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南京城的扩建阁议细则(2/2)
孙承宗摇摇头,表示不是很能接受。
一队太监路过,引起阁老们的注意,为首的大太监,人高马大,身量极高,正是御马监掌印太监,方正化。
他生的一副阴柔面容,脸色素白,唇红齿白,眉目间清秀分明,整个人有股玉面郎君的气质。左手抱拳负於腰后,右手护著腰带那枚玉绿银扣环,身后一眾太监低著头紧紧地跟隨,左右各有一人给方正化带路。
刚刚踏入文渊阁,见到眾多阁臣,抱拳一拜,方正化笑呵呵地说道:“诸位阁老,慧妃诞下了龙子,陛下大喜,咱家奉口諭前来敦促,早先定好的备议名仪,准备的如何了,若是办好了未曾递呈至御前,就由咱家过来取了呈去。”
“誒呀!罪过!老臣这是忙昏了头,耽搁了大事!”
韩爌道一句耽误,双手上下一拍,察觉到是自己忙於处理杂事,耽搁这件礼仪票擬的大事,忙起身去搜罗自己的公文,从积压公文中取出礼部的一卷黄锦呈文,转递到他方正化手中,擦擦冷汗道:“麻烦贵监了。”
方正化哈哈一笑,道:“咱家倒无妨,首辅忙於朝廷公务,皇爷必然不会怪罪,不然就不会让咱家来取名仪了。”
他隨后看向眾阁老,又道:“方才在阁外,咱家就听到阁老们阁议的內容,可是关於外城郭的扩建缺乏钱两人力吧?”
阁臣们面面相覷,都不是很想答他这句话。
太祖定下的宦官不得干政铁律,虽然早就已经变成了废纸空文,但是遵循祖宗朝的遗留祖训,阁老们总归是不大愿意,將朝廷大事与太监们勾兑一处。
朝臣和宦官,总归不是一条心。
阁臣们作为廷臣与內臣间的通信桥,也不能脱了文官阵营这一层关係。
方正化也明知这一点,呵呵一笑倒是並未掛在心上,而继续开口道:“关於钱两,咱家或许没有法子,但这征夫子和匠籍用人上,咱家倒是有个解决的好法子,可供各位阁老们一用。”
此言一出,眾人都不由得目光看向方正化,眼神中带著疑问,孙承宗问道:“贵监有何高见,不妨就直接提出来,都是为朝廷尽力尽心,没什么不能在文渊阁里提的。”
“哈哈哈哈哈!”
方正化大笑,他一脸白素,书生般清秀的脸上,掛著浓郁的笑容对孙承宗道:“孙阁老所言极是,诸位都是为了朝廷尽力,咱家同样也是为了皇爷,但有利於朝政之言,理应说来与诸位阁老听一听。”
於是,他清了清嗓子,道:“咱家听闻,征孟总督陈奇瑜,在南洋数战皆胜,如今控制著莫臥儿偌大疆土,这些土地上的土蛮,不是杀了就是驱离。”
他眸子挑起,又继续道:“若是拿这些人来给朝廷建立南京城郭,难不成朝廷还得给这些人发薪金吗?”
眾阁臣你看我我看他,孙承宗是思索一阵就一拍手掌,露出原来如此的神情,露出喜色道:“是啊!与其民间招募,倒不如让陈奇瑜直接在南洋,弄上数十万土民回来,给南京建造城墙!如此,便是不挪用金银,他们也得给朝廷干活。”
张至发有些不忍,道:“此法虽减少我朝负担,但几十万南蛮土民,征做奴用,恐引藩国非议。”
“要不再想想?”
孙承宗却不待他多想,回了一句:“大不了多拨些吃用,如此烦劳我大明百姓你便捨得啦?宪松啊,你怎么如此糊涂!”
张至发一听孙承宗针对他发言激烈,顿时就缩了缩脖子。他可不敢和孙承宗这老傢伙嚷嚷,那样他只有被嚷嚷的份,嘟囔道:“老都老了,还那么大脾性!”
而资歷更老的韩爌,则打断二人,主动言道:“既如此,便让外廷再简略些城郭,不必修的这么高这么厚。”
“再让兵部擬个军令方略吧。”
眾多阁臣你一言我一语,还是韩爌回头对方正化夸讚道:“久闻贵监有武艺,擅马术、剑术,却还不知道贵监原来也是聪慧过人,韩某终究是小覷內朝能人了。”
方正化连忙施礼,笑容不改,与其回復道:“韩阁老谬讚了,为皇爷效命,岂能儘是庸庸碌碌,如此得了名仪呈文,咱家便也好回宫復命了。”
他看向眾阁臣,又行一礼,阁老们有的回礼,有的自视甚高,只是与其点头頷首,方正化心胸宽广,不以为意的告辞道:“诸位阁老,咱家告辞。”
“贵监慢走。”
噔噔噔……
这些太监先是两侧退开两步,留出方正化的位置,掌印在通道中自如走过,这些太监又纷纷由里侧开始向外走出,跟上掌印的步子。
一队人马出了阁院,方正化一手端著呈文,大步如流星,身后番子不由得快步紧跟,一同出了文渊阁,朝宫內走去。
“好大的派头!”
过了好久,阁臣中的王应熊是不大高兴的吐槽一句,才让內阁重新活络起来,处理其他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