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荷兰的土豆(2/2)
番薯的產量在南方移民的种植上,表现真的是很不错,但是土豆的一大优势,就是有一定耐寒性。
这一点在同期的欧洲战场上就能观察到,土豆在寒潮时期,他的防冻害能力很不错,並且拥有一定的耐旱能力。
这土豆是朱由检很早就和荷兰人提过的,这回荷兰人的谈判使团为了给皇帝一个好印象,也是一起带来了。
自由航行主义的荷兰人,早就放弃和明朝继续在东亚角逐利益,给明帝国的皇帝留一个好印象,对公司而言是比较重要的。
对此,朱由检大喜过望,等到三月,他是亲自带著一些农民和太监,在皇庄內组织土豆种植。
土豆直接围绕发芽外的位置,切成两半埋於两、三寸深的土壤內,施肥浇水也就完毕了。
对於第一批土豆的表现,朱由检是给予了厚望,几乎是每两三天,就会带著臣子们过来转悠转悠。
不到一月的时间,种下的土豆块茎上的芽孢终於长成,露出点苗头来。
土豆荷兰人送的並不多,也只有三四百斤样子。
据说本来带的是挺多的,路上因为天气直接腐烂的就有成批,乘船了三回才带来这些已经发芽的土豆。
“居然等了那么久,超出朕的预期,但终於得到了。”
土豆毫无疑问就是大明朝北方,未来的新主食,至少是用来熬过小冰河期用的。
现如今的欧洲,也是在利用土豆,去平衡掉冬小麦减產的粮食缺口,土豆的高產特性和一定抗寒性,让其在小冰河期,能够提供更高的亩產量。
户部新任尚书是侯恂,他就很不理解皇帝对土豆的钟爱,於是问道:“陛下,这土豆一年能够收成几回啊?”
“每年收成两季吧,朕也不甚了解。”
不了解?
侯恂面露不信的怪异表情,说实话,所有人都可能不知道这个叫土豆的农作物是个什么东西,以及有什么样的產量,但皇帝…
他肯定是知道!
文官们现在对皇帝是魔怔的信赖,皇帝是个什么样的能力,在民间已经是个很神秘的存在了。
除了没有马上武功展现过外,几乎全能。
皇帝是眾所周知的好色之徒,但很勤政,基本上不给自己放假。
学识渊博,还会一门西夷的语言。朱由检在与荷兰人的谈判里露过一手英语。
介於英格兰和荷兰的复杂关係,荷兰使团中也有会英语的,双方能够相互正常的沟通,这个本事让文渊阁的阁老都很惊讶。
皇帝善计算,这个不是秘密,谁都知道了。大明筹算本事最厉害的人,就是皇帝他自己。
户部干一天的活,搁皇帝眼前,也就小半时辰的工作量。
叫土豆的东西就是皇帝和荷兰人提的,看你那副急不可耐的嘴脸,怎么可能不清楚!
当然,这些话侯恂是没有说出来的,而他是接著问道:“陛下,想必此物的產量颇为丰厚吧?否则也不会叫陛下如此惦记在心上。”
朱由检点头,稍稍估算就道:“朕记得,湖广水田收成极好的时节,能够一年两季,每亩一季大约能得三、四百斤的稻穀吧?”
侯恂作为户部尚书,很快就答覆道:“稟陛下,在湖广的水稻,於万历年间尚有此等產量,至天启二年后,无论早稻还是晚稻,每季便不再能达四百斤的亩產。”
皇帝点点头,隨后再问道:“番薯在南方种的不错,在北方呢?”
侯恂答回:“据地方奏报,北地仅山东一省种的番薯有所高產,河南大部分的番薯应是受寒烂了根系,至少这两年,都是这般情况。”
“哦?的確,想必是如此情况。”
皇帝终於看了过来,是要回復侯恂的问题,侯恂连忙躬身作揖,像是求取真经似的谦卑。
“这土豆若是拿去河南种,想必与南方番薯相似,亩產每季至少不下三倍的小麦吧……嗯,应该是这样。”
皇帝在微笑,侯恂则露出大吃一惊的表情,心中只有:三倍!
回声一般在脑海中不断迴荡,过了半天,他才惊呼:“亩產每季千斤?!”
嘴唇哆哆嗦嗦,很想立即开口,与皇帝对视上,皇帝对他微笑,没有说话。
侯恂喉间发乾,不由得过了好半天才吐出一句,道:“陛下!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