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大明与英国的首次会见(2/2)
他陈奇瑜对於皇帝的命令没有太大意见,毕竟他呆在这里已经太久太久了。
谁乐意待谁待,现在是明军士兵疲惫不堪,每个人都不愿意继续打下去,像刘泽清和俞咨皋,都有提议在撤兵中给莫臥儿一点好处,比如让出更多失地,然后和谈。
撤兵和谈?
陈奇瑜对此倒是不是很乐意,他一直占据上风,打到现在,除了马哈巴特汗打断了他的攻势以外,到现在都莫臥儿皇帝沙贾汗亲自带兵来作战,也是陈奇瑜在带著明军保持进攻。
总体形势明攻莫守,从大局观上看,是由东向西,是北打南。
在中原的印象中,由北打南,是比较轻鬆容易的,也是占据上风的。
当然这一点有待商榨,北打南之所以好打,还是因为江南地区向来奢靡富裕,不修兵事,专做贸易而已。
再说陈奇瑜也並非咬死不能退兵,但退到哪里,这一点沙贾汗的要求让陈奇瑜不能做到,
至少要退回达卡。
这怎么可能!
陈奇瑜当时就给一口回绝了,开玩笑!他给皇帝报上去的战报,自己已经打到博格拉,现在不仅要让掉博格拉,还得把杜布里镇等一整片土地退回。
这个要求等於是说连吴三桂他们打下的科奇等地,也要还给莫臥儿。
痴心妄想,陈奇瑜当然是不可能答应沙贾汗这样的和谈前提,所以才集结手中兵力,
不断进攻沙贾汗直接领兵抵挡的巴布纳和沙贾普尔,期待能把沙贾汗打服,让他能够早些和自己和谈。
困难不少,后勤不济当然是重要因素,但更让陈奇瑜觉得噁心的是,他又碰上了瘟疫!
大约是因为明军在博格拉地带的杀,过於的残忍,成千上万的难民尸体並未全部得到焚烧或者掩埋,让明军中间闹起了瘟疫。
病症如同上次一样,大范围连营的传播,腮帮子两侧红肿瘙痒,逐渐溃烂发黑,並且在身上更多地方出现病症,人是咳嗽厉害,吐血不止,吃什么药物都不能好转。
这样的传染病令明军人人自危,大大拖累兵事进展,抓来当地的土邦蛮子询问,当地人也不知道这种到底是什么病,表示他们自己也闻所未闻,对此表示疑惑。
疾病拖缓了明军进攻,让陈奇瑜被迫是边打边要安抚军心,把这感染土兵控制在营帐內安顿。
他倒是有了一回经验,比较起来相对得心应手,能够从容布置。
这天的吉大港,人口已经在迅速恢復,明军强行把一些西孟土邦的百姓,拖家带口的全部迁徙到此居住,这些西孟人不安的接受明军安置,不敢做什么反抗。
这些年来,明朝一直在向南洋迁徙汉民,这些汉民也有迁徙至吉大港生活,明朝安排官员分配耕地,多数都是这样的自耕农。
但也有皇商派遣,向朝廷购买沿岸一些土地,扩大海港和种植甘蔗园。
海港扩大,一些大型官船就停驻在附近,南洋恢復贸易的事情朝廷看得很重,毕竟光是靠日本倭国的白银,对於明朝想要保证银本位的稳定,还是不够,明廷需要更多的白银输入线路。
毕竟南洋的开垦田亩和迁民,已经有些年了,粮產量爬升的很快,缴纳的粮食运输回大明,在民间的稻穀量和有限的银子之间,价格浮动,银价贬值的厉害。
朱由检的做法,当然是扩大贸易,用通缩金和通胀银快速增加朝廷持有的白银和黄金,只要有更多的商业税,朝廷就能提高军,提高朝臣俸禄,然后再平衡掉银价贬值的后续影响。
银贬值是在所难免,毕竟大明朝获得了南洋,矿物增加、粮食增加、商业的输入,银价一定会大幅度的贬值下去,直到贬值到后世金银价比一样。
吉大港外,海面有雾,一支六艘舰船的小型舰队出现在雾气中,被岸边的巡防海员发现,並鸣钟示警。
停靠海岸的明朝舰队迅速离开岸头,准备截停和交流,有僱佣的葡萄牙海员,盯著大海对面逐渐靠近的舰队,向明朝舰队长官宣称,这应该是西方欧罗巴的英格兰人。
英国舰队的旗帜很显眼醒目,米字浅蓝底,红色的圣乔治十字架,与白色对角线圣安德鲁十字架之间重叠。
舰队中有两艘是轻型帆船,四艘都是商船,舰队指挥官是威德尔他脸上表情凝重,对面海岸上有构筑小型炮台,並且有两支小舰队正在离开,向自己的方向靠近过来。
其中有几艘舰船都比较庞大,至少也有千吨的排水量。
“指挥官,对方正在靠近,我们—
“让所有人保持航行稳定,我们降帆减速!接受盘问。”
威德尔大声道,並且他盯看远处那两支舰队正在拉动轴承麻绳,把日月旗升上杆。
日月旗猎猎作响,明军舰队正在抵近,尝试先围住、阻截住这支西方来客的小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