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坎城余温(2/2)
“寧导,听说刘艺菲在坎城对您表达了特別的情感,是真的吗?”
“听说您拒绝了好莱坞片约,这是出於艺术考量还是商业策略?”央视《中国电影报导》的摄像机镜头几乎贴上他的胸口。
“能不能透露下一部作品是不是还是农村题材?”
记者的逼近让他往后退半步,后背抵在被晒的暖暖的玻璃幕墙上。
想起在坎城海滩散步时,刘艺菲说“bj的机场一定比地中海吵”。
此刻她应该已经在飞往昆明的航班上,去大理片场拍《天龙八部》。
在坎城机场分別时,她塞给他的贝壳还在风衣口袋里,壳面沾著未擦净的海边气息。
“各位,”他清了清嗓子,“电影是拍给人看的,不管拿什么奖,根还在中国土地上。”
寧言微笑著,礼貌地回应著每一个问题,但他的心思却飘回了坎城,即便他刚从那回来。
次日上午的新闻发布会在电影局礼堂举行,台下坐满了举著“长枪短炮”的记者。
寧言盯著主席台中央的话筒,底下坐的全是熟面孔。
张义谋穿件中式衬衫,冯晓刚翘著腿在笔记本上画漫画,陈凯歌正和旁边的人聊得火热,估计是在说他筹备的新片《无极》。
“寧导,”《人民日报》文化版主编推了推金丝眼镜,“您在电影中大量使用非职业演员,是否受到第六代导演的影响?”
“第六代?”寧言轻笑,指尖摩挲著速写本的皮质封面,“我更愿意称自己为『江汉派』,镜头只对准长江边的芦苇盪和轮渡汽笛。”
台下响起零星的掌声。
《人民日报》的记者又问他获奖后有没有新计划。
寧言说:“暂时想歇歇,手头有部旧片子《孤独的女人》,准备送去威尼斯电影节试试。”
这话刚落,底下有个影评人就接茬:“听说您这部片子拍的是女性被拐,会不会太小眾了?”
寧言看到台下正高谈阔论的陈凯鸽,心里笑了。
想起上辈子《无极》上映后被骂“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觉得有些话还是烂在肚子里好。
他面上不动声色:“小眾不怕,怕的是连小眾都没人愿意拍。”
坐在第三排的张义谋微微頷首,而冯晓刚在笔记本上画著歪扭的分镜图。
“寧导,”《电影艺术》的资深影评人突然发难,“您的获奖影片被西方媒体解读为『东方主义的奇观展示』,对此您怎么看?”
礼堂里突然静得能听见空调出风口的嗡鸣。
寧言望著窗外的法国梧桐,那天在坎城海滩,刘艺菲用贝壳在沙滩上写“寧言哥是长江的孩子”。
“长江的浪,”他收回目光,“不会因为旁观者的视角改变流向。”
掌声雷动中,《电影艺术》的资深影评人继续发难,“您的获奖影片被质疑『用战爭贫困场景討好西方评委』,您认为呢?”
寧言看著对方胸前的媒体证,眼中闪过一抹怒色。
又想起在坎城放映厅,法国老太太抹著泪说“我奶奶也在工厂拧过螺丝”。
“电影里的江汉平原,”他斟酌著措辞,“不是为了展示贫困,是为了让大家看见土地上的人怎么活著。”
冯晓刚突然插话:“得了吧寧导,你这腔调跟我拍《天下无贼》一样,都想让观眾掉眼泪。”
会场鬨笑,紧张气氛稍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