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浪花(1/2)
2003年1月21日,距离《风吹麦浪》上映还有十一天。
顾怀山的手指在键盘上敲击,屏幕上是《风吹麦浪》的全国排片实时传真。
中影系院线已確认1000块银幕,而上海联合院线仅给出300块,其中黄金场次不足20%。
他抓起红色专线电话,声音像冻硬的刀刃:“把《麦浪》的排片再砍200块,换成《英雄》的加长版。”
“顾董,这样会违反联合投资协议……”
“协议里写著『根据市场反馈调整排片』,”顾怀山盯著桌上的《计程车》vhs录像带,“现在《电影画报》的读者调查显示,观眾更想看李连杰的打戏,而不是稻田里的流血。”
“情怀能敌过李连杰的打戏吗?”
他顿了顿,“通知《申江服务导报》和《影视圈》,明天头版主推『歷史片叫好不叫座』的论调。”
……
巨幕上的排片地图用绿色图钉標註著院线反馈,赵建鹏的领带歪在胸前:“上海联合院线突然砍了200块银幕,顾怀山这是要卡死我们的票仓!”
“还买通影评人说咱们『消费烈士』!”
寧言盯著票务公司传来的预售报表,全国预售突破80万张,但上海地区的预约量暴跌30%。
他摸出银铃鐺镇纸,想起前世看到的纪录片宣发:“启动『稻穗计划』——联繫《党史博览》《老照片》杂誌,连载楚晓柔原型人物的访谈。”
他调出与新浪宽频的合作方案,“让艺菲在新浪视频做直播,讲讲银铃鐺的歷史,就定在明晚七点,用武汉实地镜头。”
“趁红星坞和《金粉世家》现在在给她造势,咱们也借借东风。”
策划总监皱眉:“但刘女士的团队担心网络直播会稀释电影的严肃性。”
“这不是他们该考虑的事情!”
“楚晓柔的故事需要被听见,”寧言想起在武汉大学採访的老地下工作者,老人颤抖著拿出珍藏的银簪,“告诉她,直播时戴上那枚1947年的老银铃鐺,就是江汉平原老乡捐给剧组的那枚。”
距离上映十天,上海衡山宾馆。
顾怀山盯著crt显示器上的新浪视频直播,刘艺菲举著锈跡斑斑的老银铃鐺,身后是武汉长江的实景录像:“这个银铃鐺,来自一位92岁的老奶奶,她曾用它藏过渡江战役的密信。”
她的声音透过耳麦传来,带著电话线特有的电流声,“楚晓柔的故事,就像这枚铃鐺,在歷史的长河里,从未停止过迴响。”
电脑右下角的计数器显示在线人数突破50万,新浪聊天室的弹幕如潮:“向隱秘的英雄致敬”
“这样的电影必须看”。
顾怀山捏碎了手中的玻璃杯,鲜血滴在windows xp桌面上。
本书首发101??????.??????,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他知道,这个直播让上海地区的预售反弹25%,票务公司的传真显示,上海联合院线的諮询电话被打爆。
秘书敲门进来,捧著列印的舆情简报:“顾董,中影联合万达、金逸追加了200块银幕,现在全国银幕数突破1500块,imax厅占比提升至25%。”
“让法务部发加急传真,”顾怀山擦著手上的血,“指控他们违反联合投资的地域排他条款。”
他盯著屏幕上刘艺菲的银铃鐺,忽然想起《计程车》首映时,寧言在记者会上说“电影是现实的回声”,此刻这回声,正通过56k的数据机,穿透他设下的所有壁垒。
1月25日,距离上映7天。
坎城电影节官网。
“金棕櫚热门影片《风吹麦浪》曝幕后险情:导演寧言为救演员刘亦菲险溺亡”。
配图是武汉爆破戏的胶片剧照:寧言抱著刘艺菲从满是浓雾的江水里走出。
这条消息登上雅虎电影头条,海外预售通过环球票务公司突破500万美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