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能抵彼岸者,便赦其不死!(1/2)
第107章 能抵彼岸者,便赦其不死!
有了这帮支持孙传庭的文官集团支持,皇帝才能得心应手的暂时安抚朝臣。
皇帝年纪上来了,做什么事情的確是更加容易。
古代皇权本身,也是与皇帝自身状况息息相关的,皇帝如果身体健康,皇嗣尚可,威望就会隨著年龄增长越来越重,到死为止。
朱由检此刻就是这样,他已经成年了,对外战爭屡屡大胜,行事作风冷酷无情,周围的朝臣往往十分畏惧自己。
而自己现在下达旨意,几乎是不会有太大阻力,这就是一个大明成年的皇帝该有的权威。
明朝中期之所以显得內阁权力比较大,是因为皇帝往往上位的时候太年轻,或者说太小,內阁辅臣的权利就显得比较大,占据很大话语权。
但皇帝往往是成年后,就开始收拢官权,將权力笼络到自已手上,而內阁的首辅要想混个好下场,就最好是甘心过渡,像张居正那样,下场太淒凉,不好。
这是一套专属於大明的制度设计,设计者並非是明太祖朱元璋,而是歷任皇帝一步步参与推动出来的结果。
比方说司礼监执笔,批红权、票擬权,其实都是中枢集权的皇帝,主动下放权利的一种表现,而並非是皇帝需要內阁授予加章,来將中旨变成圣旨。
皇权下放权利,与被后世人以为是中旨权责不等同於圣旨的理论,是不同的两种意思像现在的情况,皇帝驳回了內阁、兵部对孙传庭的弹劾,然后给出最终裁决,並不需要內阁是否同意。
而是皇帝参与进来,內阁、朝臣希望处置孙传庭,反而需要皇帝的明旨给予其权利,
去处置地方封疆。
明代的皇权是秦制皇权的巔峰。
歷代皇帝不断增加其中关节,经歷了朝代更迭,巩固了本身权威,使得秦制本身,官权需要依附皇权才能行使自身权力。
严嵩、高拱、张居正等权臣,一旦失去皇帝信赖,他的权威便会自然崩解。
朱由检现在得头疼的事,就是关寧铁骑和辽东铁骑两家的重建了。
祖大寿一死,毫无疑问,適合重建辽东铁骑的人就是其弟祖大弼,祖大弼勇猛过人,
魔下也有辽东铁骑,有这些骑兵底子在,想要扩大骑兵数量还算是容易的。
关寧铁骑与辽东铁骑同出一脉,其实还是可以慢慢恢復的。
总之这上万骑兵的恢復,准確说是补充超过一万两千人的阵亡数量,朱由检感觉压力很大。
还是得快些结束其他战线,把兵力收回来,拖累太大了。
像莫臥儿的战事,再打下去,朱由检確实有点受不了,讲实话朱由检是没想到莫臥儿那么扛打。
从陈奇瑜再次发动强大攻势,大军凿烂了博格拉,兵锋南下,接连攻克许多村落土邦,但在进攻沙贾普尔时又被挡住了。
不仅是沙贾普尔这个西孟难民聚集区,陈奇瑜没能吃下,连重要的巴布纳地区也没能打下。
这是因为后勤不济的因素,这后勤拉到辽东,拖了南洋两个月时间,使得南洋攻势减缓,
为了支援辽东战事,大明调集各路精锐数万人,这些补给商船和漕运都拿出来,供应辽东了。
这样的情况其实是令朱由检有些吃力,他那段时间一直忙於此事,很忙碌。
现在辽东局势结束,但补给依旧难以抽调。
毕竟一些援军撤回原来驻地,但是辽东的补给路线其实已经深入了科尔沁地区,正在修筑小型的屯堡。
这段时期,依旧需要大明持续的把补给运输到更远的地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