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2/2)
“景象繁荣、国泰民安,陛下,景泰之名甚好。”
不纠结,就继续用这个吧,朱祁鈺点头:“甚好,此事就交给礼部去处理吧,朕接下来继续说第一个计划。”
“朕的想法是先设定好结果,然后在五年內去完成,各位肯定有疑问,但是先听朕说完。”
“第一个总体目標位,建军强军,技术革新,经济腾飞。”
“首先一点是军队,京军三大营必须重建,人数上得维持和之前一样,装备上,火器的装备除了神机营之外,另外两大营也得装备上两成的火器兵,城墙上的火炮皆换成最新式的大將军炮,边军卫所的火器占比也得提升,具体的比例,於尚书你先看看现有情况,再商议。”
王直高谷等人有意见,但是现在不敢打断朱祁鈺听著他继续说。
“第二点是吃饱饭的问题,朕听闻安南水稻產量高,派遣使臣前往安南寻找可以引进种植的水稻等作物,开垦良田,五年后的目標为粮食的產量增长三成。”
“第三点是火器的问题,朕要大力的发展火药和火器,要火药局研发新的火器还有科技產品,同时朕要王恭厂火药局独立运行,国家拨研发钱银,购买火器,其余的盈亏自负,加强多煤的利用开发。”
听到这里王直和高谷已经再也听不下去了,王直当即出来打断:“陛下,万不可如此,火药乃是危险品,若是没了监管,恐……”
“不要再打断朕的话,商輅我说你记,说完之后再详谈。”
王直嘆息而退,朱祁鈺接著说。
“第四点是交通运输,大运河必须全线疏浚,海河疏浚,扩大与高丽和倭国的朝贡贸易范围,允许的条件下,使朝廷官员及军队长期驻守海外。”
这就更加离谱了,违反了祖制,大明的海洋贸易从来是个不能放在明面上的话题,但是其实走私等事情从来没停过,再过些年倭寇之患也会越来越严重。
“第五点是教育,朕要普及识字教育,五年后,大明的百姓至少都得认识简单常用的字。”
“第六点是陪都,朕要修缮南京皇宫,再在广州府或者泉州府建设一个陪都。”
“接下来的五年,大明的发展將会围绕著这六点来进行,朕说完了,谁赞成,谁反对。”
眾人听完可是愣住了,大兴土木,大兴军事,大兴贸易,原来朱祁鈺看著是个与民休养生息的稳当皇帝啊,怎么今日一来就要如此大刀阔斧的改革?
要反对的点太多,一时间竟然不知道如何下手了。
高谷站出来说:“陛下,为何要做这个计划。”
“自然是为了大明发展的更好,百姓生活的更好,朕所说的五点,哪一点做到了,对於百姓不是好事?”
说归说,做归做,高谷都想直接反问朱祁鈺,这几点哪一点能做到。
面对朱祁鈺的“异想天开”,內阁的重臣纷纷不言,默契的不接话了,这样的话朱祁鈺的政令是执行下去的。
掌权並非那么简单的事情,但是朱祁鈺也不是要一蹴而就,只是以退为进。
人的性情是总喜欢折中的,如果说你这个屋子太暗必须开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朱祁鈺对著商輅说:“朕方才说的都记下来了吗?”
“回稟陛下,记下来了。”
“让翰林院的学士们敞开了议论一番吧,谁若能出主意,可行的,朕重重的有赏,而且这差事还交给他们来办。”
闻言更是错愕,皇帝这是要跨过他们这几位內阁大员直接让下面的人做事。
王直铁青著面孔,高谷阴晴难测,彭时商輅未发一言,于谦面色深沉。