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欺人太甚!李善长也有不擅长(1/2)
第126章 欺人太甚!李善长也有不擅长
五月份的应天,天气逐渐开始变得炎热,秦淮河两岸的杨柳已经青青翠翠,树荫下的游人,透著股慵懒与悠閒。
才子佳人的身影,络绎不绝,连河边吹拂的河风中,都仿佛带著股香甜气息。
不过今天的应天,气氛也如这天气一般炽热。
游人討论的话题,很难离开《大明周报》这份报纸。
虽然这份报纸只印刷了两万份,但半天时间便已售罄。
见此,时明又让人继续加印,毕竟这才第一天,而且还仅仅只是一个应天府城,明天完全可以將报纸送往周边城市。
有《大洪荒》的新篇章,还有猎奇属性拉满的『永嘉侯因何被打事件”,这份报纸成为最引人注目的焦点。
应天府喜欢看话本的人不少,即便是那些不喜欢看话本小说的读者,对这种权贵被打事件,也同样喜闻乐见。
有些抱著好奇態度的,有些抱著幸灾乐祸心態的,也有些则是带著点兔死狐悲的至於永嘉侯本人,则是怒不可遏。
连带的,药汤都被朱亮祖砸翻了好几碗,要不是身上还有无数伤痕牵动他的神经,估计他都想跳起来杀人了。
“欺人太甚!欺人太甚—
没有人知道永嘉侯说的是这《大明周报》,还是老朱。
总之,整个永嘉侯府上下,在听到永嘉侯这咆哮声时,一个个若寒蝉,吐气都不敢太过大声至於为何永嘉侯会看到这份报纸,只能怪侯府里的下人们討论的时候太不小心,被他给听到了,然后就找人买来报纸。
结果没多久,永嘉侯长子朱暹也知道了。
跟朱亮祖不同的是,朱暹之所以会知道,是他以前的几个跟班过来看他,並跟他聊起了今天刚新鲜出炉的《大明周报》。
同时还专门挑出那篇他们父子被老朱鞭打的新闻给他看,然后一副同仇敌气的模样,骂起了报社负责人李祺。
朱暹看了报纸,自然很是生气,生这份报纸的气,也生道同的气,还生老朱的气,甚至就连时明跟李祺,都被他恨上了。
要不是道同那王八蛋,就不会有他们父子被老朱打这事,如果《大明周报》没有报导这事,那这事就不会弄得天下皆知。
越想,朱暹越气,越气,就骂得越大声。
听到大哥的咒骂声,朱昱便匆匆跑过来查看情况,在得知大哥是因为看过那份《大明周报》之后才发怒,朱昱差点就忍不住上前掐死大哥那几个不靠谱的跟班。
不得不说,人以群分,物以类聚,朱暹身边的跟班,也都是这种脾气暴躁,性子恶劣,头脑简单的坏种。
他们甚至商量著,要不要给《大明周报》一点顏色瞧瞧,乾脆一把火把那《大明周报》给点了算了。
听到这个的朱昱,恨不得掐死这些人,但最后也只能严厉警告道:“这份报纸明面上是由李马负责,但实际上,若无陛下点头,他敢弄吗?知道报社外面那牌匾上的字是谁提的吗?那是陛下亲手所书,你们也敢烧?有儿个脑袋够砍啊?”
朱昱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看著那些胆大包天的草包。他本来就不是一个以智力见长的勛二代,但看到大哥这几个智商堪忧的跟班,朱昱突然发现,自己在这方面居然有点优越感。
然后便有少年问道:“二少,听说这份报纸后面,还有长乐侯的身影,是真的吗?”
结果便有人轻哼,“长乐侯算个屁!若惹我火起,我直接一把火把他侯府给点没了。”
嗯,吹牛不上税,无所谓了!
其他几人一听这牛比,顿时起鬨起来,居然蠢蠢地商量起了这件事情的可行性。
朱昱一拍脑门,转身朝外走,边走边说:“你们想死,不要带上我永嘉侯府,也別带上我大哥,我就当没听到过,谢谢!”
见朱昱『落荒而逃”,朱暹的那几个跟班哈哈大笑,朝趴在床上的朱暹看去,“大少,你这弟弟,不太行啊!”
“胆子太小了,將来怎么敢上战场杀敌?”
趴在床上的朱暹闻言,轻哼一声,转而问道:“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给那个《大明周报》一个教训?”
朱暹一句话,顿时让几个跟班开始绞尽脑汁起来。
朱昱要是看到这一幕,估计会想办法刀了这几个白痴。
相比永嘉侯府的『热闹”,朝廷其他文武百官在看到这份报纸的时候,都不由有些沉默,
身为大明新事物,《大明周报》一出来,朝廷文武百官自然也是人手一份,先熟悉一下这东西再说。
结果这份报纸给他们的第一感觉,便是粗鄙不堪。
一是报纸的纸张质量很一般,二是里面的內容,行文太过浅显粗糙,完全没有任何优美或华丽词藻。
至於里面的內容,他们只是隨意翻了翻,那些新政评论,於他们而言,基本上是老生常谈的观点。
即便是前两天刚颁布的,那道关於工匠的政策,那也是老朱在朝廷之上,跟大家討论过多次的东西。
也就只有看到永嘉侯被陛下暴打一顿这个消息时,那些朝臣们才不由一乐,多少带著点幸灾乐祸的快感。
直到他们看到那篇《村霸因何敢如此囂张跋扈,是谁给了他们权力和胆子》之后,只感觉后脖颈有种凉溅溅的错觉。
寻常人看到这篇报导的时候,基本上就是愤怒一下,顺便遣责一下村霸的不法行径。愤怒之余,最多也就是看一下热闹。
但当官地看到这篇报导,立马就想到了头上的乌纱帽。
这种不法之事,要是发生在他们管辖的区域內,那当地的百姓跟他们的上司,会怎么看他们?
会不会有人觉得那些村霸的背后,站著的人是他们?会不会让人觉得,他们管理地方的能力太过差劲,居然发生这种事?
如此一想,上元县的县令顿时便感觉到脑子喻喻的,因为这件事情发生的地点,就在他们上元县管辖的范围內。
也因此,在看过这份报纸后,上元县县令立马就派捕快前去了解这件事情始末,想著赶紧亡羊补牢一下。
他相信,这份《大明周报》,陛下肯定也看过了。
虽然以他的级別,还够不到陛下,但身为他的上司,应天府尹徐鐸,肯定是会派人来询问他具体情况的。
如果他不能解决,徐鐸肯定不介意连他一块解决。
而隨著这份报纸的出现,国子学那边也隨之热闹起来。
因为报纸上面登有,向广大有识之士约稿的消息。
不论是写新政评论,还是写诗词歌赋,又或话本小说,也不论是学院的学子,还是文武百官,
又或寻常百姓,只要能够言之有物,能让人耳目一新,报社都愿意收,且有稿酬。
身为学子,大多都有一腔热血,稿酬不稿酬无所谓,他们最喜欢的,便是討论这种他们还无法涉及的政事。
新凤有没有雄於老凤声,这个他们不知道,但身为新凤的他们,已经等不及想要发出属於他们的声音了。
虽然他们年轻,没有阅歷,没有经验,但他们敢说啊!
热闹之余,便有人说:“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文章的行文风格都相当浅显直白,估计读过几年书的孩童都能写得出来吧!
“我早就发现了,其他人也就罢了,这『我穿了』也是个老作者了吧!而且大作那么多,他的行文怎么也如此粗鄙不堪?”
『这个我知道,我听那些报童说,写得这么浅显,是这些作者故意的。因为只有这样,那些仅仅认得一些字的百姓,才能看得懂。据说,这份《大明周报》,是面向所有识字百姓的。”
“这报纸上面还说,愿意接受报纸预订。要不,咱们让教諭跟祭酒说一下,也订上几份吧!”
“一份才十文钱,一个月出四期,也就四十文钱,这个钱我掏了。”有位財大气粗的学子,直接说道:“十份够不够?”
没等这货把逼装完,一个青年拿著份《大明周报》走进教室。
“钱教习,你也有看今天的报纸啊!”有人笑问。
钱教习闻言,唇角微扬,伸手压了压,等底下的学子都安静下来后,才道:“听祭酒说,接下来,国子学会增加一门时政討论课程,会不时邀请一些朝臣过来跟大家讲具体施政问题。”
大家一听这个,顿时便不困了,纷纷叫好。
也就是老朱对他们的管事太过严苛,否则这会他们估计都要跳起来豪叫几声才行。
不得不说,老朱给国子学学子所设的那些条条框框,非常压抑年轻人的天性。
在那些条条框框管束下,这些学子不论说话做事,总是一板一眼,看起来极其严肃,没有了年轻人的生气。
这种情况下,想要让这些学子拥有更高更强的创造力,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的思维跟行为一样,被完全束缚住了。
钱教习轻咳了下,道:“今天咱们这堂课,就由我来跟大家讲一下这上面的四篇时政评论吧!”
相较於国子学的热闹,《大明周报》报社的热闹並不相同。
因为当天下午,便有商人上门打听,《大明周报》上面的gg位租赁问题。这些商人对商机的敏锐性,不是寻常人可比的。
时明只是在gg页面上简单讲述了下gg的用途,便有不少商人看出,这是財神爷在教他们经商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