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敲打荣妃,发兵西夏(2/2)
今日何必这般疾言厉色的敲打自己,事关整个荣氏一族的身家性命,究竟该相信官家还是兖王妃的话?
荣妃抬手拧了拧眉心,只觉心乱如麻。
沉默良久,她只得开口道:“若兖王妃再来,便说本宫身子不适。”
一旁宫女恭谨应声。
——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转眼已经临近嘉佑四年,北风挟着刺骨寒意,一日紧似一日的呼啸而来。
淑兰入府这半年来,赵晗倒是雨露均沾。
每逢初一十五必宿在华兰的正院,平日里也常去淑兰的静观院小坐。
就在昨夜,一封八百里加急的军情突然而至,使得赵祯一夜不曾合眼。
今日正值大朝会,天色尚未大亮,文武百官已经整齐列于垂拱殿内。
去岁西夏不曾从大周手中讨到满意数额的岁赐。
今七月,灵州、兴庆府连月不雨,赤地千里,只收得粮食三成。
眼下隆冬时节又逢严寒,至今已经冻死牛羊近千头。
早在数日前,韩章张辅等几位老臣便料定。
这般天灾人祸之下,西夏必定会再次纵兵南下,要求增加岁赐,并且大肆劫掠边境百姓,以填补其国库之虚。
果不其然,边关军报这么快就到了!
西夏集结大军于鄜州,此乃交通要地,若想深入大周腹地,这里是其绕不开的障碍。
张辅手持玉笏,不等文官们开口,便龙行虎步出列,声若洪钟。
“官家,老臣请战!”
“若今年还遣使臣带着岁赐前去议和,臣以为,大周的脸面将荡然无存!”
说着,他直接跪在大殿中央,重重叩首,“老臣愿亲率禁军,出镇西北!”
顾偃开不着痕迹的看赵晗一眼后,紧随其后开口。
“臣附议!臣愿为英国公先锋!”
工部侍郎柳行志素来主和,今日倒一反常态的出列道:“官家,臣也觉得该战!”
“此乃千载难逢的好时机,亦可检验赵大人当初是否信口开河。”
赵祯听到此话后,眼下闪过一抹难以令人察觉的不悦。
宽大的袖袍下,他不自觉的握了握拳。
内阁次辅于炎拧了拧眉头,开口道:“官家,此次的确是天赐良机,然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若官家决意出兵,为保万无一失,臣认为应当,先遣人核查边关粮草储备,统筹各路兵马调度,还需确保国库银钱足以支撑大军至少三月之需。”
“更要在辽国边境增派精锐,修缮城寨,迫使辽国不敢轻举妄动。”
“爱卿所言极是,此战需速战速决,以防辽国有可乘之机。”赵祯捋须看向于炎。
户部郎中庞宾与柳行志交换了个眼神后,随之出列,并且将目光放在赵晗身上。
“赵大人为何一言不发?莫不是事到临头,反倒怕了?”
“当初你可是当我等的面,以项上人头作保,要练出一支匹敌西夏的骑兵。”
站在不远处的盛纮听到此话,心一下子就提到了嗓子眼。
他既期待又害怕的这一天,终于还是来了!
若骁骑营真能与西夏一战,赵晗必定升官,他亦可沾沾女婿的光。
若是不敌,那就完了,统统完了!
只见赵晗神色从容,手持笏板,步履沉稳。
在百官的注视中缓缓出列,恭谨道:“官家,臣愿领兵与西夏一战!”
赵祯心头猛然一颤,面色却依旧古井无波,“你当真想好了?”
赵晗目光坚定,“禀官家,臣这一年多来夙兴夜寐,不敢有丝毫懈怠。”
“如今骁骑营众将士们早已整装待发,只为与西夏决一高下。”
赵祯权衡片刻后,从龙椅上缓缓站起身,负手而立,沉声道:“既如此,今年便与西夏一战!”
“着张辅为征西大将军,统兵十万,顾偃开、赵晗为副将,协同作战!”
“于下月初一,出征西北!”
张辅几乎难以抑制心中的激动,双手都在轻轻颤抖着。
“臣……领旨!必不负官家重托!”
数名大臣紧跟着开口道,“官家圣明!”
接下来,一连几日。
六部衙门灯火通明,官员们昼夜不停的忙碌着,为大军开拔做着准备。
兵部的文书如雪片般飞往各地,户部紧急调运粮草,一队队粮车沿着官道向西北方向蜿蜒而去。
太医院的御医们忙着配制金疮药、避瘴丸等军需药品,就连平日里最清闲的礼部,也在忙着准备祭旗大典的一应事宜。
城内百姓们茶余饭后也少不了在议论今年发兵西北一事。
即便有英国公为征西大将军,又有新练成的骁骑营,不少百姓仍旧坚定认为此战多半是凶多吉少。
毕竟本朝至今和西夏共发生过三次较大的战事,全都大败而归,派遣使臣低声下气的与之和谈。
甚至有人大放厥词,若此战能胜,他便在朱雀大街上倒立行走,从宣德门一直爬到汴河码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