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藏匿人口的孔氏(2/2)
“传朕旨意,让赵率教除了继续搜索女真人,需搜寻附近金矿,让他用上那个罗剎人,务必给朕一个答覆。”
“奴婢遵旨。”
小太监懂事的立刻跑出去,叫人牵马。
皇帝看完了报告,又將目光看向了自己这些日子里,大明朝的一些奏疏。
这些奏疏里头,有关於锦衣卫上呈的一份牵扯到山东孔家在隱藏户口的事情,说是在地编造的户籍,缺额高达三千户!
也就是差不多一万多人被隱藏!
这只要抖出来,毫无疑问就是惊天大案。
山东孔家有隱藏人口,这似乎不是什么秘密,朱由检之所以没有动他,也是因为,此事要动,势必要和文官集团进行一番较量。
如何处置山东孔家,这是一个文官集团最可能关心,而如今,皇帝不在京,处置山东孔家就不妨大胆一点。
他命將此奏疏再呈內阁,商议討论罢衍圣公孔胤植,清查曲阜人口,重罚不赦。
之所以要把事情闹到公堂,也是皇帝的考量。
山东曲阜毫无疑问已经成了烂官烂地,当地的生员和百姓都已经被孔氏牢牢掌握,否则藏匿那么多人口,早该露出马脚,不会等到现在。
而拿到公堂,拿到內阁阁议,皇帝给的態度是定罪,那这个罪罚在《新大明律》里头,可是妥妥的死罪不救。
《新大明律》中对於十恶不赦,是贯彻到底,除非你是藩王,皇嗣,如果不是,哪怕你位列內阁首辅,哪怕你是皇亲,国舅或者皇后家族的,都要罪之。
这样的惩罚力度,以至於说连先前劫狱的楚王被贬至吕宋做个海外岛藩。
楚藩可是明朝四藩之首,尊贵无比,也依旧我治罪了,那现在的孔家藏匿人口,並且高达上万人被藏匿,庇护起来给孔家做奴婢,做佃户。
满门抄斩都不为过!
大明朝,皇帝独尊,下面就是藩王,这些皇室之下就是勛贵们。
文官权利再大,权倾一时,那也只能得个一时尊荣,绵延不到子嗣。而像严嵩父子那样,靠著关係內送文渊阁的,不到勛贵这一层,终究难以家族繁荣昌盛的足够长久。
只要皇帝把这份奏疏送到內阁,明確要治罪,那阁老们也是极其头疼难办的。
大家都念孔夫子的书考的功名,孔家就是所有人仕途的关联纽带,若是他们把孔夫子的后人给抄家了,或者说把当今衍圣公给他砍了谁有这个胆子这么判?
哪个不要命的,敢去当这个监斩官?
总之皇帝是无所谓的把事情丟到了南直隶,交由外廷和內阁,让你们这帮文官们好好琢磨,皇帝反正是已经了解详实了,说明也有锦衣卫递上去了一样的报告,也就是没得转圜余地。
当著皇帝的面,硬说此事子虚乌有,根本就是没有的事?
疯了?在大明朝欺君罔上?那可是嫌脑袋在头上太久了!
大明朝可是歷朝歷代,对欺君之罪罚的最为严苛的!死刑是跑不掉,还可能连累九族!
事情也正是如皇帝所想,刚刚到內阁,韩就主动递上辞呈,想要告老还乡。
疯了吧这皇帝?!
自己都七十二了,人都快入土了还要往他脑袋上扣帽子?
他可是首辅大臣,这么多年首辅当下来,赚了不少银子,他安安心心回乡当个富家翁不说,凭这关係,入股一些银行或者工厂,简简单单每年赚个几万两白银。
但这辞呈奏疏半道就被太监拦下来了,皇帝早已有言,不仅仅不准,明確给了諭旨:
首辅身子骨硬朗,老成持重,可以教导太子,让他在任上再多呆两年,並授封太师。
韩太师!
韩是手指颤抖的接詔,內心悲怒交加,感觉身败名裂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