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对孙传庭的处置是赏?或是罚?(2/2)
也就是后来华夏经常念叨的“骑兵无用论”。
並非是搞不到马,而是宋朝乾脆说是以防御为主的策略,养规模化的步兵,来期望可以对抗游牧的骑兵。
而导致的结果就是,北宋面对辽人在边境布置骑兵力量,像宋仁宗时期,辽人聚集十万骑兵在边境,宋朝是连忙在边境拉起超过二十五万兵力去防御,还恐怕守不住,遣使和议。
到南宋,岳飞能够北伐,恰恰就是他有那么一支善战骑兵,国人后世不清楚,也是文人篡改宋史的缘故。
也不想想主张骑兵无用的士大夫代表都是些什么人,像范仲淹那帮人,那可是一直吃败仗的军事白痴,听信这帮人的说辞,洪武朱元璋就不用玩北伐了,徐达要是主要依赖步兵作战,也是肯定要常年惨败的。
而像明朝,辽东铁骑这么精锐的兵卒,都是在辽东挑出来培养的老兵卒了,一代代编练,战斗力彪悍。
经过隆庆、万历、天启的发展,再到崇禎扶持祖家的辽东铁骑恢復,是费朝廷兵部极大资源的。
泰昌就不算了,太短,没什么意义。
大量资源持续投入,才锻链出来的铁骑力量,如此的折损,令財大气粗许久的朱由检都感觉很肉疼,肉疼到对孙传庭甚至有了不满,甚至动了把他从辽东调走的想法。
上万铁骑战死,这是个什么概念,整个辽东此次出兵有两万六千骑兵,可能还有的多整个辽东,聚集整个大明最多的骑兵,此刻也只有三万多骑兵而已。
而整个大明朝此刻的骑兵,不会超过六万,这是朱由检持续投入,强行用钱粮打造恢復的明朝骑兵数量。
“可这么大的伤亡,兵部就这么接受,陛下,恕老臣直言!”
孙承宗严肃道:“此事恐成常例,然边臣常敢如此牺牲兵马,只图建功,绝非善端!”
他这话令朱由检点了点头,表示同意他这么个说法。
的確是这样,一旦是接受这样的损失,以后九边各镇可能就都不会顾惜自己手中的骑兵,把一些骑兵就这样白白损失掉。
“这样,此战孙传庭毕竟是胜了,赏罚相抵如何?”
朱由检还是不想治罪,至少不能判罚。
“朝廷不予追究此战损失,也不予发赏,先生觉得可好?”
孙承宗摇头,再进言道:“陛下登极以来,一向是赏罚分明,怎可有过不罚?如此將来,將官娇纵,兵部如何统管?”
“需得罚过才是,並且还需重罚,否则不能明断此间功过,谁可信服朝廷?”
皇帝摆了摆袖子,多扫了一眼桌案上的奏疏战报,深深嘆了口气,皱著眉说:“但毕竟是胜了,若罚,岂非令將士寒心?”
人家在前线打仗,虽然损失巨大,但確实是小胜,至少在伤亡上看,明军还是占便宜了,你不但不赏赐,还做出处罚决定这不是噁心人吗?
皇帝虽然也很不高兴,肉疼的厉害,但这决定惩罚孙传庭的事情,他还是不想做。
孙传庭毕竟是忠心大明的,这一点毫无疑问。
而孙承宗想的则是原则问题。
现在兵部最能拿得出手的成绩,就是三位战事能臣的现在功绩。惩罚孙传庭,等於也是打兵部的威仪,这一点孙承宗岂会不知,但赏罚分明是孙承宗这人一直以来的脾性。
这一点在对待熊廷弼时,就是这样。
“要揭过此事,必要惩戒!老臣请陛下,惩戒孙传庭!”
孙承宗再次开口,言语间表態严肃,令朱由检都不由得揉了揉太阳穴,感觉有些头疼这是二人之间又一次激烈的辩论了。
朱由检和孙承宗之间的辩论,有过那么几次的不能共通想法,常常激烈爭论,长久一场討论下来都没个共识。
这次称得上是比较激烈的。
二人商议完,皇帝算是最终驳回了兵部的处置態度,但对於此战的功过赏赐,是进行细节约束。
祖大寿战死,追赠太傅,赐祖家黄金万两,白银十五万两,辽阳土地一千顷。
这个封赏不可谓不重,虽然达不到藩王级別的万顷乃至数万顷,但对於侯爵而言,绝不算少。
而对有功的赵率教、周遇吉、黑云龙,则同赐金三千两,田地两千亩,並未赐爵。
而对孙传庭,只赏赐了黄金五百两,白银一千两,暂代朝廷提督,其控制的蒙金地域。
这总督赏赐比魔下要少得多,也是朱由检提醒孙传庭的一种隱示警告。
对於大明而言,这个战绩不算是胜。
你这次无论有什么缘由出兵,打下多大地盘,损失也实在是太大,皇帝不能赏,但保下了你,並未处罚,下次別再做出这种决策了。
兵部对此本就是两派说法,孙承宗虽然是主流,但並非没有人提出异议,皇帝做出这种决策,也是有人支持,所以相对好一点,並不会闹出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