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为勋爵奋斗的赵率教(2/2)
戈洛文大喊,他指挥著城堡士兵,向明军开火,隨即双方再度接上攻防战事,沙俄土兵冒著被明军火枪打到脑袋的风险,强行起身朝下开枪。
而在远处,赵率教將退出战斗的明朝骑兵收拢回来,目光不善,他隨即又从军中挑出四百人,又投入了进去。
其实赵率教手里有大口径的火炮,十二磅甚至还有两门十八磅炮,他也很想把大一號的佛朗机炮送过来攻打城堡,有炮打这些垛墙肯定更加轻鬆。
但是没办法,那些大炮太重了,被雪地的泥泞拖慢了速度,而已经到河边时又遇到了渡河难题。
而八磅炮是有轮轂的,是皇帝设计出来对付骑兵的平射火炮,也因此,他的运送最方便,也快了这么多时间,几乎比正常的步兵日行速度慢不过三成左右。
增加了四百人,扩大了进攻的接触面,也增强了明军进攻的烈度。
明军本身是燧发枪,比沙俄军队的落后火绳枪,在射击效率上,要高出三成以上,现在又增加了进攻人数,火力更是压的守城的沙俄士兵们是喘不上气,只能手忙脚乱加快动作,强行提升自己的射速。
一面面登城梯子搭上,明军口中咬著短锋钢刀,一手抓住短枪,“瞪瞪”飞速地蹬上梯子。
但对面的沙俄土兵不是傻子,往往两三个一起去推,很容易推翻登城梯,把明军摔个內臟移位,口吐鲜血。
死亡的火光在雪中四溅,不断有明朝土兵被铅丸打倒在地上,也有沙俄土兵在城头被明军击中上半身,跌倒在地上翻滚。
远处,年近七旬的老將再次得到哨骑的报告,眉头再次皱起。
显然,他的周围已经出现了其他明军的夜不收巡哨,那些夜不收搜索鰲拜线索,距离越追越远,这一支的接近速度很快。
老將也想在陛下亲征的时候,挣一点战绩,他都七旬了,是诸將中,年纪最大的。
也许打下这个所谓的罗剎人城堡,自己也能在皇帝这里得到一个伯爵位置,当然,他是这么想的。
而眼下冒出来的骑兵,正是来自於大明目前的第二年轻名將,吴三桂。
赵率教不能判断吴三桂是否会向自己这里靠近,更不能判定他的本阵离此地有多远,
又是否知道罗剎人的情报。
他不愿耽搁,这可事关勛贵的大功劳,哪怕死再多兵马都值得!
好吧,这当兵的文官不当人,有的时候武將同样不会把土兵当人看。
他招手又叫来了一批人,数量大概有一千人,有一百多人都是他的家丁骑兵!
这是发了狠了!
谁都清楚,在大明朝,战兵就已经是强兵了,能够披掛布面甲,也是能和蒙古、
女真韃虏死斗的悍勇大兵。
而家丁,则是战兵中的战兵,这些人基本上也就是骑兵,在唐代,这种同种兵卒,也被称之为,牙將!
方才冲阵的大明铁骑里头,有一些身披双甲的悍勇魁梧骑兵,绝大多数就是家丁。
“今日之內!谁!若能夺下城头!本镇另赏他黄金一百两!”
在如今的大明朝,一百两黄金,可就是差不多两千两的白银了!
而且还是额外的兵赏,显然不包括朝廷的登城赏,现在的大明新军制,割脑袋已经不值钱了。
毕竟只有女真和蒙古的脑袋,还值个三两银子,像流寇和一些山匪,他们的脑袋是从户部官员那换不到银子了。
但是关於登城赏,大明是增加了一部分,对这种兵赏发的钱两,比过去还高一些。
这千人再次振奋精神,面露兴奋之色,隨著赵率教挥剑一指,纷纷朝著雅库茨克要塞衝杀过去。
这些疯子没有荣誉之感,一副为钱而死的生存態度,但是赵率教不在乎,或者说现在大明的兵制体系就决定了,天兵们就是为財帛效命的底色事实。
为朝廷的忠义效命的,是在文官带领下,才有可能被迫屈从,像洪承畴、陈奇瑜的管制下,那种兵卒被压制本性,完全靠著杀人慾念,才如此忠诚。
武將们认为,那才是真止的贼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