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长乐侯?他算什么东西?(1/2)
第121章 长乐侯?他算什么东西?
流言蜚语,眾口金,三人成虎—等等这些成语,老朱不是不知道。所以,他对捧杀这种计谋,自然也是清楚的很。
但老朱显然没有意识到舆论战的重要性,更加没有意识到报纸在舆论战上有多大的促进作用。
他的思维,还停留在朝廷邸报这个层面上。
不过这也难怪,毕竟老朱没有见识过后世那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自然不会清楚,邸报与后世报纸的不同之处。
邸报是朝廷为给地方传递政策与消息而弄出来的文抄,是读者基数相对狭小的政治形报纸。
事实上,它甚至都称不上报纸,
而时明要办的报,那是政治属性加娱乐属性,真正面对的读者是普罗大眾,而不是只局限在官员身上。
不过,有太子標的支持,一切就变得顺利起来了。
时明先是跟老朱请了道办报的旨意,旨意甚至都没有经过內阁的审核,老朱便直接盖上璽印,
即刻生效。
原本老朱也有想过,让內阁来束缚一下无限放大的皇权,让內阁几位阁臣商量,准许驳回皇帝一些相对离谱的旨意。
如此一来,才能保证在朝廷不幸出现昏君的情况下,不会让朝纲吏治迅速败坏。
但尝试施行过一段时间后,老朱直接把这个限制扔了。
之前有丞相管著,处处给他肘,让他浑身不得劲,这才想要將丞相之位拿掉,连中书省都直接掀翻了。
结果这才没过几天癮呢!自己又给自己製造起了铁笼子。
如此一来,那这丞相之位不是白除了嘛!
他老朱可不是一个能受这等鸟气的皇帝,更何况,內阁的阁臣之中,还有前丞相李善长这个老货在。
曾经老朱就是看李善长这老货时不时跟他唱一下反调,令他相当恼火,於是才想著推胡惟庸这只喜欢拍他马屁的狗上来。
结果现在胡惟庸被他砍了,李善长又回来了。要是再给李善长驳回圣旨之权,那他这么多年,
岂不是折腾了个寂寞?
所以,老朱现在只给內阁一些批阅奏摺,给奏摺里的政事提些意见的权力,最终批註啥的,还是老朱自己一手抓。
至於束缚皇权这种事,老朱决定將来让標儿来做就好。
甜,老朱尝了!苦,让好大儿来吃!
太子標能怎么办?只能选择原谅啦!谁叫那是亲爹呢!
接著,时明又让老朱亲自提笔,写下『大明周报”四个大字。
回头將这四个大字做成牌匾,掛到报社门前,要是有人想来闹事,都得掂量一下,能不能扛得住这四个字的重量。
至於先期的启动资金,太子標让时明从他那部分红楼分红里扣除。虽然太子標这种做法,有空手套白狼,借鸡生蛋之嫌,但时明却觉得没什么大不了,这是隨机应变的表现。
更何况,他也不差那点钱。
之所以硬要老朱来出这个资金,只是因为这个报社是掛著朝廷的名义,是朝廷未来的喉舌,他迟早要交出去的。
与其將来让老朱忍不住朝他伸手,还不如现在就主动上交。
反正將来等老朱意识到报纸对操弄舆论的重要性之后,这个功劳肯定是跑不了的。
如今他都已经半步国公了,將来加上这个功劳,达到半步国公巔峰之境,应该是绰绰有余的。
等將来针对北元的阳谋生效,那晋升国公,便是水到渠成。
在时明拿著圣旨,高高兴兴离开乾清宫的时候,老朱又让他明天来上朝。这让时明原本雀跃的脚步,顿时稳重了不少。
表面上恭敬答应,心里已经碎碎念开了。
大明朝的这碗体制饭,果然不好吃啊!
不过离开皇宫后,时明的脚步就又恢復了轻快。
不快都不行,外面舆论愈演愈烈,都快把他捧到天上去了。
再这么下去,將来他肯定会摔得很惨。
所以,得给外界降降温了,报纸得赶紧办起来。
不过这次他没有去工部找人帮忙,而是直接让红楼名下的印刷厂来做这件事。红楼名下有书斋,书斋有自己的印刷厂。
书斋就相当於出版社了。
想要让《大明周报》快速出现在大眾视野里,那用自己的印刷厂,以及自己的出版社分销渠道,就很有必要了。
虽然《大明周报》是朝廷產业,但目前只是草创阶段,老朱也没有想著往他这里塞什么人。
所以,他可以先动用自己人,
不过当时明来到书斋的时候,还是想到了一个人,那就是自己的连襟兄弟,韩国公世子,駙马都尉李祺。
原本老朱是把李祺塞到央行去的,都已经培训结束,被分到一个分行当分行长了。
虽然李祺的成绩不是那些培训学子当中最好的,但谁叫他有个好父亲,有个好岳父呢!
以他的身份,当个分行行长,自然绰绰有余。
不过时明觉得,让他来担任《大明周报》的副手,应该更为合適一些。因为这个是需要跟人打交道的位置,李祺完全可以將他父亲李善长的人脉尽情利用起来。
《大明周报》需要一些文人来写时政评论,时明认识的文人大多太年轻,写那些玩意跟开玩笑似的,明显不適合。
但李祺不同,他认识的文人很多,让他出马就好了。
至於其他诗词歌赋,以及小说话本的文人,他的书斋里就有许多这类学子,价格其实还挺便宜的。
越想,时明越觉得没毛病。
不过现在李祺已经是一位大明央行分行的行长,他也只能先给他写封信,让他回来一趟了。
在书斋那里转了圈,时明回到央行总部。
来到二楼,便见道同正在给一个中年文士泡茶。
见此时上楼来,两人同时起身,朝时明行礼。礼毕,道同便给时明介绍起来,“侯爷,这位是练子寧,字以行,江西临江府人士。您来得正好,子寧文采斐然,我正欲向你举荐他———“”
道同的態度很热情,但练子寧的態度却有些不卑不亢,仿佛道同的这个举荐,对他而言,可有可无。
不过时明倒是能理解,这种对自己的文采相当自信的人,肯定是不怕没有机会的。
如今大明还在科举的至暗时刻,所有学子都见不到光明,不知道老朱什么时候会开科,许多人都选择继续寒窗苦读。
这位练子寧,明显也是在等科举的那拔人之一,毕竟他都已经留起鬍子,年纪看上去也在三十左右了。
这个年纪,没有官身,不是没人举荐,便是在等待机会。
江西那边在朝堂之上的官员,还是有不少的,要是这货有意出什,肯定不会找不到人举荐。
所以,看得出来,他明显是后者。
道同出言举荐,应该是看中人家的才华了。
练子寧,这名字听起来有点熟悉啊!
时明敢肯定,这个名字,肯定是在青史中留下痕跡的,要不他肯定不会觉得有点耳熟。
稍稍询问了下系统,时明恍然大悟,原来是跟方孝孺,黄子澄,齐泰三人一样的建文忠党啊!
这货在朱老四起兵靖难的时候,见李景隆打了败战,便將其抓住,並扭送到建文帝面前,想让建文帝砍了李景隆。
后来朱老四打进应天,这货被俘,硬是不降,还骂朱老四篡权谋位,大逆不道,然后被朱老四一气之下割了舌头。
结果这傢伙很是硬气,在朱老四问他服不服的时候,硬是强忍著痛,用手指沾自己的舌血,在地上写下『成王安在?』几个大字,气得老朱直接將其他砍了。
连著他家一百五十多口人被杀,四百多口人被流放。
堪称是举九族之力,全一己忠名。
这在后世人看来,是根本无法理解的事情。但在这个讲忠孝礼义,忠君思想大行其道的时代,
却並不算稀罕事。
比如建文忠党的那几位,建文帝虽然干得很差劲,但他毕竟拥有正统之名,忠於他的人其实还是蛮多的。
这也是朱老四每每午夜梦回,都会被噩梦嚇醒的地方,他得位不正,怕老朱从棺材里爬出来砍他啊!
看著这位未来的建文忠党,时明有些好奇,他是怎么会跑到这里来,还跟道同搅到一块去的?
若按原本的歷史轨跡发展,这傢伙还得等到三年之后,老朱恢復科举,他才会出现在老朱的视线里呢!
不过想到自己来到这个时空,这个时空的许多事务都已经改变,有人受自己的影响,轨跡发生变化,也无需大惊小怪。
果然,时明都还没有询问,道同便自己介绍起来了。
原来他们的认识就是在楼下,这个练子寧,並非因老朱那封写给天下对术算有兴趣的学子的詔书而来。
他只是来京城这边游学的,顺便过来看看大明央行是个什么样子,这才跟道同在楼下相遇的。
两人一交谈,道同便发现了这人颇不学识。
於是便邀请他上楼喝茶细谈了,这一细谈,道同便发现,这傢伙的文采还挺不错的。
虽说在央行工作,文採好不好,其实无所谓,能把帐目算明白就行。但文採好的人,肯定会更受欢迎些。
於是道同便將其举荐给了时明。
而这练子寧,目前还有个秀才身份。
虽然如今科举还未恢復,但府试,也就是考秀才,地方官府其实並没有断掉,毕竟恢復科举,
为国选材,是必然的。
也因此才会有那么多读书人在等待。
虽然从歷史的角度来看,练子寧有些过於迁腐,要是从朱老四的角度来看,这丫的完全就是个令人生厌的反派腐儒。
但要是从正统传承这个角度来看,这货无疑是大大的忠臣。
或许他的能力有限,不是什么良臣,但绝对忠君。
当然,不是良臣,也得看放在什么位置上去,像这种没有什么谋略能力,但有文采的,完全可以放到宣传口去嘛!
他还准备找些文人来写时政评论和军事评论呢!既然这货的文采不错,时明倒也不介意將他弄到《大明周报》那边去。
老朱把他当牛马,他自然也可以让別人替他当牛马。
但让时明没有想到的是,这练子寧一上来,就给时明整了个大的,“长乐侯可知,你如今之势,已是危如累卵!”
这话,让道同有些错,也有些生气,感觉自己好像介绍了个有点不靠谱,喜欢危言耸听的傢伙。
倒是时明在愣之后,哈哈笑道:“你倒是让我想起古之谋土在劝人时,常见的那些套路。”
上来先整个大的——哦不,上来先哈哈大笑,先声夺人,引起对方的注意后,再危言耸听一番。
等把对方嚇住后,才方便接下来忽悠。
很显然,练子寧现在就非常符合这个状態“侯爷不信?”练子寧微笑授须。如果再给他把羽扇,估计这货就要cos起诸葛臥龙来了。
时明知道,这傢伙並不以计谋见长,他能看出的事情,其实许多人都能看得出来,时明自己也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