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南京扩建计划中的南洋(1/2)
朝廷决定扩大南京城,並已经在签派一些名额下来,先招募十几万名工匠和数万国內劳力。
朝廷给的待遇很高,每天日结是四百枚铜钱,月例的人发的银两是一两六钱左右,午饭管吃一顿粗粮,早晚一张麦饼配稠粥以及榨菜丝、酱瓜段,每隔三五日,就杀几头猪分些红烧肉吃。
这样的待遇,已经很接近军伍了,绝不算少。
皇商们负责一大部分的採办订单,最近在吕宋的搜刮、瓜分財產,令皇商们在商会当中受益匪浅,尤其是金银矿物和甘蔗园的產,让钱跃升这个皇帝铁桿狗腿子狠狠赚了一大笔,毕竟当场他投资的最多,支持的態度最为坚挺。
工程是交由朝廷工部主办,而商人的建筑队参与进来,用民间的红砖来包办一些区域。
城关占的圈地被原主人占用,朝廷以市价收购。
期间虽然有士绅企图闹事,但五城兵马司可不管,接到朝廷的徵调,给了银子,到期无论是田地还是房屋,拆就拆毁了。
田地就开挖下去一两丈,用大石头混著砂砾、泥浆夯实了,压根不管平民百姓的哭闹动作。
朝廷都用银子买了,接受也好,不接受也罢,扩大城区是大势所趋,朝廷大臣也没办法,总不能让一百五六十万百姓,在原来的城区里头搞蜗居吧?
那像话吗?
这还仅仅是前期的准备工作,面对已经有超过一百六十多万人居住的南京城,扩建是得加快些修建完的。
朝廷兵部的諭旨,在內阁推动下,外廷短期的抗拒和据理力爭后,终究是传递下去,拿到了陈奇瑜手里。
抓好几十万夫子男丁!
好傢伙!
陈奇瑜看到这,整个人浑身都抖三抖,心中震惊,这也太凶狠了。
比吴三桂、贺人龙屠掉近十万的南洋百姓,还要狠毒太多。
这一次要拉走那么多壮丁,毫无疑问是要將他手里大半人口都给抓去南京了。
陈奇瑜好歹是个文官,作为儒学薰陶下的能臣,他著实有点接受不了。
於是他找来麾下眾总兵官们商议此事,如贺人龙和祖大弼倒是对此未曾有什么態度。朝廷下了旨意,他们认为总督陈奇瑜就按照旨意办差就是了,这样最妥当,而且再怎么影响恶劣,不也是朝廷兵部担著吗?
朝廷两京派系和地方派系之间的党爭,早已结束,现在的文官集团主要敌人,就是皇商所聚集的商会集团。
皇商这些年给大明的贡献,百姓士子都看在眼里,而文官们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孙传庭、陈奇瑜和洪承畴三位儒帅,在这几年里打的这些个大捷战报。
“总督大人,此事咱们不妨就按照朝廷的意思去办,大人若是不忍,只需交由吾等武官即可。”
贺人龙他总是大大咧咧的开口,这次也是无所谓,挺著肚子说道。
边上的牟文綬听了,不是很认同,反驳道:“贺总兵承任兵事不久,怕是不知道,若此事办了,有损总督大人的善事德行,將来大人要入阁拜相,就不定会坏了好事,何况这对大明朝在南洋的威望,也是不利之举啊!”
贺人龙瞥了他一眼,神情高傲,回答他道:“不就是些南蛮子吗?哪怕全数拘走,又待怎样?”
“话不能这么说,牟总兵。”
祖大弼也挺著肚囊,显然最近吃的喝的很不错,身体有些发福,朝牟文綬拱手。他就笑道:“大家都是替朝廷办差,总督大人是我大明的官员,又非南蛮的官吏,何必在意计较南蛮的民意呢?”
“再者说,这里头咱们也是迫於无奈,全是按照朝廷諭旨办事,有兵部的军令,也有內阁票擬,陛下定然也是知晓此事。”
“咱们有理有据,南蛮子若要责怪的话,又岂能责怪到总督大人身上?”
他这句话说的公道好听,但陈奇瑜依旧皱著眉,没有答话。
吴三桂又参与进来,道:“朝廷旨意,总督大人是不可能拒绝的,但这人数嘛,咱们可以少搜罗一些,行个折中的办法。”
陈奇瑜面色一缓,看著吴三桂,容他继续开口。
见陈奇瑜的目光看过来,吴三桂心里正是想要表现一二,又开口道:“朝廷的旨意提到五十万人的额数,那咱们就拿办个三十万人交差,然以土地上的莫臥儿流民,已经逃难至西孟加拉为藉口,无法拘来更多人送归南京,想必京中的朝臣公卿们见了,也会觉得差不多足够,省的麻烦,便会在南京自行再募人员。”
“咱们既是替陛下办好了差事,又让诸监军那过得去,总督大人的名声不至於太遭此难,末將认为如此最好。”
他这话说完,正合陈奇瑜的心意。
陈奇瑜就是想减少抓走夫子的员额,否则真按照朝廷諭旨办事,恐怕整个阿拉干和他所辖的孟加拉部分地区,男丁算是清空了得!
那对他的名声不利。
三十万人……
至少是说的过去吧?
陈奇瑜琢磨琢磨,隨即便打定了主意,隨后摆出威严的表情出来,大声发下军令,道:“行!就按长伯的意思办吧,眾总兵听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