换个脾气不好的皇上,恐怕吕贤基的工部左侍郎早就做到头了。
吕贤基摒退左右,只留李鸿章在书房内:“少荃,你我同乡,不必见外。皇上忧劳,食不甘味,我辈臣子岂能坐视?老夫只恨不谙兵事,前番奏对皆不得要领,少荃可有良策?”
李鸿章闻言心中暗喜,通过方才的三言两语,他已知晓吕贤基此番是想请他写一份能获圣心的奏折,获得咸丰皇帝的垂青,他就等着吕贤基这句话。
吕贤基是工部的左堂官,地位尊崇,有直接上奏陈事的权力。然吕贤基本人不谙军旅,于兵事、地方防务并不精通。
他李鸿章不说知兵,但这两年来四处搜罗兵书塘报研读,做足了功课,于剿匪、地方防务方面的心得体会,总归是要比吕贤基强些。
他们两人现在算是各取所需。
李鸿章心里虽然这么想,但面上却愈发恭谨:“部堂大人忠君体国之心,天地可鉴。晚生不才,于皖省情势及团练事宜,倒有些浅见。”
他不再藏拙,将这一年多来潜心研究的心得娓娓道来。
从安徽的地理山川、民情风土,谈到两股不同的发逆的作战特点;从朝廷经制之兵的弊端,谈到楚勇、赣勇的成功之处。
谈到楚勇,李鸿章不免为江忠源感到惋惜。
要说开团练之禁以来,哪个团练办得最成功,非江忠源的楚勇莫属。
去年的长沙保卫战,传闻江忠源和鲍起豹联手毙杀了发逆重要匪首。
虽说发逆对此事进行严格保密,至今仍然没有确切的消息来江忠源、鲍起豹联手在长沙炮毙的发逆匪首具体是谁。
不过通过事后发逆封立了一个存在感很低的伪新西王,李鸿章不难推断出江忠源和鲍起豹在长沙炮毙的发逆匪首大概率是发逆伪老西王萧朝贵。
平心而论,江忠源对阵短毛的战绩不好看,可江忠源对阵的长毛的战绩却十分亮眼。
如果江忠源没被短毛牵制在湖南,而是到安徽、江西、江苏同长毛作战,江忠源所取得的成就,肯定要比现在高。
安徽要有自己的“楚勇”,急需一支堪比楚勇的团练武装解燃眉之急,不然往后发逆可就不仅是占些沿江的城垣那么简单。
李鸿章分析得鞭辟入里,听得对军旅之事一窍不通的吕贤基频频颔首。
“妙啊!不想少荃在兵事方面还有这般见地!”吕贤基抚掌赞叹,“若将此番见解写成奏章,必能打动圣心!”
“部堂大人若不弃,晚生愿效犬马之劳,代为起草!”李鸿章顺势请缨。
吕贤基求之不得,马上命家仆为李鸿章备好了纸笔。
李鸿章端坐案前,文思泉涌,下笔如飞。将他这两年来所了解的一切,安徽各地捻匪、发逆的严重程度、紧要关隘的布防缺失、可资利用的乡绅资源、筹饷募勇、练勇的具体章程构想……写得巨细无遗,条理分明。
天光微熹时,洋洋洒洒数千言的奏折终于草成。
吕贤基接过细读,越看越是欣喜,越看越是激动。
与他之前那些空洞无物的奏疏相比,李鸿章这篇奏折虽有纸上谈兵之嫌,可至少能谈得起来。
有数据、有分析、有方案、有步骤,言之有物,确实写得比吕贤基此前呈递上去的奏折好。
吕贤基仿佛已经看到咸丰皇帝阅读此奏时,紧锁的眉头得以舒展,赞许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夸赞他吕贤基为肱股之臣的情景。
“好!好!好!”
吕贤基连说三个好字,满面红光,赶紧动笔认真抄写了一份,署上自己的名字,顾不上熬夜的疲惫,屁颠屁颠地往皇宫里赶。
李鸿章望着吕贤基的背影哭笑不得。
咸丰皇帝对各省练勇的情况并不满意,朝堂上下到处都在传咸丰要派出第二批团练大臣。
眼下发逆正得势,朝中不少人都知道了曾国藩被短毛打得跌落湘江,差点小命不保的事情。
可见团练大臣这个差事之凶险,多数京官都对下放到地方当团练大臣的差事避之不及,咸丰眼下正愁无人可用。
只要吕贤基将这份折子呈给咸丰,吕贤基在获得咸丰皇帝垂青的同时,咸丰皇帝大概率是会委以重任,让吕贤基到老家安徽去练团练。
当下负责安徽团练事宜是安徽巡抚周天爵,安徽团练大臣李嘉端。
此二人一个是山东东阿人,一个是直隶顺天府大兴人,又没效法李孟群,直接下场同当地望族联姻。
周天爵和李嘉端在安徽的团练办得并不好。
直至赛尚阿、李孟群、刘于浔等人发重兵猛攻湖口、彭泽,迫使安庆的发逆匪首石达开不得不向江西增兵之前。
周天爵和李嘉端基本上是被石达开追着打,未取一胜。
即使现在石达开已经陆续抽调了很多安徽的兵马增援江西战场,周天爵、李嘉端还是没能够收复安徽省垣安庆。
这份折子递上去,吕贤基难免会成为咸丰皇帝心目中安徽团练大臣的良选。
吕贤基不谙军旅之事,届时必然会索要帮手。
吕贤基最合适的帮手,无疑是一纸奏折,将他送上安徽团练大臣之位,同是安徽人的李鸿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