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马哈巴特汗的困局(1/2)
现在本就是各个边军军镇系统,在皇帝面前拼命表现,爭名斗勇的时候。
皇帝短短几年,就封了几个伯、侯爵位,而且也很重视武官,这正是搏一搏前程的好时候,相比较平贼將军的授封,倒不如得一句皇帝御笔题名。
名声上去了,封赏自然而然也会来的。
明朝是一个奇奇怪怪的朝代。
皇帝的权利很大,文官的权利很大,百姓的权利也很大。
很奇怪,大家权利都很大,言官可以拿民间的舆论来攻击朝臣、攻击皇帝,朝臣可以靠著吏部拢合文官集团来限制皇权,成年的皇帝可以对任何一个文官生杀予夺,哪怕你是首辅大臣,说杀也就杀了。
而这舆论上来了,你这个武將到底是不是能力厉害,也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至少不再单纯看你武將的个人能力,而更多的侧重於民间文人、百姓,怎么看你这个武將。
他们写的那些个小说、话本里,你有怎样的表现,就等於是你有这样的表现。
小说中的表述,大於现实中存在的人。
而皇帝一个標榜名头,就显得比个授封称號还要珍贵许多,是可以直接抄录到小说里头,当你个人的出场诗。
而实际一点的,詔书中则提到了给眾將士补充兵马,恢復各营士气,甚至还提到了皇帝对於俘虏兵的要求。
对於俘兵,予以杀敌者,可入“归汉”籍贯,可以纳入军中领餉,习汉文汉语,战后予以授田耕农,战功突出的,可以让其领兵打仗,最高授予到游击一职。
皇帝很开明,至少对投降到明军阵营里的外族士兵,还算是优待。
得知有援兵即將赶到,且朝廷並未降罪换掉自己的顶头上司,眾將心中都鬆了口气。
相比起其他巡抚、督师,陈奇瑜至少不会责骂、归咎,並且是个谨慎有谋、奖惩分明的上司。
这样的人手底下混饭吃,总比待在一些空有大志,並无实学才干的文官手下,白白送命要安心得多。
接下来的日子,陈奇瑜让各部官兵防守河岸,顺便將几个港口腾出来,准备接收粮船。
陈奇瑜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到了对军帐大营的扩大,和屯田汉民的管理上,至於说马哈巴特汗怎么样的进攻,他都不屑一顾。
有郑芝虎带著舰船环绕在海口,任凭你有强大的锡克骑兵,有规模庞大的象兵,过不了河岸你拿我就没什么好办法。
基於大明军队控制著北岸水域的现状,作为成名老將,马哈巴特汗也只能在和王子奥朗则布沟通后,將现状描绘成文字,书信送回阿格拉。
帝国终於击败了可怕的明朝军队,这使得西孟加拉人总算是鬆了口气,西孟加拉邦的苏巴达尔称讚了马哈巴特汗的强大,称颂其为“帝国的支柱”。
这员老將也迎来了自己的暮年巔峰。
当地人献上鲜和讚美之词,自发地为其军营牵来许多的牛羊牲口作为贡物。
尤其是来自於莫臥儿的原孟加拉省难民,这些难民將马哈巴特汗称之为“天眷战神”,是西孟加拉邦的守护神,若有可能,他们希望马哈巴特汗可以出兵,打败明朝军队,让他们能够回归故乡。
原本这样並不会有事,直到当地各种的讚美之词传到了莫臥儿皇帝,沙贾汗的耳朵里。
作为莫臥儿的帝国皇帝,看待这些个西孟加拉人传颂的诗文,沙贾汗的態度是颇为不满。
仗也打了半年多了,明军还占著孟加拉省的达卡等地,这个情况我也就不和你追究了,毕竟你也说了,是因为明朝有强大海军控制著沿岸水域,临时徵调的桨板船无法登陆对岸。
这想必是个事实,但你带著大军,不自己去想办法打到北岸去,就驻守在西孟加拉邦不动弹了吗?
甚至於沙贾汗有点怀疑这马哈巴特汗,和明朝是不是私底下达成了什么秘密协议,所以才不继续进攻。
如果过不了北岸,是因为明朝舰队控制著水域,那你也可以从北部阿萨姆的接壤浅滩地区跨越,从北向南进攻明军。
你有象兵,有锡克骑兵,跨越贾木纳河浅滩地区轻而易举,何必在西孟加拉邦踌躇不前?
沙贾汗是什么样的人物?
作为莫臥儿皇帝,沙贾汗在最近几年经歷了诸多特殊事件,包括爱妻身死,將大量精力致力於巩固莫臥儿的扩张和建设上,在精神上是一个相当疲倦的状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