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陈奇瑜的牢骚(2/2)
就当他焦头烂额,企图靠十一万混合军队,再对莫臥儿西孟加拉邦发起进攻的时候,朝廷的消息到了。
一则是皇帝的詔书,一则则是朝廷的调令。在三月底最后几天,由南直隶的监督太监带来,送抵陈奇瑜手中,代表皇帝的意思。
皇帝的詔书大意就是:朕对你陈奇瑜的本事是很清楚,你的功劳朕也看在眼里,知道你兵少才败了这一场。既然这样,朕再给你机会,给你增加兵力,期待你能替朕拿下孟加拉,把西孟加拉邦给朕打下来,打下来了朕给你加官进爵,届时引用此大功,拉你入阁。
这詔书里头並无一点苛责的用词,全部都是鼓励和褒奖,一同送到他手里的还有六十万两银幣赏赐,和赐服红身、紫身、蓝身金绣的蟒袍三件,一柄雕凤云纹的金柄镶玉尚方宝剑,三寸三分的平蛮將军银印坠一枚,其余金珠玉宝两箱。
面对这样的恩赏,陈奇瑜是大喜过望,叩谢天使太监后,硬是塞了两枚五十两金锭给太监,並隨后是腰缠印綬,身穿红衣金绣的蟒袍,手里捧著玉轴詔书,让人去召集麾下战將。
先进大营的就是吴三桂,他恰巧正带著麾下兵將巡视达卡城外,逛完了沿岸手下军营各大帐,检查完粮秣和清点手下的弓、箭数量,就遇到陈奇瑜的召唤,於是匆匆赶来见过。
一进门,吴三桂就吃了一惊,因为主位上,上司陈奇瑜正穿的蟒服是耀眼至极,身边的亲兵手中还持著一柄金柄镶玉的宝剑,很是夺目。他眼睛还瞟见,陈奇瑜边上的桌案前摆著詔书,顿时是心中一惊,连忙躬身半跪於地,来了个大礼:“末將吴三桂,叩见总督大人!”
吴三桂先到,在陈奇瑜的意料之中,对於吴三桂的恭敬,他也是露出和煦笑容,搁下手上的军报,起身相迎,將吴三桂从地上搀起。口中语气亲切,问候道:“长伯何必总是如此见外?你我同为朝廷效力,虽为隶属,关係却不应疏远才是。快快请起入座吧。”
二人的关係其实没那么僵硬,作为年轻驍將,又得到皇帝重用,封了爵位,如此年轻就成了总兵官,陈奇瑜是主动亲近吴三桂的。
在军中乃至民间,吴三桂与曹变蛟二人都很有威名,一些有幸见过二人的將领,將其二人与当年的“南戚北李”类似形容,军伍之中就成了“狡黠不用吴三桂,勇毅莫出曹变蛟”,將他二人同列比较其性格,肯定二人的能征善战。
吴三桂的厉害在於他的狡黠和勇猛,而且出身辽东系的年轻將佐,他是少见的足智多谋,也是陈奇瑜现在手里最得力的大將。
虽然在皇帝眼中,曹变蛟拿来和“祖二疯子”祖大弼同属一列,可能更加合適,两个猛人呆一块不好吗?
“吴三桂谢过总督大人赏识,出身行伍的粗人,岂敢在大人面前无礼。还不知大人唤吴三桂前来,可是有何要务?”
吴三桂被陈奇瑜按在位置上,有些拘束,却又在討好,於是便主动问道。
陈奇瑜摇摇头,笑著说:“长伯稍待,待眾將都到了,再一道说。”
“应当如此,末將听大人的。”
不久后,又有诸多將佐到了帐內听候,陈奇瑜都是一一招呼上座,大帐內眾將到位,共有二十四人到此,皆是游击及以上的高级將领,一个个聚集於此,逐一上座,静静等待著陈奇瑜的发话。
陈奇瑜点头,觉得时机差不多了,就起身招呼亲兵上前,將那詔书举起,点將道:“皇命到帐,诸將听旨!”
眾將无不连忙起身,纷纷离座下跪。
皇命即皇帝的中旨,並没有直接加授內阁票擬,但是这眼下时局,毕竟明眼人都清楚,此时皇权大於官权,正是皇帝一言独大的时候,谁也不会再扯皮什么中旨、圣旨的区別。
文官也是一样的,而武將更是不会怠慢,容不得他们去思考,第一时间的动作,就变成了连忙挪开屁股底下的凳椅,匍匐到地上,齐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帝批下的旨意一向字多,这次倒是极少,无非是对陈奇瑜丧师失地责任的法外开恩,以及慰问了眾將,赐下赏银以及给予各部兵马补充兵员,调了几支各地兵马来援的事情。
点名讚扬和单独赏赐的有贺人龙与吴三桂,贺人龙得了个平贼將军的授印,而吴三桂则得了御赐墨宝,诗文一对,上有御笔亲书的字文:將军虎踞南国时,万夫莫敢挡阵前。
大白话,也就是推崇了吴三桂的军事能力,不得不说,贺人龙感觉手中的平贼將军也不怎么香了。
这眼下,一副御笔亲书的诗文,贺人龙是真的很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