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荷兰的土豆(1/2)
崇禎八年末,大明的西侧边疆,除了西南与莫臥儿的长期战爭外,就是洪承畴在对叶尔羌人作战。
叶尔羌人阿济汗的確厉害,连洪承畴都数次上报,详述战事推进的艰难,主要是后勤,后勤问题严重,水资源获取极其困难,骡马数万,仍旧不足以供需大军的用度,三边军士疲惫,战力大削。
三道沟一战,大明折兵五百,伤一千七百眾,一连数阵明军都有败退之象,最终靠著弓骑兵的犀利,才打败了阿济汗。
西征大军开入布隆吉,隨后向西进攻小宛,遭阿济汗的火枪骑兵夜半突袭,明军营啸,被阿济汗阵斩上千人,还有三百人被俘。
洪承畴大怒,尽起精锐又和阿济汗大战,很难说这一次又是谁胜谁输的,都损失极其惨重。
洪承畴麾下的得力梟將左光先,亲自带家丁骑兵进军,与叶尔羌的阿济汗骑兵大战,被火枪击中盔下面门,当场就被打死了
而阿济汗想继续进攻,在第二天的凌晨追击至布隆吉一带,被得悉了的洪承畴埋伏重兵,他阿济汗不仅自己遭到三边骑兵的弓箭射中肩膀,率领的叶尔羌人铁骑更是损失惨重。
明军是分兵四路,他叶尔羌人一路铁骑四千余被明军骑兵围杀,最后仅有不足千人逃回本阵,丟下大量马匹和火枪。
失去了这几千骑兵,阿济汗就感觉压力太大了,他可不是明朝,叶尔羌有多少人口可以这么经歷如此损失?於是当日就撤兵至瓜州城、十工堡、四工堡,准备依託大片的荒漠化地带来阻挡明军,企图拖累明军的后勤。
双方的角逐让洪承畴很难受,明明是想建立功绩,好为自己入阁做点成绩。
原本他的成绩就是够了,但入阁谁不想做上那首辅的位置,他就是在给首辅之位搏一搏西域的。
想法的確不错,皇帝也很肯定,並且给予了大量支持,不仅充足供给了骡马和骑兵,还有皇商在替他补充军中的粮秣。
但这打了个把月,他就感觉到事情不妙了。
正如皇帝给他送来的御书所言一样,这荒漠打仗,粮食很关键,但是水和盐巴更加重要。
盐巴和水的消耗,需要占用大量骡马,而其他粮草、火药的运输就出现一定的缺口。
打到布隆吉城一带,就已经是明军的极限了,衝锋没有一人三马,再想进攻,难度实在太大。
而这么大规模的骑兵,又得需要获得地形图才行,否则得不到绿洲的位置,骑兵去了多少,就能渴死多少。
洪承畴不是没有想过,组建两千左右的骑兵,一人三马的配置去深入西域,但往往因为人数变少,弓骑兵也不能对阿济汗的火枪骑兵,形成什么压制了,往往都会被追著一路打。
而等他向朝廷请求更多的马匹奏报,兵部上呈御前的需求奏疏则是被皇帝留中,意思很明显,马匹不够,没办法补充。
大明哪来那么多马匹给你洪承畴用兵?
朱由检只能是將调遣马匹的军令扣下,暂且让他洪承畴稳住战线就是,他想办法先解决掉辽东再说。
辽东的战事还是那样,孙传庭未能再往前推太多,一连打了三十余场小仗,勉强斩杀三四千名女真兵。
毫无疑问,八旗算是打废了,多尔袞未能再重建八旗,豪格称汗后就没过什么好日子,一路被孙传庭撵著往北跑。
十二万的后金国子民,饿死病死又有数千,求和无望,就还得接著跑。
跑著跑著,总算彻底遁入野人女真的地盘,终於是躲到了孙传庭的攻击范围外,可以安顿下来喘口气。
正因为如此,朱由检最近也很无奈。
把大明朝的重心放到西孟加拉,而辽东是放著让孙传庭慢慢熬,给他自己操作,而洪承畴……
只能说,先晾著再说吧。
崇禎九年的开春,荷兰人给朱由检带来了一个好消息,那就是他们同意了与明朝最终的谈判。
荷兰东印度公司与大明朝的最终谈判,荷兰东印度公司势力撤出其控制的明朝藩属渤泥国土地,转交明朝控制。
其仅仅保留万丹、巴达维亚、美洛居三片殖民地,而明朝將允许荷兰船只在马六甲城、澳门、吕宋、吉大港等地,进行商船停泊修整,和规定商品的贸易活动。
双方签订詔书、契约,达成首次和谈目的,也就是《明荷划分线》协议,谈判並不算特別温和,双方都有坚持的地方,但荷兰人最终是妥协了不少。
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付出,可以让明朝释放他们被俘的几百名士兵,以及原先热兰遮城的船只。
並且获得租下马六甲城附近的一块土地,和地区贸易的明廷许可,阎应元会负责给予方便。
这么多东西的签订,让明朝获得的东西,除了那些荷兰人殖民地外,就是些特殊的东西。
就是土豆、苹果等的一些皇帝先前,就想获得的农作物,其次就是要求荷兰人提供十几个荷兰钟錶匠。
当然钟錶匠的重要性不太高,这种低级物理设备结构,朱由检都能干,重要的是农作物。
尤其是土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