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祖家的辽东铁骑!(1/2)
而让洪承畴进兵试试看,也是考虑到应该先试试,看后勤撑得住多少军队作战,再看看当地商队能否供应的起西征大军的吃食,和饮水需求。
如果合適,还可以提前让洪承畴绘製西域地区的地形图,並查查水系分布的情况,这方便朱由检后续的安排。
明朝自从放弃了西域关西七卫及其当地卫所,已经过去上百年时间。
期间水系流动变化肯定不少,要收集这方面资料,只能说通过军事手段打通西域后,才能获得更多的详情资料。
而值此时期,大明朝在南亚,十一万大明天兵也终於过了缅甸区域,陆陆续续终於赶到了阿拉干地区。
十一万大兵中有大概四万人,是过来补充各总兵麾下兵马的,其他五万兵马则由贺虎臣、吴自勉、张应昌三位总兵统领,再其它两万兵马有杜文焕、左良玉等副总兵一级控制著。
另外还有祖大弼的四千辽东铁骑,已经调到了陈奇瑜麾下。
这祖大弼在辽东成名已久,是辽东镇拿来和曹变蛟对標的猛將,曹变蛟是武勇凶狠,那祖大弼的特点就是疯狂蛮横。
祖大弼最厉害的就是玩刀,包括长刀、马槊、倭刀等等,他都是武艺高强,有万人敌之姿。
他疯起来,凭藉手中一口刀,能砍翻几十號人。
在他手上砍死的巴牙喇白甲兵,细数就有十七八个,至於普通韃子,那就难以计数了。
这样一员辽东系猛將,自带提升士气的光环。
一路上马踏黄泥,几千骑兵都是一人双马,这些人大部分又都是一身胡服,仅隨身带著一口近四尺的腰刀,南方百姓见到都知道不是南方的官兵,有蒙古气。
也就是源初蒙元韃靼的辽东镇,才有这样的骑射风尚,像宣大官兵,在马芳提出火枪、刀弓射三种骑兵战术並行的配合体系之后,宣大骑兵的战力已经没了蒙古气。
他们的铁甲都搭在另一匹战马上,很少有人將弓、箭带在身上行军。
这些辽东骑兵从辽瀋地区南下,穿越了整个大明朝赶到这里,即便一人双马,行军停歇比较少,也仍旧是姍姍来迟。
除了大明的五方、日月旗外,还有悬掛“辽”、“祖”“沈”三种字旗,这是皇帝在崇禎五年,对祖家的恩赐。
因为攻打后金过程中,祖家的功劳最大,祖大寿从锦昌伯,擢封至“沈庭侯”。
在改制后诸军中,独他祖家可以拥有三种字旗,在辽东,此时的祖家,比之隆庆、万历时的李家,都犹有过之。
他原本的锦昌伯爵位,则由洪承畴麾下的祖家同宗,祖宽承袭,后更名为锦胥伯。
达卡城外,各路明朝天兵云集於此安营扎寨,光是为之负责粮秣、火药的驮马就有四万匹,从阿拉干地区徵集的民夫也有六万多人,专门供给大军。
祖大弼一到阿拉干,陈奇瑜就得了信,专门出了大营,在离营二十里处,在吴三桂陪同下等待。
两边相遇,吴三桂是以外甥辈之亲主动接迎,告知了陈奇瑜的身份。
当听到眼前这位大人就是征孟总督陈奇瑜,祖大弼的左右眾將士都露出吃惊之色。
就是祖大弼也颇为意外,连忙翻身下马,给站在吴三桂边上的陈奇瑜前,半跪作揖道:“末將祖大弼,叩见总督大人!”
身后十几名高级將佐和上百家丁亲兵,也连忙下马,跟隨主家给陈奇瑜跪拜,齐声高呼:“叩见总督大人。”
看著眼前这些精兵强將,一身大红罗衣的陈奇瑜大喜,弯腰就搀扶起了祖大弼这员猛將。
大明朝以文御武体系,早已年数久远,哪怕是副总兵,总兵,都是隶属文官系统之下,尤其是总督、巡抚、监军太监三驾马车体系完善后,武將更是权利极其受限。
武將討好上司,以为常例,家丁、兵將也没有觉得不妥当,很配合的下跪,给征孟总督陈奇瑜作揖礼。
“哈哈哈哈,祖副总兵快快请起!”
陈奇瑜大喜的主动搀扶,十分热切道:“陛下是將辽东最悍勇的“祖二疯子”调到本官的麾下,我大明天兵这就是如虎添翼,如此一来,拿下西孟加拉还有何难?”
祖大弼站起身,听他陈奇瑜夸讚,面露喜色,也是立马表忠心道:“祖大弼这一身武艺,甘为大人阵前效命,莫敢不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